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村民挖沙盖房子在土里发现大宝贝(河北村民挖沙盖房子在土里发现大宝贝)
1988年年初的一个早上,在河北邯郸的一个名叫姜窑的小村庄里,有一位老农声称自己发现了龙!
这天,老姜原本是准备上山挖点沙子来翻修房子的,可是他是越挖越觉得不对劲,他发现山上有一根石杠是怎么都挖不到底。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老姜就这么一直挖了下去,结果当他看到自己挖出的东西的时候,当场就被吓了一大跳。
只见眼前是一节一节长相怪异的石头,大概有六七米长,就像是什么动物的骨头。
老姜认为自己很有可能是挖到蛇骨了,可有人却说这是一条巨龙。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老姜在山上挖出的东西真的是传说中的龙吗?一圈三连,点个关注~
老农挖沙遇龙骨,引社会各界关注
要想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们还得从这个叫姜窑村的地方说起。据说这里自古就有不少关于龙的传说,甚至还有一些和龙有关的遗迹,当地人也一直把这里当成是龙的故乡。
姜窑村的东边有条沟叫五龙池,山上以前还有个卧龙岗。传说中卧龙岗上面有九个龙头,还修建了一座五龙庙,五龙庙下面还有一条小河叫卧龙池。
总之在姜窑村的附近全是和龙有关的地名,这一切都仿佛在暗示着一个结果,古时候这里可能真的有龙出现过。
据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们说,他们小时候都不敢跑到附近山上玩,生怕一不小心就冒犯了山上的龙神。
那么村民老姜为什么会怀疑自己挖出的是龙呢?原来当时他正是在卧龙岗上挖沙的,而出门当天老姜看了一眼黄历,那天正是农历的二月初二。
“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自古当地就有巨龙的传说,再加上当天是这么个特殊日子,那老姜可不就怀疑到了龙身上嘛!
当时老姜在挖出那么一大截“龙骨”之后,吓得是连自己的铁锹都不敢拿了,连忙就跑回村里把这件事告诉了村民们。
村民们得知了这件事以后,都认为是个“好兆头”,于是大家伙就一起拿着各种干活用的工具就上山了。
到现场一看,果然事情就是像老姜说的那样。那些被挖出来的石头果然是造型奇特、长相怪异,而且一节一节的紧密咬合在一起。
更为离奇的是,这根类似于石杠一样的东西就仿佛插在山体上一般,让人估测不出它的边界。
老姜已经挖出了大概五六米的长度,但根据现场的情况来看,这根形状怪异的石头显然不止这么长。
于是大家伙就接着往下挖,结果一直挖了三四十米还没到头,这下村民们断定这个东西就是深埋在地下的一只“巨龙”。
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后,村民们挖得是更起劲了,从早晨一直挖到了黄昏。期间还有不少村民又加入了进来,这才看清楚地下那些“巨龙”的全貌。
本来老姜发现的不就是一条“巨龙”吗?可是我们为什么要说“那些”呢?因为在村民的挖掘下,先后在第一条“巨龙”的旁边又挖出了整整10条巨龙,其中最长的一条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69米。
这十条“巨龙”都是环环相扣的,看起来就和蛇的骨头差不多,一节一节的很有层次感。当地人坚信这就是古代传说中的九龙,因为我们都知道有个传说叫做“龙生九子”,那这十条“巨龙”不就是龙王和他的九个孩子嘛!
