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将踏上名为英雄的不归路作者(横马立刀天涯海角的扶风人)

我一直向往着到祖国南国的海南一游,今年四月终于成行。我们一家人从西安乘飞机直达两千多公里外的旅游胜地三亚,首站游选的就是令人神往的天涯海角景区。

听许多来过海南的人说,到三亚旅游,天涯海角那是必看的景点。不仅仅是这里四季花开,游客如云,还因为人们在这里尽享绿树椰风海韵、饱览碧海蓝天风光的同时,能感受到矗立在南海边上那“南天一柱”的雄伟与坚定,“天涯”和“海角”的辽阔与神秘。

我终将踏上名为英雄的不归路作者(横马立刀天涯海角的扶风人)(1)

还是眼见为实。在位于三亚湾的天涯海角景区,这里一望无际蔚蓝的大海边,漫漫细沙如银的海滩上,透着碧绿的椰子树下,阳光、海浪、沙滩、海贝、磐石、美女……全都是那么的养眼。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们穿着不同的服装,露着不同的肤色,说着不同的方言,展示着不同的习性,进行着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在这与自然之美的互动中,景随水动,人随景动,人因为有了这景更加的美丽动人,景也因为有了这人而格外的生动高雅,人人仿佛都深陷在互慕的模式里,拿起手机、照相机互拍着,记录着镜头里你我他的优美与欢乐。

让我兴奋的是虽然远在异乡,这里却有许多触景生情的地方。当看到广场西侧的海岸边那位身披铠甲、腰挎利剑、手握弯弓、英气逼人、胯下骏马前蹄凌空跃起的将军雕塑时,我兴奋地让儿子拍下了我在塑像前的合影,那种激动的心情无异于他乡遇故知。因为塑像的主人公就是东汉著名的伏波将军马援,一个来自我的家乡陕西省扶风县的历史名人。

我终将踏上名为英雄的不归路作者(横马立刀天涯海角的扶风人)(2)

说起 马援, 许多人 首先想到的 肯定 他那“老当益壮”、 “马革裹尸”的 英雄气概。据记载: 马援,汉族,扶风茂陵人 生于公元前14年,卒于公元前49年。 出身官宦世家,为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后 ,是 东汉开国功臣之一。他十二岁丧父,却倜傥疏达,守礼重亲,少时即身怀大志 常对 人们 谈起“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的言论 ,待晚年 仍以“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为念。大半生戎马疆场,立下赫赫战功。

那马援的雕像为什么会出现在天涯海角这里?这与他曾经在海南叱咤风云的征战有关。史记:东汉建武十七年(41年),南方交趾女子征侧及其妹征贰聚兵反叛,发动了二征起义。九真、日南、合浦各郡纷纷响应,随即攻占岭南七十余城,征侧甚至自己建立政府,自封为女王。光武帝闻讯立即命马援为伏波将军(“伏波”就是降伏波涛的意思,是汉朝将军的一种称谓),督楼船将士数万南下,缘海而进。后与征王及其将士在浪泊(今越南河北省仙山)激战,大败征军,二征亦在战中被俘斩首。随后,马援率军乘胜进击,历经一年多浴血奋战,终于扫除叛军余党残部,肃清叛乱。而且,马援每攻取一县一郡,当即废止苛政,完缮城郭,兴修水利,抚境安民,被当地百姓所拥护。马援又在日南郡象林县立铜柱,表示这里是大汉王朝的南端界限。可以说在平定交趾的“二征起义”中,马援的军事生涯达到鼎盛,由此,他开拓海南之功被载入史册。后马援因平二征之功加封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至公元48年,又以62岁高龄率兵击武陵五溪蛮,不料溽暑疾疫,病死在军中。此后,马援裹尸琼崖感天动地泣鬼神的壮举,成为海南家欲户晓人人皆知的战神。

天涯海角是一个将海南历史与自然景观融合一体的景区,在这里除了伏波将军马援的塑像外,我们还能看到许多历史名人的塑像,其中东侧还有另一位伏波将军塑雕,他叫路博德,山西离石人,西汉名将。历史上的路伏波是平岭南征海岛的开琼者,作为汉武帝的首任“伏波”将军,他在海南岛始设珠崖、儋耳两郡,从此,海南岛归属中原政府,开启了二千多年的悠久文明。由于两位伏波将军对岭南历史贡献很大,在人民的心目中,踏浪而来以定南越、开九郡的路伏波成了一种“伏波”的象征,“马革裹尸”的战将马伏波则成了一种“军魂”的彰显,使两广及海南到处都遗有他们的传说、庙宇及塑像。特别是海南各地,民间对这二位伏波将军追怀不已,至今,他们征战中发生的“伏波井”白马涌泉等美好传说仍令人心驰神往,随处可见的“伏波庙”,依然香火旺盛,他们的功绩和恩德被后人一直所祭拜传颂。家乡的人如果有机会来这里游览感触一下历史上的他们,相信一定会有人生中一种大彻大悟的体会。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在我们扶风,以班固、马援、耿弇、窦融为代表的“班马耿窦”四大显赫家族,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家族人才辈出,文才武略,群星闪耀,熠熠生辉,对两汉国家的稳定、社会的进步、边疆的和平和文化的繁荣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四大家族的兴衰沉浮,也折射出整个东汉王朝的兴衰沉浮。而马援作为一代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和思想家,他戎马一生,南征北战,为国家赢得了尊严,为民族铸就了灵魂。他表现出的“老当益壮,马革裹尸”和公忠为国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马援精神为核心的“马援文化”,千百年来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舍生忘死、保家卫国。今天,“马援文化”历经两千年时光的碾压依然光芒四射,相信它在维护民族团结、维护世界和平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将激发出更多中华儿女强烈的使命感与自信心,彰显出为国献身的崇高情操。

我为家乡有马援这样的民族英雄自豪,为“马援文化”的传播与弘扬点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