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大火令全世界痛心(巴黎圣母院大火)

正和岛综编

电影《爱在日落黄昏时》里有一幕:

分手九年,杰西和席琳再次相遇。

两个人在护城河上遥望巴黎圣母院,杰西给席琳讲了一个故事:

巴黎圣母院大火令全世界痛心(巴黎圣母院大火)(1)

巴黎圣母院大火令全世界痛心(巴黎圣母院大火)(2)

当时看来只觉得“怎么可能?”巴黎圣母院就像一个永恒坚定的信念,怎么可能说消失就消失呢?但在法国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6点50分,巴黎圣母院却突遇严重大火。

经历4个多小时的抢救,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所幸圣母院中所有的艺术品都被保存了下来,大教堂的宝藏是完整的,但仍有部分在燃烧,而著名玫瑰花窗被烧毁。

随后,总统马克龙赶到现场并在电视讲话中表示:“我们将重建它,我们将召集全国最优秀的人才,明天就将启动!” 世界第三大奢侈品集团Kering集团掌舵者皮诺家族也承诺将捐出1亿欧元用于重建圣母院。

可是重修圣母院预计需要8~10年时间,在此期间不会对外开放。而即使重建,但那些经历岁月洗礼的砖瓦木质,却再也不如彼时了。

早上看到一位朋友晒了她去年带母亲去巴黎圣母院旅游的照片,配文:“800年和一瞬间。”

你相信巴黎圣母院会消失吗?会的。

有多少人小时候在语文课本里看到巴黎圣母院,暗暗想以后有机会了一定要去看看这个浪漫的地方;有多少人也许每天都在路过风景,却总想着下次吧下次吧。

以前一直没有爬上钟楼,总是不愿意排队,总是嫌人多,总是嫌麻烦,总是觉得反正她永远在那儿,等下次吧。尽管她已经矗立了856年,但她不会一直等你的。

无论是那些愈久弥新的艺术瑰宝也好,那些我们执着不放的信念也好,还是那些我们以为还能再有的机会也好,那些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也好……

突然想起杨绛先生在《我们仨》里写道: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时光从来不曾驻足,更不会为谁停留。

有些事,再不做就真的来不及了;有些人,也许你们早就已经见过了,这辈子的最后一面了。

我们曾经以为所有坚不可摧的东西,终有一天都会消失。

迈开步子去逐想要的一切,活出你想要的人生。

这不是无所顾忌的浪漫,只是小心翼翼的守护。

巴黎圣母院大火令全世界痛心(巴黎圣母院大火)(3)

只怕所谓的来日方长

恐都将变成后会无期

毕业来京工作后,我一直有个想法:带爸妈来北京玩。

爸妈除了去省城看病,就再也没去过更远的地方,而且对于父辈那个年代的人,首都北京有一种特别的意义,那是他们最向往的地方,因为这里有“为人民谋幸福”的大救星毛主席。

但我却因为刚毕业工资低钱不够花,不好请假没时间,来来回回太麻烦等各种理由,把这件事搁置了一次又一次。

等在北京工作了几年后,我有经济能力带他们来时,父亲的身体却不行了。

前年夏天,父亲终于积劳成疾,被送进医院直接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自那次后,父亲的身体状况一落千丈,60多岁的人俨然像个七八十岁的老头了,一走路就气喘吁吁,更别提舟车劳顿来1600公里之外的北京旅游了。

这件事成了我心中的一个难以解开的疙瘩,恐怕今后也很难有机会带父母来北京了,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他们的身体状况不允许。

巴黎圣母院大火令全世界痛心(巴黎圣母院大火)(4)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总想着等挣够了钱,闯出一番天地,再孝敬父母,可是我们还有大把时间去奋斗,但他们又有多少时间去等待呢?

我们和父母之间总是习惯说“以后”,习惯说“下次”,习惯说“改天”,可是以后是什么时候,下次是哪次,改天是哪天?

不等到失去的痛苦猛烈袭来,我们就总是以为时间还很长,可现实是,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有些遗憾一旦发生,就注定永远成为裂痕,无法修补。

就像开头提到的那部电影中,赛琳娜对杰西碎碎念:“我不能永远呆在这里,我们不会长生不老,每每我想到这里,我就愈发觉得不能浪费人生,因为生命仅此一次,每天都可能是我们的最后一天。”

我们永远不能预知,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所以每一天,都可能是某个人生命的最后一天。

更何况,在死亡来临之前,时间已经在很多关系中,隔上了无法跨越的鸿沟。

喜欢的人就去追,“梦里梦到的人,醒来记得去见他吧”!只怕所谓的来日方长,恐都将变成后会无期。

巴黎圣母院大火令全世界痛心(巴黎圣母院大火)(5)

想要做的就赶紧去做

别让等待成为终身的遗憾

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北京房价才1400块的时候,就买了10套房子,没有别的目的,只为了存放读者来信。而这10套学区房,至今还没卖,仍然放着读者来信,虽然已经很少有人会给他写信了。

你说命也好,运也好,就是有人在二十几年前,想做一件事情就去做了,而不是停留在嘴上的说说而已。

当断则断,人生向前看,当你决定了一件事就去做吧,当你想学一样东西的时候就去学吧!

以前时尚杂志招编辑,一流人才争相进入Vogue、BAZAAR、ELLE等顶尖杂志;而有的编辑呢,看好互联网风头就是干,好编辑去当了博主,好PM去创业了,好Sales去互联网公司了。

有个朋友,当别人都在观望数据分析是不是现在岗位加分技能时,他就已经报班学习了。在这个连做新媒体、做销售都需要一点数据分析技能的职场,“凡事趁早“的工作态度,无疑给了他很好的助攻。凭借这样超强的行动力,他现在年纪轻轻就已经当上了总监。

蔡康永说过一段话,令人深思: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

请保持“万事趁早”的勇气和魄力吧!有些事你做得早,你的一点跨越,带来的可能就是巨大的飞跃。王菲在《红豆》里唱:

有时候有时候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人会病、会老、会死;关系会疏、会淡、会远;食物会过期;建筑会被腐朽,没有什么是永远不变的。

答应自己,别等热爱变为遗憾,别让希望空成失望,别等一切都来不及,再去珍惜,好吗?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如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作者:高小震

文章来源:正和岛

文章参考:boss直聘《巴黎圣母院大火:“800年和一瞬间”》

小茶夜读《巴黎圣母院大火,有些事,再不做就来不及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