这个消息瞬间就在当地炸开了锅,姜窑村也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村落。当地政府也迅速作出表示,一定要尽快加以保护,别管村民们发现的那些是不是“巨龙”,都要予以重视。
当然村民们关于“巨龙”的说法只是一种臆想,要想知道那些“巨龙”的真正来历,还得靠专业的考古人员来进行验证。
很快政府就在姜窑村建立起了旅游风景区,当地村民自然也就跟着富裕了起来,许多人在有了钱之后也都纷纷搬离了村庄。
如今的姜窑村可以说是一片荒凉,不过这样才更有利于对“巨龙”的保护,当地政府已经在当地建起了一座名为“龙馆”的大型展示厅。
“龙馆”里面的景象可以说是相当的气派,整整十条“巨龙”就那么整齐地排列在里面,那巨大的身形看起来是雄伟不已。
不过有一个现象让人们觉得很疑惑,那就是在姜窑村发现的这些“巨龙”都是空有龙身不见龙首的。
这没有龙头的龙也就不完整了,那怎么还能够称为“巨龙”呢?后来为了让这些“巨龙”看起来更加完整,政府就采取了这么一种做法。
在河北邯郸当地有一个著名的龙文化研究者,他的名字叫王大有。他在得知了姜窑村那些“无首巨龙”的时候,当即就表示那些“巨龙”都是伤龙,是不完整的。
王大有的意思就是说这些“巨龙”活不了了,也就是所谓的没有灵性,而要想把这些“巨龙”给救活,那就得让它们变得完整。
于是政府方面就委托王大有为那十条“巨龙”做了十个龙头,根据那些龙身的大小和走势,王大有就先后为它们“量身打造”了十个龙头,把它们都给“救活”了。
可这件事在村民们看来是没有必要的,他们认为龙头是一定存在的,只不过还没有被他们发现而已。
但是这种说法随即便遭到了王大有的驳斥,他说这种可能性压根就不存在,因为那些所谓的“巨龙”根本就不是活龙的化石。
这句话瞬间就在当地引发了不小的争论,在王大有看来,村民们发现的那些“巨龙”全都是自然形成的。
这话听起来可真够让人稀罕的,我们都知道大自然的力量的确是神奇无比的,可要说石头能长成这么奇特的形状,一般人还真是有些难以相信。
一时间,王大有也是受到了极大的质疑,不过他也是讲述了自己作出这种推断的依据。
“我是这么判断的,这些石头的材质很特别,看起来就和我们平常看到的鸡蛋差不多。外面是灰色的,里面是黄色的,所以这些石头应该是化石,但是不是动物的化石我就不确定了。”
“石龙”并非活化石?可能是人为修筑
为了验证自己的说法,王大有随即就展开了调查,很快他就在当地找到了类似的石料。这种石料的名字叫做“料姜石”,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因为其形态各异看起来就像我们平时做菜用的生姜,故得名“料姜石”。
在确认了石料的来历之后,王大有就开始了自己的下一步调查。通过翻阅华北平原成长的相关示意图,他又有了新的发现。
在地图上邯郸的位置有一条标示线,代表着7400年前的古代海岸线。这也就说明邯郸在7400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岸线就慢慢褪去了。
这样一来,在姜窑村这个地方很可能曾经就受到了海洋的侵蚀。而料姜石本身是一种遇水会凝结收缩的石料,于是在海水日复一日的侵蚀下,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石龙”一样的形状和纹理。
王大有的这一番说法可以说是有理有据,虽然这并不一定就是事实,但却让姜窑村的村民们有些不乐意了。
为了反驳王大有的观点,村民们又提出了一种说法,说卧龙岗上发现的可不止石龙那么简单。在卧龙岗上有一个叫卧龙坡的地方,上面还发现了“龙蛋”。
王大有一听“龙蛋”的说法,顿时也来了兴趣,当即就表示要跟村民们去看一看。可当他一到现场看到那些“龙蛋”的时候,当场就笑出了声,因为那些所谓的“龙蛋”其实就是海龟蛋。
而这一发现也再次印证了王大有的猜想,在许多年以前这里的确是一片汪洋大海。由此王大有几乎就确定了自己的看法,那些“巨龙”只是刚好长得像动物脊椎而已,其实并不是什么龙的化石。
一时间王大有的这种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就连一些姜窑村的村民都开始动摇了。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人站出来对王大有提出了反驳。
这个人名叫游传泽,曾经是河北省地质矿产局的第一地质勘察大队的总工程师,在当地那是小有名气,说起话来那也是相当有份量。游传泽究竟是怎么对王大有进行反驳的呢?他又将提出怎样的看法?
