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我是怀着谦卑和敬意在写父父子子)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毛海燕

近日,著名作家梁晓声携长篇《父父子子》现身北京订货会现场,与读者朋友们分享新书的创作历程。梁晓声说,他是怀着谦卑和敬意在写《父父子子》,希望通过《父父子子》唤起读者的爱国情怀:“只有真的回到历史中,重新去看时,才发现我们这个民族有那么多优秀的儿女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在回望的过程中,心中会油然而生对于先辈先烈的一种敬意。只有这个敬意产生的时候,你才能摆正自己在社会的坐标位置,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梁晓声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我是怀着谦卑和敬意在写父父子子)(1)

《父父子子》以东北高氏、纽约赵氏等四个家族四代人的命运为线索,串联起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的宏阔时空: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到曾经的革命者成为首批“北大荒人”垦荒拓野。更创造性地采用跨国视角,以哈尔滨和纽约为空间坐标,呈现国人和海外同胞异地同心的“双城记”。小说最后,1984年四家人再团聚。

这是一部和梁晓声以往的小说有相当差异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他在七十岁之后进行的大胆探索。梁晓声表示:“《父父子子》比《人世间》的格局要大一些。历史的厚重感,也比《人世间》更有分量。”梁晓声现场解释了书名《父父子子》的含义:“‘父父子子’有着一种代代传承、继往开来的含义在内。传承优秀的同胞和国家的这种关系,传承的是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怀。”

梁晓声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我是怀着谦卑和敬意在写父父子子)(2)

梁晓声现场分享了小说中加入纽约唐人街视角的原因:“唐人街代表着一种意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初期,有很多华人子弟从国外回到国内,投身到抗日战争中去。我当时是有这种强烈的感受的:日军的铁蹄从中国的东北踏到华北、踏到南方,在南京进行了大屠杀,在扬州进行了屠杀,又打到长沙,日军飞机轰炸了重庆,海外的华人们是什么样的感受?我想,哪怕加入了美国国籍,只要祖宗还曾经站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当自己的亲人遭受苦难,孰能无情,对自己的国家也是如此。”

梁晓声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我是怀着谦卑和敬意在写父父子子)(3)

梁晓声说,“历史就在那,那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就在那,这不是虚构出来的人物,不是演绎出来的人物,而是有名有姓。我在进行创作时,就是怀着一种谦卑、虔诚、敬意,通过虚构的人物,把他们所做的牺牲,尽可能地凝结在一部作品里……以一个作家的能力和经验,不足以讲东三省,甚至不足以讲哈尔滨市发生的优秀儿女的事迹,更何况放眼全国,每一座城市都有它值得我们铭记的历史,包括南昌、武汉、上海、杭州。这些城市依然在那,这些城市值得我们回忆的坐标还在那,但有的时候现代人漠然了,麻木了。我希望通过这本书,重新唤醒大家跟我一样,对那些历史人物的敬意。”

梁晓声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我是怀着谦卑和敬意在写父父子子)(4)

梁晓声1949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著有《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返城年代》《年轮》《知青》等作品数十部。《父父子子》已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现已上市。中信出版集团总编辑洪勇刚、中信文学动漫总出版人王蕾,中信乘风工作室主编肖诗雅出席本次活动。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