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子女出人头地越来越难吗(寒门再难出贵子)

导读:

近年来,关于寒门子弟考取重点大学机会少、入学难,重点大学农村生源比例,不断下降等问题和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底层上升渠道变窄,寒门难出贵子,贫穷代际相传等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担忧。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统计,78年恢复高考之初的二十多年,农村大学生的比例,约占到学生总数的60%左右,而现在仅为20%-30%左右。

特别是一些985、211类重点大学,农村学生的占比更低,约为15%-20%左右。

寒门子女出人头地越来越难吗(寒门再难出贵子)(1)

寒门真的再难出贵子吗?

国家社科组织基金会,曾在2016-2017年,针对全国985、211重点大学,做过一个社会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在所调查的高校中,来自农民家庭的生源占30%以上,占比排名第一;

其次来自商人、国有或公有企业职工和普通工人家庭,三者之和占比在30%以上。

其中,父亲为农民、商人和普通工人的比例分别为32%、14.5%和11%,

父亲为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和国有或公有企业职工的比例依次为8.6%、5.8%和14%。

母亲为农民和普通工人的比例分别为37%和11%。

母亲为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和商人的比例依次为3.5%、12.4%和3.7%。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来自中低收入阶层的子女,至少占全部生源的60%以上,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政府,在推进高等教育公平方面所做的努力。

寒门子女出人头地越来越难吗(寒门再难出贵子)(2)

农村功利性育人之风盛行!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对中国的乡村教育,提出过一些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

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

站在当下这个时代,再看陶行知先生的这些观点,依然是血淋淋的现实。

小编也是从农村通过高考考入大学的一员,回顾自己大学以前的教育,再对照陶行知先生的观点,颇多感触!

农村地区的教育,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大都是以考取大学,就能够逃离农村为终极目标的,

我们长期受到的教育就是,农村太落后了,千万不要永远呆在农村,要想方没法走出去,才会有机会。

如果不能通过上学这条路逃离农村,就只能一辈子像上一代人一样,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

曾经有位高中老师,在进入高三前,给我们作考前动员时说,你们可以想象一下未来十几年的情景,考上大学的同学,和没有考上大学的同学,在路上偶遇。

考上学的同学,在城市里面有着体面地工作,开着小轿车,回乡省亲。而没有考上大学的同学,此时,正在地里面忙着除草和耕种,当他用沾满着泥土的双手,握住老同学的手时,他会说些什么?

他所描述的那个画面,至今都还在我眼前时不时地出现。我们就是在这样功利性的教育中成长起来的!

寒门子女出人头地越来越难吗(寒门再难出贵子)(3)

农村功利性育人之风盛行,如何改变?

诚然,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是老一辈人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但是如果知识被错误的引导,反倒会起来很大的副作用。

如果乡村教育,都把人教育成以逃离乡村为荣耀,那么乡村又如何能够真正改头换面,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呢?

在现行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乡村大学生,毕业之后,又有多少能够回到乡村,为乡民谋福利,为乡村做贡献呢?

小编认为,好的乡村教育,正像陶行知先生所描述的那样,是教民造富;教民均富,教民用富,教民知富,是教民拿民权遂民生而保民族。

乡村的交通、生产、科学创造、风俗嗜好、艺术、乡邻互助等,都需要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来带领大家进行改造。

唯有源源不断的人才的培育和输送,农村才能够逐渐走出贫穷落后的现状,乡村教育、学习、实践等活动,都需要围绕着乡村这个中心来开展。

唯有如此,乡村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有可能在毕业之后回到乡村,在乡村振兴和发展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果乡村自己培养的大学生,毕业之后都不愿意回到乡村,那我们又如何能够奢望,什么样的人,才能主动来到乡村,支援乡村建设呢?

早些年,大学包分配的年代,大学毕业之后,执行的政策,大多是毕业之前从哪里来,毕业之后就到哪里去,在国家统一分配的大背景之下,调控的手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当下这个双轨制的教育背景之下,就业自主双向选择,仅靠有限的引导来促进就业,有多少乡村出来的大学生,愿意主动回到农村去呢?

寒门子女出人头地越来越难吗(寒门再难出贵子)(4)

写在最后:

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要有实际的行动指引,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人才不到位,想要使乡村有根本的转变,困难重重。

农村人才的培养,关键是在农民的思想转变,唯有当大家不再认为,农民是一个“落后”的代名词的时候,才会有人主动愿意去做农民。

农村的发展,需要一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我们以前挖的坑太深了,填平是需要时间来消化的。

农村的发展,是一个大课题,很多专家学者,穷其一生的精力来研究,也没能得出一个,真正能够完全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方案。

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如何能够确保农村有人才,被源源不断地输入。

如果我们的人才,都想着在城市里研究农村的发展和振兴,没有办法亲身走入农村的土地,扎根于农村,想要农村有迅速地改变和进步,有些不切实际。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如果你有不同想法,可以关注我,评论交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