“关于海岸线、海龟蛋的说法根本就是在扯淡,因为我们这里压根就没有海洋。”
可是根据王大有查阅到的资料,在7400年前当地的确是有一条海岸线啊!游传泽为什么如此笃定的说当地没有海洋呢?
根据游传泽游老的说法,不同时期的海岸线颜色是不一样的,这个可以根据当地土层的颜色来推断。
如果是干旱陆地的话,那呈现出来的应该是一种红褐色,也就是氧化铁的颜色;但如果说土层遭到海水浸泡的话,那呈现出来的应该是一种灰褐色和灰蓝色。
而发现石龙的那些地方的土层明显都是红褐色,这就说明历史上在龙的位置是没有海岸线存在的,这也就直接推翻了王大有的观点。
可是如果说当地没有海岸线的话,那些海龟蛋的化石又该怎么解释呢?对此游老是这样解释的。
“那些压根就不是什么海龟蛋,我现在根据它们的颜色推断,这应该就是一种钙质结核。”
游老口中的钙质结核其实也是一种石料,跟我们前面提到的那种料姜石结构差不多,都有一种颜色分明的层次感。
而真的海龟蛋是不可能形成这种结构的,于是王大有的结论就这么彻底被推翻了。可如果说王大有的结论是错误的,那这些“巨龙”的形成原因又该怎么解释呢?游老会给出自己的答案吗?答案是肯定的。
很快游老专门就写了一本书,在书中他利用整整一个章节来探讨了巨型石龙的建造问题,他为什么要用“建造”这个词呢?因为在游老看来,这些所谓的“巨龙”根本就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为建造的。
游老认为那些“石龙”就是人们短距离搬运过去的,然后利用天然的石头和山坡,把那些石头做成一节一节的形状,最后再一节节地对起来。
这种说法听起来还真是新鲜,不过古人真的有那种能力完成这么大的一项“工程”吗?把这么些大块的石头雕刻成型再搬运衔接,这在我们今天想要做到都不容易,更别提在古代了。
很快就有人根据这个观点对游老提出了质疑,而且还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如果这些石龙是人为修筑的话,那为何会没有龙头呢?
对此游老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龙头本来是应该存在的,但是之所以现在那些龙头不见了,是因为当地的一个传说。
据说当地有一个人曾经在沙河县当过县长,这位县长回来以后不知道犯了什么事,就把那些石龙的龙头给撬了出来。
可是当地的村民听到这话不乐意了,他们虽然不知道石龙的具体来历,但当地人对龙的这种敬畏之心是毋庸置疑的。在他们眼里,如果有人胆敢破坏那些石龙的话,是会遭到报应的。
这么一说,游老的话虽然驳斥了王大有的观点,但还是无法自圆其说,所以他的说法也没有得到太多人的认可。
这么一来二去,隐藏在这些石龙背后的真相也就被搁置了下来。不过时隔不久,当地又流传出了这么一种说法。这种说法听起来倒是和游老的观点比较类似,都认为这些石龙是人为修筑的。
调查屡陷入僵局,源于自然创造力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邯郸在历史上是赵国的都城。赵国在战国时期那可是可以跟秦国“掰掰手腕”的存在,尤其是在赵武灵王执政期间,赵国的国力也是一度达到了顶峰。
于是就有人说了,那十条石龙其实就是赵王的镇陵之宝。而且其中有一条石龙正对着东北方向的赵王陵,二者之间不过相距1.5公里的距离,这种说法听起来倒是有几分可信度。
可是紧接着又有人提出质疑了,这赵王为什么要把石龙埋在地底下呢?直接放在地上看起来不是更威武霸气吗?
