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得偏旁部首(字知字明部首之厂)
“厂”是象形字,古音读作 hǎn,古文字模拟山崖的形状。“厂”的本义是山崖。远古人类常依山崖地势建造房屋。今天湖北长阳县清江的土家人还部分保留着在江边伸出的悬崖下居住的习惯,可视作古人因“厂”栖身的孑遗。 《说文·厂部》:“厂,山石之厓岩,人可居。象形。凡厂之属,皆从厂。”(厂,山上石头形成的边岸,它们下面的洞穴是人们可以居住的地方。象形。大凡厂的部属都从厂。)
“厂”做意符组构的字多与山崖相关,如:厓、原、厦、厅、厢、厨、厕、厩等字原来的意符是“广(yǎn)”后来讹变作“厂(hǎn)”了。它们多收在字典中的“厂’部。
“厂”也做声符构字,如:雁。
“厂”又读作 chǎng,是廠的简化字。
作为部首,因多在字的左上角,称厂(chǎng)字头或偏厂儿。部中的字,有的与山崖有关系,如“厓(山崖,后作“崖”)、 原(本义为山崖下的泉水,后作' 源”)、厚(本义为山陵厚,泛指物体的厚度)”。
“崖”是会意兼形声字。小篆从山从厓会意,厓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崖”。《说文·屵部》:“崖,高边也。从屵,圭声。”(崖,高陗的山边。从屵,圭声。)
“崖”的本义为岸、水边。如《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引申指山或高地陡直的侧面。如《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四眺重崖,皆悬绝无径,而西崖尤为峻峭。”
“原”是会意字。金文像大山崖中有一股泉水流出。在小篆的字形中,泉水由原来的一股变为三股。隶变后楷书写作“”和“原”。如今规范化,以“原”为正体。《说文·灥部》:“,水泉本也。从灥出厂下。原,小篆从泉。”(,水泉的本源。由“灥”出“厂”下而会意。原,小篆“”字,从泉。)
“原”的本义为水源、源泉,是“源”的本字。引申指起源、根本。如陆游《自责》:“文章跌宕忘绳墨,学问荒唐失本原。”又引申指平坦之地、原野。如屈原《九歌·国殇》:“出不入兮往不反(返),平原忽兮路超远。”
“厚”为形声字。甲骨文上部为“厂”,像山崖;下部为“㫗”,像一个敞口尖底的酒坛,从厂从会意,也兼表声。金文下部更像一个尖底的酒坛形。小篆整齐化,线条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厚”。《说文·厂部》:“厚,山陵之厚也。从㫗,从厂。”(厚,山陵的高厚。由、厂会意。)
“厚”的本义为山陵厚。如《荀子·劝学》:“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由此引申泛指扁平物体上下两面的之间距离大,与“薄”相对。
与“厂”字相近的两个字是“屵”和“厃”。
屵,è,“屵,岸高也。从山厂,厂亦聲”。“厂”本是山体伸出河边的崖岸形,加形符“山”为“屵”;加声符“干”为“厈”《说文》以为厂之籀文,干也有高高竖立形;二者都加则为“岸”,即“水厓而高者”。“厂”“屵”“厈”“岸”实为同一字。《诗经·魏风·伐檀》有“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句,其中“河之干”就是指河的崖岸。
厃,wēi,“厃,仰也,从人在厂上”。危,wei,“危,在高而懼也。从厃,自止之”。字形中“厂”为高耸石岸,上下各一人,其所会之意有二:一表示高峻;二表示崖边的人随时可能掉下,恐惧而危险。李白《蜀道难》中有:“噫吁嚱,危乎高哉!”“危”就是高,同时也道出了蜀道的艰难凶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