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是怎么在陋室生活的(刘禹锡除了陋室铭)

且说刘禹锡,唐代诗人,人生大概分为三部曲,年少有才,中年被贬,晚年交游赋诗,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刘禹锡是怎么在陋室生活的?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刘禹锡是怎么在陋室生活的(刘禹锡除了陋室铭)

刘禹锡是怎么在陋室生活的

1 人生曲线

且说刘禹锡,唐代诗人,人生大概分为三部曲,年少有才,中年被贬,晚年交游赋诗。

刘禹锡19岁游学于洛阳、长安,已经有些名气,21岁(贞元九年793)便与柳宗元同年进士及第。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失败,他也被贬,从此开启了贬谪生涯,历史上成为“八司马事件”,他被贬朗州,今天的湖南常德,在那里待了快十年,写下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汉寿是湖南地名;

元和十年(816年 《全唐诗》为元和十一年,为传之误),奉命回到京城,被贬难免有情绪,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又称 玄都观桃花),写完不久(817年),即被贬连州刺史(今广东连州);

长庆二年(824年)被贬和州刺史,今安徽和县,著名的《陋室铭》便写于此;

宝历二年(826年)回到洛阳,任东都尚书,共二十三年,写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诗词故事

(1)刘禹锡在被贬后,两次返京,两次写玄都观 观花,第一次是在元和十年,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紫陌红尘,陌是小路之意,紫本有高贵之意,此处指京城长安的道路;

他说,这路上的灰尘扑面而来,都是去看这玄都观的桃花,你在这观里栽了这么多的桃树,都是在我被贬后才栽的,更有一种感觉是,对那些朝廷的新贵的讽刺,仿佛在说,你看你们这群人,不都是在我被排挤之后才起来的嘛,读着读着味道就变了,同年,被贬连州刺史。

此处有个小插曲,本来刘禹锡为被贬到播州刺史,柳宗元贬为连州刺史,但是柳宗元和当时的裴度(朋友兼同事,裴度帮过刘禹锡很多次)就为刘禹锡说情,说刘禹锡还有个八十岁的老母亲,就让我代替他去播州,让刘禹锡去连州吧,由此,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今在广东连州,还有刘禹锡的纪念馆。

(2)大和二年(828年),过了十多年,刘禹锡又一次回到了京城,世事变迁,他又去这个玄都观,故有《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庭院有一半是青苔,开花的只剩下菜花了,那些种桃树的道士都去哪了呀,我刘禹锡今儿又回来了,与第一次相比,显然多了几分“得意”之气,乐观之意。

(3)在长庆四年,(824年),刘禹锡被贬安徽和州当一名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

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作者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作者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4)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答。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自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到宝历二年(826年),共23年,也就是说近23年,刘禹锡都处于被贬状态,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总结,虽然刘禹锡写了一些诗词不少对朝廷的讽刺,但从其诗词上看,他也算是一个乐观,看得透的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3 经典诗句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蜀先主庙》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酬乐天咏老见示》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二首·其一》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金陵五题·并序 乌衣巷》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截取部分诗句,与君共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