新农人新征程新希望(常州新农人)

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近年来,众多常州学子纷纷返乡,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为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共建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献计献策,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新农人新征程新希望?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新农人新征程新希望(常州新农人)

新农人新征程新希望

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近年来,众多常州学子纷纷返乡,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为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共建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献计献策。

“青蛙王子”返乡实现“创业梦”

“技术分享”带动乡亲们一起富

“90后”青年罗子攀,是溧阳上兴当地有名的“青蛙王子”。他大学一毕业,便踏上了返乡创业之路,现为溧阳市子攀黑斑侧褶蛙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一直拥有自主创业梦想的罗子攀,在读大学时就尝试过开食品店、小饭店,并积累了一定的创业资本。2017年参加团省委举办的“创青春”江苏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并荣获大赛一等奖后,他的创业路越走越宽了。

“青蛙养殖虽算不上新鲜事,但要养好却不容易。”他养殖黑斑侧褶蛙,也算是独辟蹊径。养殖黑斑侧褶蛙可供食用,当时在溧阳还没有人养殖成功。

养殖黑斑侧褶蛙的过程中,罗子攀经历了“有贼”与“有毒”两次“惊吓”。初养黑斑侧褶蛙,罗子攀发现幼蛙一天比一天少,便怀疑是不是被黄鳝吃掉了。为一探究竟,他半夜举着手电筒在养殖池里观察,发现竟然是大青蛙在吃小青蛙。经过多轮试验,才知道是喂养出了问题,投喂的黄粉虫和蝇蛆,让蛙变得凶残。于是,罗子攀在不断尝试中,自主研发全饲料喂养技术,解决了黑斑侧褶蛙养殖的难题。由此,蛙亩产量由最初的约100公斤增长到现在的1250公斤,增长了十多倍。

“本地青蛙一般都是灰褐色的,但我养殖的蛙,有绿色、蓝色和黄色,非常鲜艳,周围村民都不敢买,怀疑是‘毒蛙’。”罗子攀说,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一边请教专家,一边找来资料进行研究,发现青蛙具有“变色”能力,窝在土里的青蛙,体色会偏灰褐色,而往草丛里钻的青蛙,往往都偏绿色甚至蓝色。根据这一习性,罗子攀给青蛙营造了一片灰色的生活环境,慢慢地,部分青蛙从绿色变成了灰褐色,养殖蛙终于有了销路。

如今,从占地500亩的蛙池里传来的阵阵蛙叫声,让罗子攀由衷感到欣慰。他说:“我成功解决了养殖难题,2016年申办了常州市第一本驯养繁殖许可证和经营利用许可证,并且5次登上CCTV-7《致富经》《科技苑》栏目推广养殖技术。”罗子攀养殖的蛙主要销往本地凌家塘市场及南京、苏州、上海等地的批发市场。4-10月旺季时零售价每公斤50元左右,淡季时稍贵一点。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罗子攀采用“公司 农户”的方式,通过技术分享正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目前,他已带动全国500多家养殖户一起养殖黑斑侧褶蛙,养殖面积超过4000亩。其中,多家养殖基地还被当地纳入扶贫产业。

除养殖蛙,罗子攀还经营着2000多亩稻田和鱼塘。现任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理事、市青联委员的罗子攀信心满满,“蛙稻共生技术将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亩均效益最大化”。近年来,罗子攀荣获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江苏省青年五四奖章、常州好人、溧阳市富民之星等称号。

“海归”回村“种”文化 致力户户飘书香

“叔叔,这本《中国共产党简史》送给你们,拿回去给孩子读一读。”“晓青啊,这个对孩子来说,会不会太深奥了呀?”“那就来参加我们下个月的公益读书会,会有志愿者带着孩子们一起读。家长也可以来,我们会教家长如何陪伴孩子读书。”“这倒是挺好的,下次通知我们。”

日前,常州经开区横山桥镇五一村初心广场上,一场创意集市正在举行。“红色阅读”摆在了集市入口处,经开区三八红旗手、巾帼志愿者朱晓青一遍一遍向前来“赶集”的村民推介。

朱晓青给村民介绍《中国共产党简史》

朱晓青是土生土长的五一村人,更是村民口中“别人家的孩子”。2012年,朱晓青远赴悉尼大学深造,专攻教育学。回国后成为了一名高中英语教师。“认识的同样专业的留学生,要么留在国外,要么回国选择了北上广深大城市。”朱晓青说,像她这样回到乡镇的“海归”,屈指可数。

