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有何时开始开裂的(零摄氏度之上③)

全球冰川全面退缩的趋势或已不可避免。

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今年夏天,创纪录的持续高温干旱席卷全球,北半球的欧洲、非洲、亚洲、北美洲无一幸免。国内,六月南方洪涝刚收尾,七月全国多地就进入极端高温炙烤模式。

在持续的高温炙烤下,冰川消融速度加剧,也引起了国内外冰冻圈研究者们的担忧。冰川是气候的产物,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陈仁升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根据国内外多位学者以及他们团队预估的结果,到了本世纪末,全国多数小型冰川可能会消失。消失数量多少与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有关。

即将消失的冰川

中国是中、低纬度山地冰川最发育的国家,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山区。这里高大的山地和高原,提供了冰川发育的有利条件。中国西部高山区分布着48571条冰川,总面积约51840.1平方千米,冰储量约有4494立方千米。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冰川总体加速退缩。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中国西部冰川面积缩小了18%左右,年均面积缩小243.7平方公里。

今年8月3日,中国气象局正式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内容显示,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21年,亚洲陆地表面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0.81℃,为1901年以来的第七高值。

冰川有何时开始开裂的(零摄氏度之上③)(1)

1961~2015年我国冰川面积和储量变化。受访者 陈仁升提供

冰川有何时开始开裂的(零摄氏度之上③)(2)

1985~2015年我国冰川径流量变化。受访者 陈仁升提供

其中,中国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1951~2021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速率为0.26℃/10年。近20年是20世纪初以来中国的最暖时期;2021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0.97℃,为1901年以来的最高值。

此外,中国高温、强降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蓝皮书》内容显示,1961至2021年,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在此背景下,全球冰川整体处于消融退缩状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消融加速。

其中,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阿尔泰山区木斯岛冰川、祁连山区老虎沟12号和长江源区小冬克玛底冰川均呈加速消融趋势。2021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西支末端分别退缩了6.5米和8.5米,其中西支末端退缩距离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大值。

陈仁升告诉澎湃新闻,根据国内外多位学者以及他们团队预估的结果,到了本世纪末,全国多数小型冰川可能会消失。消失数量多少与未来气候变化的状况有关。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与气候变化, 特别是与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关系密切。以祁连山区冰川为例,目前祁连山冰川在夏季均呈现强烈的消融,冰川物质平衡线相对于1960年抬升了约80米。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杜文涛研究员则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明确指出,升温无疑会加速冰川消融,还会增加冰川自身的不稳定性,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通过研究发现,在过去的五六十年里,祁连山的冰量损失了40%左右。

持续高温担忧

祁连山是中国现代冰川学开展的源头,这里的冰川规模小、海拔低。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世昌研究员介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祁连山的升温情况非常显著,每10年升温幅度基本接近0.3摄氏度,降水略有增加,但冰川处于全面退缩状况,冰川面积退缩在百分之十以上。“因为气候变暖,就算是增加微弱的降水量,也无法弥补冰川物质损失。”

论文《2008-2018年中国冰川变化分析》中对比了中国10年来西部冰川面积减少的具体数据。论文数据显示,与第二次中国冰川编目数据相比,10年来(2008年至2018年)中国西部冰川面积共减少了1393.97平方公里。其中,共有318条冰川消失,占冰川面积总量的0.05%;面积增加的冰川有372条,占冰川总面积的0.13%。

祁连山冰川出现强烈的消融将会有哪些影响?康世昌提到,如果整个祁连山冰川,在本世纪中期到本世纪末期急剧减少,冰川剩余面积在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这将对于祁连山的水资源,特别是对于干旱区河西走廊的水资源产生巨大影响。

康世昌介绍,其一是冰川的水资源调节作用。冰川就像固体水库一样,可以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给下游地区提供持续、稳定的水资源;其二是水资源总量。“按照现有预估资料,祁连山冰川在未来急剧退缩,则水量补给也会急剧减少,也意味着从如今的‘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型’的水资源将变成‘降水补给型’的水资源,导致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增加。”康世昌称。

看到近年来全球极端升温事件频发,陈仁升预估,若消融季节持续高温,会明显加速冰川消融过程,有可能会造成冰川萎缩速率明显加快。“未来冰川的萎缩速率可能会加快,冰川消失的数量将可能会更多,消失时间也可能会提前。消融方式也可能不像现在相对平稳,有可能出现快速崩解的情况,这是大家所共同担心的。”陈仁升说。

陈仁升表示,过去几十年来,冰冻圈的快速变化导致流域径流的改变,冰川融水量“先增后减”的拐点已经或即将出现。到21世纪末,中国冰川融水将明显减少,其中祁连山区减少80%以上,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地区约减少50%~90%,天山地区约减少30%~50%。

