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温暖的爱心餐(如何让爱心餐更暖心)

一份温暖的爱心餐(如何让爱心餐更暖心)(1)

黄石街道祥景花园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内,老人们正在娱乐休闲。

小饭堂的墙上张贴着每一天午餐的食谱,周一到周五,菜式各不相同,几名老人正一边看报,一边惬意地靠在躺椅上接受足底按摩。午饭时间,两肉一菜一汤会准时摆在他们的餐桌上。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随着952个长者饭堂在广州所有街道(镇)、社区(村)落地开花,越来越多的广州老人开始享受这一贴心服务。但在规模日益扩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比如新增点难以落地、餐饮服务质量不稳定、企业运营成本高、用餐人数在减少等情况。

如何让“爱心餐”更暖心,避免爱心餐成为老人和社会企业的负担,让老人享受可持续性的贴心服务,成为了提高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的关键。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朱红鲜

“大配餐”服务全面推开 惠及150余万老人

7月4日中午,黄石街道祥景花园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里热闹非凡,老人们有的下棋,有的学习手工制作,有的与义工聊天。12时,一辆送餐车停在门口,20多名老人开始了属于他们的午餐时间。

黄石街道祥景花园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李经理表示,“通常他们会提前一天订餐,如果老人临时有事,则可以在第二天5时前取消。”饭堂相关负责人说:“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饭堂提供的都是口感偏软,少盐少油少糖的营养午餐,并会根据老人反馈的意见调整口味、菜式。”

除了这间长者饭堂,黄石街道还设置了其他配餐点,方便老人就近取餐,此外,饭堂也会为部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长者饭堂的餐费标准,普遍是每顿12元。按照“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办法,减少老年人自费压力。对于“长者饭堂”的经费来源,广州各个区有不同的尝试,在政府补贴方面各区的力度也不相同。在黄石街道,只要属于广州市户籍且年满60周岁以上老年人均可享用,且只需要自付8元。

在番禺区桥南街陈涌村的长者饭堂里,记者看到,村民可以扫二维码取饭,一份12元的午餐,只需花6元,村里107位80岁以上老人中,就有106位老人在此用餐,最高龄达百岁。

不用买菜、不用做饭、出门走几步路就能吃上一顿香喷喷的午餐,而且菜式丰富、价格便宜……2016年以来,广州市大力发展以“大配餐”服务为重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如今已经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共有长者饭堂952个,比2016年底增长4倍,共惠及150余万老人。

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大配餐,开办社区长者饭堂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优惠餐食,正是当前广州市着力解决老年人现实生活问题、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的积极实践。

新增点难以落地 就餐人数减少

在长者饭堂吃饭,老年人健康饮食不仅更加有保障,而且交际圈、社会支持网得到拓展,精神状态和心态明显改善。“在社区(小区)新增长者饭堂是一桩好事。”这成为了大多数“老广”的共识。

但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在长者饭堂规模日益扩大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比如,新增点难以落地、配餐服务质量下降、就餐人数减少、企业运营成本高等情况。

天河区某街道就遇到了这样的“麻烦”。去年11月,该街道原本计划在小区内设立“长者之家”并设立配餐助餐点,但此举遭到小区业主的反对,有的业主甚至在小区竖起了反对标语,引发地权纠纷。

在业主的反对下,长者饭堂半年多来一直无法顺利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也无法得到活化利用,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难以增强。

政府的爱心举措为何会难以落地?

一些业主告诉记者,该小区为封闭式小区,一方面担心一旦设立长者之家,会引起管理混乱;另一方面也会考虑环境卫生问题。“虽然是好事,但业主有自己的考虑,法律并没有规定个人一定要支持公益行动。”小区的一名业主告诉记者。

也有业主表示,由于群众参与度低,对建立长者饭堂存在误解;政府部门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也缺乏与小区业主有效积极的沟通,所以造成了双方矛盾的加剧。

“通过这次的事也可以看出,即使是公益性项目,也得想办法让小区人人参与其中,共同管理和享受。”该小区所在街道办相关负责人坦言,接下来会充分尊重业主的意见,在大家的协商下将好事不折不扣地落地。

记者走访了解到,其他区的一些街道办也存在类似情况。白云区某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曾经在某小区新增长者饭堂的时候也遇到了部分业主排斥。“因为群众对长者饭堂认识存在误区。一提到饭堂,首先想到是乱糟糟,充满油烟的环境。”

此外记者发现,一些长者饭堂老人就餐的数量明显下降,甚至有的长者饭堂就餐的老人相比建立之初少了三分之二,村里和城区的长者饭堂也有所区别。

“买三四块钱的肉,就可以做两餐了,份量也够,而且更适合自己的胃口。”家住增城区大埔围村的陈惠玉告诉记者,村里的老人没什么消遣的,不像城里的老人,回到居家养老中心打牌聊天参加活动,很多人家里都种菜,做饭也不麻烦,如今在村里的长者饭堂就餐的老人也慢慢变少。

“最开始有60多名老人用餐,半年下来,如今只剩下20多名。”白云区一家长者饭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就餐人数的减少,不少运营企业成本增加,造成了服务质量下降,如此反复陷入不良循环。

把饭堂变成“家” 让“爱心餐”更暖心

新增点难以落地、餐饮服务质量下降、企业运营成本高等情况,让“爱心餐”打了折扣。

如何让“爱心餐”更暖心,让老人享受到可持续性的贴心服务?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许多公益慈善资源、志愿服务力量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大配餐工作中,建立了“社工 志愿者”服务队伍。为了让老人吃饱、吃好,各街镇都探索采用最适合的配餐服务形式。比如,有的使用居家养老服务券免费就餐;有的则由具有配送资质的餐饮企业送餐至助餐服务点;还有的协商餐饮企业门店作为助餐服务点,为老人设置就餐专区;有的依托高校、机关单位或企业食堂,随到随点,个性化收费。

同时,广州还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政府、餐饮企业、互联网三方信息对接和协同服务,探索链接“饿了么”等送餐平台,为老年人提供营养配餐、网上点餐和免费送餐服务。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与越秀区、荔湾区与合作以来,截至目前,饿了么平台已服务1000多名老人。

“引进互联网送餐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企业运营成本高的问题,但不能完全发展成外卖模式。”广州市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长者饭堂远不止吃饭这么简单,对于许多老人来讲,除了吃饱、吃好外,还应该有更多的服务,要让长者饭堂变为“长者之家”。

“许多老人甚至把这儿当成了‘家’,一泡就是一整天。”番禺区桥南街陈涌村长者饭堂相关负责人表示,陈涌村长者饭堂已变身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既能看病,还能唱歌、跳舞、画画,上社区大学。对于社区里的很多老人们来说,养老服务中心如家一般温馨亲切。

目前许多街道社区长者饭堂都以助餐配餐服务为支撑,融入了医疗护理、护理站等服务新内涵,整合社区为老服务资源,搭建了邻里交流、志愿服务、互联网共享等多种平台。

近日,广州市政协在对“长者饭堂”养老配餐工程深度调研中发现,采取“共享饭堂”方式提供养老助餐配餐服务,成为了一种备受老年人欢迎的模式,“共享饭堂”是一种降低运营成本、扩大社会参与、确保可持续性的好办法。

此外,专业人士指出,新增点难以落地体现了市民的参与程度不够。应当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小区)共同推进“大配餐”的合作机制,建立健全符合广州实际的“大配餐”服务体系。小到个人、社区,大到企业、政府,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共建共治共享助餐配餐服务格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