有人又说了石龙之所以被埋在地下,是为了“取水”,那些石龙必须要遇到水才能充满灵气。
不过对于这样一种说法,附近的很多村民都表示并不知情。他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赵王陵的附近,却从来没听说过有关地下石龙的传说。
而且这些石龙如果真的是当年赵王所建,那龙头不可能不存在,一条断了头的龙对于帝王来说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所以这种说法很快也被推翻了,关于这些石龙的来历也就彻底成为了一个谜,因为没有人能够拿出真正让人信服的证据。
“十条石龙惊现人间”,如此一番威武壮观的景象却无人能对其进行解释,这实在是令人遗憾的一件事。
不过最后这些石龙形成的真相还是被揭开了,有个人给出了一个十分靠谱的说法。
这个人是当地的一位地质专家,在当初社会各界对石龙成因争论不休的时候,这位专家就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后这位地质专家也是展开了自己的调查,因为他自己也对那些巨大的石龙充满了好奇。
在对发现石龙的现场进行了勘察之后,这位地质专家很快就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的一番话也直接将事情的真相推向了另外一个角度。
“这些石龙既不是真龙化石,也不是什么镇陵之宝,而是自然形成的一种巨大钙质胶结。说实话我在野外工作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钙质胶结。”
如果不是专业人士,这钙质胶结四个字听起来还真不是太明白。于是这位地质专家就用了一种通俗的说法,说这些石龙那就是河道里的沙子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
就这么一句话就把石龙的形成原因给找到了?这河道里的沙子怎样就变成石龙了呢?相信很多人对此都是一脸的疑惑,觉得专家可能是在哗众取宠。
可人家这位地质专家说了,您还别不信,事实就是这样。接着专家就给出了自己的依据,让我们见识了一番大自然超凡的创造力。
大约在10万年前,这些巨大的石龙所在的地区曾经是一条古河道,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古河道就干涸了。在河道干涸之后,河道中的沙子就开始脱水固化收缩,在这个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中间隆起、两边凹陷的圆柱形骨头形状。
这就导致这种特殊的结构看起来很像爬行类动物的脊椎骨,再加上到底流传的许多关于龙的传说,于是当地村民就把这些钙质胶结当成了巨龙。
专家还说了,如果是在一条封闭的河道里也是不会形成这种结构的。当时那条古河道很明显是在某个位置与一个湖泊交汇的,所以在湖边上形成了这么一种河沙的沉积,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奇特造型。
与其说那些石龙的位置在一条古河道里,倒不如说是在一个三角洲的位置,这样说起来也许更贴切一些。
这位地质专家的话听起来让人有几分信服,可是你说形成一条石龙大家还能理解,这一下子发现了十条石龙又该怎么解释呢?总不能说当时那里有十条河吧!
对此专家是这样解释的,这个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当时古河道经历了一个不断改道的过程。古河道的每一次平行移动都会导致废弃的河道中堆满沙子,最后也就形成了十条石龙相对平行的奇特景观。
专家之所以敢如此断定,都是在经历了大量现场勘测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很明显那些石龙都是自然沉积形成的。
可是此时又有人提出了质疑,那些石龙的每一个“骨节”都十分生动,看起来长度也几乎差不多,并且环环相扣。这又该怎么解释呢?
“因为圆柱体上的砂体颗粒比较均匀,在它们固化收缩并且断裂的时候受力也就比较均匀,所以就出现了这种等距离断开的现象。”
对于所有关于石龙造型的疑问,这位地质专家都一一作出了解答。虽然形成原因各有不同,但总结下来无非四个字——“自然形成”。
而关于所谓龙头的说法,就不值一提了。虽然大自然拥有不可思议的创造力,但想要形成这么复杂的一种结构,还是需要很大的偶然性的。有时候我们的想象力并不足以跟上大自然的脚步,也许这才是大自然的魅力所在。
虽然姜窑村的这些“石龙”只是自然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并不是什么真龙。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栩栩如生的“石龙”也算得上是大自然一件了不得的杰作了。
其实对于大自然的杰作来说,我们最好的方法就是顺其自然,保持它原有的样貌。一旦人为的加入一些理念和观点在里面,无疑就成了画蛇添足的败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