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的任督二脉是怎么运转的(干货知识结构打通了)

读书跟吃饭一样,一个滋养身体,一个滋养心灵。

我们吃饭的时候,不会问吃这顿饭有什么用,吃这顿饭有什么价值和意义,但是吃下去的每一口饭,都变成了无形的营养,滋养着我们的身体和生命,我们才得以蓬勃旺盛地活着。

读书也是同样的道理。

不要问读哪本书有用,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滋养着你的心灵,开启着你的智慧,激发和激活你的思维,提升你的认知。

它就藏在你的岁月中,体现在你的言行举止上。

你读过的每一本书,就像一片一片的砖瓦,逐渐夯实你的知识结构,当你的知识结构足够结实时,你会发现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

读到哪本书觉得豁然开朗,这就是知识层打通了。

知识层打通了,任督二脉就通了,你的思维活跃到一定程度,就比不读书的人想得深远,看问题就透彻了。

我们写作,就是输出自己的经验积累、思维认知、知识储备,给读者提供价值,对读者有用,读者才愿意买单。

你阅历中没有脑袋里也没有,再不下功夫储备知识量,根本没有东西可写对不对?

用听书代替读书,每天一本书,天长日久积累下去,不知不觉就集腋成裘了。你的知识储备量足够大,还怕词穷吗?

怎么听书怎么读书,我给出具体的方法。

一般人的任督二脉是怎么运转的(干货知识结构打通了)(1)

我们拿到一本书,阅读的顺序依次为:序言、腰封、跋(后记)、目录、内容。

序言是对整本书的概括,类似于论文中的绪论和摘要;腰封是作者最想对读者说的一句话;跋就是后记,相当于总结性评价,会有其他知名人士对这本书和对作者的评价。

浏览目录,可以划出来20%的重要内容,然后采用“跳读”的方法阅读全书,目录上划重点的地方详细读,其它内容浏览式阅读。

跳读也叫“跳跃式阅读”,是高效阅读的一种方法。一本书中重点内容也就20%,我们要掌握和汲取的知识点,也是这20%的重点内容,其他内容跳跃式过一遍就行。

跳跃式读书不是我的发明,但我一直在用。

阅读毛姆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一书时,看到毛姆说“跳读”是最高效的阅读方法,我心里一动,原来我的阅读习惯跟毛姆是一样的。

于是我就把这个方法分享到老师群,汤老师、三月鱼老师、代连花老师先后回复同一句话:我也是这样阅读的。

所以,这个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一般人的任督二脉是怎么运转的(干货知识结构打通了)(2)

阅读一本书,固然是能够理解得更透彻,但是现在这个快节奏时代,我们的时间永远不够用怎么办?

听书应运而生了。

目前我给大家推荐听书平台三个:樊登读书会,有书,十点读书。

樊登读书会分为两类。一是樊登讲书,一本书一个小时之内听完一本书,另一类是邀请作者面对面论书;

有书的365听书,一天一本书,三四十分钟听完一本书的精华内容;

十点读书分两类。一类是提炼重点,三四十分钟读一本书,另一类是领读,一字一句读完。

这三个听书平台,是收费的,都要先下载app,首次注册会赠送会员,可以先试听一下再决定是否买会员。

我自己比较介意主播的声音和节奏感,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以舒服感来确定听书平台。

免费的听书有喜马拉雅、微信读书、懒人读书、哔哩哔哩,也需要下载app。

收费的听书质量都比较高,一个小时之内,逻辑清晰讲完一本书的20%重要内容;免费的听书鱼龙混杂,需要自己去找质量高的内容。

听书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把碎片时间效率最大化。

我从2018年开始听书,几乎没有间断过,除了每晚睡觉前固定时间听书外,做家务或者出去办事的路上,也带着耳机听书。

这样能保证一天不低于两本书。

读书或者听书,都是写作者必须做的功课。我的建议是每天至少听一本书,提升阅读数量。然后一个月读一本或者两本书,收入就差不多了。

博览群书,集腋成裘,天长日久积累下去,思维和认知不知不觉就提升了。

一般人的任督二脉是怎么运转的(干货知识结构打通了)(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