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孔子见南子(敢刺孟问孔的王充)

第十七篇第21章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宰我:孔门当中比较叛逆、特立独行的弟子,口齿伶俐,擅长辞辩。经常提一些离奇古怪的问题刁难孔子。曾被孔子骂“朽木不可雕也”。

宰我是“孔门十哲”之一,“孔门四科”中言语科的代表。

宰我曾多次被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和楚国。曾说服楚王重用孔子,后因令尹子西反对而搁浅。

据《韩非子·难言》篇所述,宰予于公元前481年在齐国为田常所杀害:“宰予不免于田常”。

这个记述是错误的,韩非子误将齐国国相阚止(字子我,同宰我)当成宰我,宰我死于公元前458年,享年65岁。

论语孔子见南子(敢刺孟问孔的王充)(1)

坏:本指“未烧过的砖瓦、陶器”,读pi,后写作坯,如《淮南子》:“夫造化者既以我为坯矣,将无所违之矣”。

有个壞字,简化后成为“坏”,原义指墙壁倒塌、破坏,如《左传·文公十三年》:“大室之屋坏。”

也有一说,壞之所以要用“坏”来简化,是由“环”转义的,意为少“一”“环”节,不完善,即为坏的意思。

坏后延伸指使糟糕、使变得不好,如“成事不足,坏事有余”。也指不好的、受损的、有害的,如“坏习惯”。

坏也指品质恶劣的,如“坏人坏事”。

坏放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深,如“乐坏了”。

坏也指亲昵称呼,如“小坏蛋”。

论语孔子见南子(敢刺孟问孔的王充)(2)

钻燧改火:古时钻木取火,因季节不同而用不同的木材。《管子.禁藏》:“当春三月,萩室熯造,钻燧易火,杼井易水,所以去兹毒也。”

何晏引马融曰:《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故曰改火也。

上古时代:燧人氏发明了击石取火和钻木取火等人工取火的方法。青铜器时代:发明“阳燧”,铜锡各居其半合金铸成的凹面镜,太阳光下形成焦点以取火,因此又叫鉴燧。

春秋时期:我国发明了炼铁术,发明了火镰取火的方法。即用铁敲击燧石取火,现在很多边远地区依然还保留有钻木取火和火镰打火的习俗。

论语孔子见南子(敢刺孟问孔的王充)(3)

通:形声字,甲骨文以“彳”为形旁,“甬”为声旁,篆文以“辶(辵 chuò)”为形旁,“甬”为声旁。

《说文解字·辵部》:“通,达也”,“通”本意为到达。如《周易·系辞传》:“往来不穷谓之通。”又如《国语·晋语》:“道远难通。”

通也指贯通,如《吕氏春秋·达郁》:“血脉欲其通也。”

通也指传达,如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又如《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铎通鼓。”通鼓即传令击鼓。

通又指连通,如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通也指了解、懂得,如《后汉书·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

通也指全部,如唐·韩愈《师说》:“皆通习之。”

通也指数名,如《白虎通》班固著。《风俗通》应劭著。

通也指通常的;共同的,如“通病”、“通语”等。

由于通和彻意相近,所以汉武帝时期,为了避讳,姓名中有“彻”的全部改为“通”,如韩信的军师蒯彻改名为蒯通,姓彻的改为姓通。

论语孔子见南子(敢刺孟问孔的王充)(4)

全文理解为:

宰我问:“为父母守孝三年,时间太长了。君子三年不习礼义,礼仪就会废弃掉;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毁掉。旧的谷子已经吃完,新的谷子已经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也用一遍了,满一年就可以了。”

孔子说:“吃着白米饭,穿着锦绣衣服,对你来说你心安吗?”宰我说:“心安。”孔子说:“你心安就去做吧。君子服丧期间,吃美味不香甜,听音乐不快乐,起卧都不安心,所以不那样做。现在你觉得心安,就去那样做吧。”

宰我走出去后,孔子说:“宰我正是没有仁德啊!子女生下来三年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为父母守丧三年,是天下都遵循的规则呀。难道宰我就没有从他父母那里得到三年的关爱吗?”

