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爸爸的称呼有哪些(孩子称呼爹和)
文 | 幸孕姐(高级母婴护理师,原创不易,请勿抄袭)
很多人在看与古代有关的影视作品时,会发现古代的普通家庭里,子女会称呼自己的父亲为“爹”,但是到了现代,“爹”这个称呼就很少见了,一般都会用“爸爸”这个称谓。
又因为“爸爸”和外文中的“papa”发音类似,所以,很多人觉得“爸爸妈妈”的叫法是舶来品,模仿国外的。
但实际上,“爸爸”这个称呼,在中国古代就有了,而且最早记录在三国时期的《广雅·释亲》中。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无关
文中写道:“爸者,父亲之转;妈,母也。”特意表明了爸爸就是父亲的意思,可能是因为用得不多,于是大家没有印象。
而相比之下,“爹”这个称呼就用得比较多了,也更为现代人所熟悉。
同样是用来称呼父亲的,“爹”和“爸”有什么区别呢?
与“爸”相比,“爹”可能才是外来的,北宋《广韵》中指出“爹,羌人呼父也”,说的是,古代的时候,北方游牧民族会使用“爹”来称呼父亲。
后来,各民族文化融合的时候,中原地区也开始用了这样的称呼,“爹”这个词拆开来,就是“父”和“多”,有一种父亲多子多福的含义。
对于古代人来说,这样的称呼就有很好的寓意,也很合理了。
而“爸”拆开来讲,就是“父”和“巴”,是指攀附父亲生活。在古代的时候,父亲作为一家之主,经济的来源,孩子确实需要攀附他们生活。
即使是现在,孩子还没有能力赚钱的时候,也需要依靠父亲来生活,因此,现代人用“爸”这个称呼也算合理。
从婴儿的发音来看,“爸爸”这个词,也更适合他们,“m、p、b”是双唇音,只需要上下嘴唇一碰就可以发出了,是小朋友们最容易发出的声音。
于是,我们也能发现,很多国家的孩子对父母的称呼,也总是“ba、ma”一类的词。
从古到今,人们对父亲的称呼改变了,而父亲对孩子和家庭的意义,也同样发生了变化。
父亲不再代表权威、严肃
古时候的父亲作为一家之主,整个家庭里最有权力的人,总是掌管规则、条例,孩子们就交给母亲来抚养:
一般男孩到了7岁的时候,会离开母亲怀抱,跟随父亲学习生存技能,女孩继续由母亲教导。
于是,我们能看到古代的王羲之与儿子王献之,在书法方面被称为“二圣”,苏洵与儿子苏辙、苏轼在文学上并称为“三苏”。
现代家庭育儿理论则要求,父亲在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就要照顾、陪伴他们,最重要的是给予孩子们关爱。
但遗憾的是,很多现代家庭的父亲,在孩子教育方面还没古代父亲做得好,无论家里有男孩还是女孩,他都不愿意参与到教育中来。
不知道,看到古代父亲教育孩子方式的现代爸爸,是否会觉得惭愧呢?
父亲在教育中的长期缺位,对孩子的心理、智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都会产生一种致命打击:
心理
研究表明,在抑郁症出现的概率上,有父亲陪伴的双亲家庭中的孩子发病的概率,比很少有父亲陪伴的双亲家庭中的孩子要低30%左右。
而且父爱的缺失,还很容易让孩子出现酒精、药物成瘾的情况。
这可能是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母亲的关爱,但得不到父亲的教育。
智力
国外专家通过调查发现,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小时候能得到父亲教育的孩子,在智力测试和学业方面,都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人际关系
对于男孩而言,父亲是他学习的榜样;对于女孩而言,父亲是自己第一个建立亲密关系的异性。
父爱的缺失,则会让孩子们失去一个参照物,人际关系也得不到锻炼,影响未来的发展。
妈妈可以帮助爸爸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
与丈夫进行分工
现代的很多女性越来越能干,也越来越辛苦,她们在照顾孩子衣食住行的时候,还要兼顾知识方面的教育。
其实妈妈们有时候不需要将孩子看得太紧,不妨与丈夫进行分工合作,各自负责不同的时间、内容。
不要在孩子面前数落父亲
妈妈对丈夫有再大的不满,最好也不要在儿子面前数落,因为母亲和孩子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一个男性对自己的妻子不好,对子女就未必很差。
妈妈的怨言、不客观评价会让孩子本能地反感父亲,排斥与他们的相处。
得到孩子排斥,父亲自然不愿意参与到教育中来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