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有哪些不正确的(现在我来告诉你)
十多年前,一个酷爱历史的男孩在看完一本热销书《明朝那些事儿》之后,评价道:“这部书作为业余消遣还可以,想要真正了解历史,还得看正史。”
我记住了这句话。也因而记住了这部书。
一直以来,我都想亲自看看这部书,以便检验一下这句话。
借此次疫情带来的超长假期,我终于捧起了《明朝那些事儿》,历时一个多月,从第一部看到第九部,从明帝国开拓者朱元璋看到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检,从上层王宫权贵到底层小人物,从一开始的轻松有趣到最后的沉重哀叹,我似乎跟着作者一起重温了明代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于是,我得出这样的结论:这部书值得一看。
首先,这部书讲得通俗,讲得有趣。一直以来,历史书(包括教科书),给我们的印象都是枯燥乏味的。但这部书与一般的历史书不同,它以通俗的小说方式,加入历史人物的心理描写,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及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令人看后回味无穷。
其次,这部书不是戏说历史,而是对正史的普及。虽然书中涉及人物众多,线索繁杂,但作者始终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考究之认真,用语之严谨实在令人叹服!可以这样说,深厚的历史底蕴,严谨的治学态度,深邃的思想洞察力,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难以成就这样一部著作。
再次,这部书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作者的个性特征令人印象深刻。如果说,既往史书的作者都是以一种冷静、客观、理性的方式去讲述历史,他们将自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看法隐藏于文字背后,那么,本书的作者则打破这种常规,以细腻、感性、敏锐的语言将自己对历史的看法直接表达出来,使读者感同身受。
最后,这部书中所蕴含的历史观能启发我们重新认识历史。梁启超的一句“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可谓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传统史学中正统史观、英雄史观的事实。本书打破了传统史学记录古代帝王的家族兴衰史的传统,不仅涉及帝王将相、各界名人,还关注小人物的命运,不但有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的刻画,也有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当然,在我看来,这部书关于明朝276年的历史的演绎固然精彩,但是本书的精华之处却在于其后记部分。作者在后记发出的心声着实震撼,令人醍醐灌顶。
读完整部书,我的内心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沉重感。然而,我不知道这种感觉因何而来。直到我在后记中读到这一段话:
很多人问,为什么看历史;很多人回答,以史为鉴。现在我来告诉你,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发现,其实历史没有变化,技术变了,衣服变了,饮食变了,这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变化,还是几千年前那一套,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该杀的人还是要杀,岳飞会死,袁崇焕会死,再过一千年,还是会死。所有发生的,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顺便说下,能超越历史的人,还是有的,我们管这种人,叫做圣人。
记得曾经老师让我们做自我介绍,我很自信地说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渐渐变得越来越悲观,我以为是因为自己长大了,看清了人世间的很多真相,所以悲观了。后来我发现其实不是这样,事实是,人终其一生,本就是一个乐观趋于悲观的过程,因为这符合人的命运轨迹,也符合天道。
这个观点,我在当年明月的后记中找到了共鸣。他说:我本人虽然经常幽默幽默,但对很多事情都很悲观,因为我经常看历史(就好比很多人看电视剧一样),不同的是,我看到的那些古文中,只有悲剧结局,无一例外。每一个人,他的飞黄腾达和他的没落,对他本人而言,是几十年,而对我而言,只有几页,前一页他很牛,后一页就了。王朝也是如此。真没意思,没意思透了。
是啊!的确挺没意思的!可是,没意思又能怎么办?生活还得继续。即使明知自己的人生是一场悲剧,我们不还是要勇敢地走完这一生吗?即使很多事令人绝望和无奈,但生命的意义不就在于在绝望之上生发出希望吗?正如作者所言:
但我坚持幽默,是因为我明白,无论这个世界有多绝望,你自己都要充满希望。人生并非如某些人所说,很短暂,事实上,有时候,它很漫长,特别是对苦难中的人,漫长得想死。但我坚持,无论有多绝望,无论有多悲哀,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对自己说,这个世界很好、很强大。这句话,不是在满怀希望光明时说的,很绝望、很无助、很痛苦、很迷茫的时候,说这句话。要坚信,你是一个勇敢的人。因为你还活着,活着,就要继续前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