陈仁升进一步指出,由于冰川区工作条件及数据来源困难,目前并没有自第2次冰川编目以来的、特别权威的全国冰川消失条数成果。因此,涉及全国尺度的冰川消失条数问题,还基本没有出现在已发表论文中。“根据我们的粗略计算,从第2次编目到2022年,大约有1500条冰川可能已消失,不过仅限于模拟结果,并未验证。”陈仁升称。

探究减缓冰川消融的路径与方法

肃南县巴尔斯旅游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常小平从小在祁连山牧区长大,也是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2015年,该公司开始对位于肃南县境内的巴尔斯圣山景区进行规划开发,在景区内分布着六座雪山和数条小型冰川;2019年11月份,景区正式投入运营。三年多时间,景区旅游人次近十万。

在常小平看来,祁连山有很多漂亮的冰川,但很多普通人到达不了。当前,常小平所在的公司科学地规划了徒步线路,大部分游客可以抵达远观冰川的位置,但不允许上冰川。接下来,他们将利用当地冰川3000米的海拔落差、冰川运动、遗迹景观,计划建设一个有关野生动植物资源、古冰川以及现代冰川地大自然科普走廊,让游客更全面地认识了解冰川。

景区的开发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转型。常小平介绍,生长在祁连山区的裕固族人长期放牧为生,目前景区入口的西岔河村推行村集体加入景区进行合作,给村民进行分红。目前已经有18户牧民开了牧家乐。

杜文涛介绍,随着国家对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的要求不断强化,研究人员在坚持科学前沿突破的同时,并重思考如何更好地结合地方发展需求。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兼顾就成为了新的科学使命。在过去几年里,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冰冻圈服务功能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希望对雪冰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助力,成为未来一个有效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比如巴尔斯圣山景区开发的冰雪旅游、冰雪运动。

在以冰雪旅游为主打的欧洲高山冰川区,气候变暖威胁着冰川的保存,同时也威胁到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了减缓冰川消融的速度,研究者尝试对冰川进行人工干预。

据公开报道,2017年,在瑞士Diavolezzafirn冰川,研究者曾分两次将2.5米深的人造雪覆盖在200平方米的冰层上进行实验,效果显著,冰川不仅减缓了消融,甚至冰在某些部分增加了。

杜文涛表示,人工增雪可能是目前在流域尺度最为有效的保护冰川措施,这种方法通过提高雪冰表面的反照率,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从而有效地抑制冰川消融,同时还可以增加冰川的物质补给量,实现对冰川的保护。

在国内,为了应对冰川消融,研究者同样也在进行尝试。2018年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与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决定开展减缓冰川消融的试验。

冰川有何时开始开裂的(零摄氏度之上③)(3)

给冰川“盖被子”。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飞腾研究员告诉澎湃新闻,2020年8月5日开始,团队6次来到达古冰川进行科考研究,开展 “盖被子”的实验。王飞腾介绍,他们用防护性强、重量轻的白色土工布为冰川盖上 “被子”,增加冰川表面反照率的同时,还能起到隔热的作用,从而减缓冰川消融。2021年,王飞腾又联合南京大学科研团队采用纳米材料覆盖冰川提高反照率。

王飞腾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介绍,此前在奥地利和瑞士的类似实验中,科学家将白色羊毛毯覆盖在冰川上,通过遮挡和反射太阳辐射来缓解冰川消融,但当时效果还处于定性的描述上,没有定量分析。“所以研究团队决定做一次实验,验证铺设材料到底能对冰川消融产生多大缓解作用。”他称。

经测量,2020年在达古冰川用白色土工布进行的试验结果显示,冰川消融速度明显减缓。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盖被子”区域的冰体综合减少1米的消融量。

冰川有何时开始开裂的(零摄氏度之上③)(4)

王飞腾团队监测“盖被子”试验数据。

然而,人工干预的方式也有其局限性,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冰川学家Daniel Farinotti曾表示,即便人工减缓冰川消融的方式在一些区域有效,但由于规模和成本问题,“拯救整个冰川是完全不同的工作。”

在近期的考察中,陈仁升切身感受到,当下可能低估了冰川消失的速率。陈仁升表示,在今后随着全球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比如极端升温和持续高温过程,暴雨对冰川的侵蚀作用,以及冰温的升高等影响,冰川崩解、跃动等事件可能会越来越多,夏季冰面随消融增多泥沙增多,也会提高消融速率,由此加速了冰川的消融。

康世昌直言,冰川消融不能被阻止,只能够减缓,从根本上进行节能减排、减缓全球变暖才是最终的出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