论语孔子见南子(敢刺孟问孔的王充)(5)

宰我提出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相当具有现实意义的,守孝三年,除了在墓地边上搭个简易的房子生活,其他的几乎什么也做不了。

真正有孝心的人,不在于是否有这三年之期,没有孝心的人,不能因为有这三年之期就变有孝心了。

但硬性、刻板的礼制却让人失去了正常的生活,这显然是很不人性化,真正的孝心应该体现在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应该搞形式主义。

宰我是个敢于质疑、挑战传统,打破常规,破除陋习的人,这种精神非常难能可贵的。孔子说过:“君子不器”,宰我在这点可以说是“不器”的。

作为老师,孔子能够尊重学生的想法,更显可贵。虽然“三年之丧”是通丧,但是,既然宰我觉得一年就够了,那是他自己的事,也没人管得着。正如孔子说的:“君子和而不同”。

论语孔子见南子(敢刺孟问孔的王充)(6)

王充和他的《论衡》

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名士蔡邕避难江南12年期间,不但发明了柯亭笛和焦尾琴,还得到一本奇书。他如获至宝,不敢轻易示人,偷偷研读。

不料,这书被友人无意发现,抢了几卷就走。蔡邕千万叮嘱不要将此书给其他人,否则必遭大祸。

友人读后惊呼“真乃奇书也”,但也不敢私藏,竟然偷偷烧掉,成为一件憾事。这书就叫《论衡》,现仅存84卷。蔡邕为该书得以流传做了重大贡献。

论语孔子见南子(敢刺孟问孔的王充)(7)

《论衡》作者是王充(公元27年-约公元97年),字仲任,出生于今浙江绍兴上虞区。东汉思想家、文学批评家。

王充出身“细族孤门”,自小聪慧好学,博览群书,擅长辩论。后来离乡到京师洛阳就读于太学,从师班彪。常游洛阳市肆读书,勤学强记,过目成诵,博览百家。

王充为人不贪富贵,不慕高官。曾做过郡功曹、州从事等小官,因政治主张与上司不合而受贬黜。后罢官还家,专意著述。

晚年时汉章帝下诏派遣公车征召不就。汉和帝永元年间,病死家中。

论语孔子见南子(敢刺孟问孔的王充)(8)

汉代思想体系是董仲舒提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其独尊儒学,核心观点是唯心主义“天人感应”学说。要旨就是上天创造了自然万物,包括人在内,帝王统治天下,如同刮风下雨一样代表着上天的意志。

因为这种观点鼓吹封建帝制,所以被历代皇家推崇。董仲舒也被推上了董子的神位。

王充针对这种“天人合一”的神秘主义进行批判。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驳斥虚无缥缈的神秘学说,所谓“衡”字本义是天平。

《论衡》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以自然规律取代神学目的论,在形神关系上认为形体决定精神。在民情风俗上坚决批判迷信和禁忌。

论语孔子见南子(敢刺孟问孔的王充)(9)

由于王充在书中对传统的“天人合一”儒学的无情鞭笞,甚至质疑孔孟,在《儒增》、《书虚》、《问孔》、《刺孟》等专篇中公然挑战儒学先祖孔子、孟子,从而犯天下之大不韪,被视为罪人。《论衡》被列为禁书。

直到千年之后清朝,乾隆皇帝仍然气愤御批:王充“刺孟而问孔”,“已有非圣无法之诛!”

比如,《论衡》中曾说:“昼寝之恶也,小恶也;朽木粪土,败毁不可复成之物,大恶也。责小过以大恶,安能服人?”

王充认为,宰我昼寝是小恶,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有点小题大做了。

王充为了达到否定孔孟的目的,还会故意作假,比如《论语》中的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王充在《论衡》中加上了一个“皆”字,变成:“吾与女皆弗如也。”以达到证明孔子自己承认不如颜回的目的。

论语孔子见南子(敢刺孟问孔的王充)(10)

春秋时候有个楚惠王,有一天他吃饭,发现菜里有一条水蛭。如果他把这条水蛭拿出来,那样厨师就会被处死。他可怜厨师,就悄悄地把水蛭和菜一起吞下去了。

到了晚上,楚惠王上厕所,不仅把水蛭排了出来,并且原有的肚子痛的病也痊愈了。有人说楚惠王善有善报。

王充用科学的道理批判了这种荒谬的说法,他说:因为人的肚子里温度高,水蛭受不住,热死了,所以能排出来了。

至于楚惠王肚子痛的病,那是因为他肚子里有坏死的血,而水蛭正好是爱吸血的,水蛭在楚惠王肚子里还没有死的时候,就把肚子里的那些坏死的血都吸走了。这样,楚惠王的病正好就痊愈了。

客观的说,《论衡》不仅仅是一本唯物主义哲学说,也是一部古代“百科全书”。就物理学来说,记载了有关运动、力、热、静电、磁、雷电、声等现象的观察记录,并提出了严谨的客观观点。

论语孔子见南子(敢刺孟问孔的王充)(11)

同时为了驳斥儒家神秘主义,还解释了人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把声音波动比喻为鱼在水中波动;在几千年前就取得了今天声学的结论:声音依靠振动产生的,并必须一定的物质来传播。

由此可见,本书是当之无愧的奇书。是中国无神论史上的里程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