工作中,朱晓青渐渐发现,“普遍缺少家长陪伴,是乡村儿童在课外阅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朱晓青毅然辞职,成立了故知妇女儿童关爱中心,开设“知星悦读创新公益角”,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新的问题来了。刚开始,一场阅读活动,现场只有寥寥四五组家庭。“工作人员都比参加活动的人多。”哭笑不得后,朱晓青坚持每周邀请名师开展中英文故事会,举办父母课堂、青少年心理讲座,联合五一村开展红色故事会……每次她都认真准备,巧妙设计,邀请父母和孩子参与共读,受到了一致好评。

“现在我们每次推出一场读书活动,2小时不到名额就报满了。”变化,让朱晓青找到了“回乡的意义”:给孩子一盏台灯、一张书桌、一本书,而不是一部手机。

不懈坚持下,“粉丝”越来越多。在一次常州经开区举办的公益阅读活动中,新安小学老师王玲一坐在了朱晓青旁边。“太巧了,我们都是五一村人,两户人家相距也就5分钟路程,此前居然不认识。”相识之后,王玲一经常带着女儿刘宇涵参加公益阅读活动。

除了让孩子走进来,还要把爱心送出去。朱晓青带领教师们开展“送书入户”活动,走进300余户家庭,捐赠了1380多本书籍。她本人更是投身各类公益现场,理论宣讲志愿者队伍里有她,疫情防控一线有她,青苗夏令营义工中也有她……她总说:“我是一名党员,应该为老师们、为孩子们树立榜样。”

五一村初心广场旁,初心驿站24小时书吧内,陆续有老老少少的村民走进来,选一本书,择一张椅,静静翻阅。朱晓青“相中”了这个“宝地”:“今年,想在这里多举办阅读活动,给村里多‘种’点阅读文化。希望家乡户户飘书香。”

“花园达人”巧借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

在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夏溪,有一个叫做“河马花园”的私家花园,从车水马龙的繁华街道拐进一条小路,走到底就是这片花开花落的诗意田园。它的主人叫颜碧玉,是一位在微博上有着150万粉丝的园艺大咖,网名“玛格丽特-颜”。这座花园是她的工作室,里面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花卉,每天侍弄植物、写文章、出书、运营公众号,她笑称自己既是园丁又是摄影师还是作家。

从3月初到现在,颜碧玉几乎每天都会给这几棵喷雪花拍照,记录它们每天的样子,然后把种植、修剪喷雪花的心得写成文、上网发布,这也是她的工作。不仅仅是喷雪花,花园里的每一株花花草草,她都记得它们每一天的样子,“3月上旬的连续几天高温让花园里数十朵郁金香开了花,然后突遇降温,花期反而变得格外长;其他洋水仙、葡萄风信子、夜鸢尾之类的也陆续在开;枫树各种颜色的嫩叶美极了,角堇无论盆栽和地栽都在爆花,都顾不上欣赏它们了……”每天她都会拿起相机拍下它们最美的样子,然后在社交平台和粉丝分享。

创办一本好看又实用的园艺杂志是颜碧玉一直以来的梦想,她希望通过自己对花草的喜爱治愈更多的人。2014年,她卖掉上海的房子,创办了《花也》杂志,这也是引领国内时尚的园艺杂志。为了丰富内容,她亲自探访200个私家花园,最多的一年她拍摄了80个花园。写专栏、博客,出版了《从菜鸟到花园达人》《我曾拜访过的那些私家花园》《铁线莲200图鉴》等多本园艺书籍。

2016年,颜碧玉的两个孩子回常读书,她便将夏溪花木市场一块沿河的废弃绿化带打造成了现在的河马花园,开了自己的园艺工作室。“起初的想法很单纯,因为以前的工作可以接触到最新奇的进出口园艺产品,就想把自己家中好看、稀有的植物品种拍下来,放在网络上‘显摆’。” 她种的第一株铁线莲粉香槟,是国内一位植物专家引进的母株,而国内有园艺商家开始卖铁线莲,已经是五六年以后的事了;前几年很火的“网红植物”德国鸢尾,颜碧玉十几年前就开始种了;她网名里的“玛格丽特”,是一种原产于澳洲、南欧的菊科植物,早在2003年就盛开在了她的花园里。她和周围的朋友合作策划了园艺村概念,成为国内花园植物供应商和花园设计师交流学习的场所,对夏溪花木市场的影响力和新定位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颜碧玉进入园艺圈已近20个年头,现在微博、头条等平台上每天都有150多万人看她的花园和植物。作为一名园艺界大咖,她正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让家庭园艺这种小众的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作为一名新农人,她正在用互联网的力量促进乡村振兴。

综合自常州日报

文字 姚程玉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