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不减前春恨蝶去莺飞无处问(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今春不减前春恨蝶去莺飞无处问(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1)

有一种鸟,它不但长得非常漂亮,一表非凡,而且它的叫声圆润嘹亮,富有韵律,极为动听,因此被称为“大自然的歌唱家”,这种鸟就是黄鹂。

黄鹂又名黄莺,黄鸟,仓庚,《诗经·豳风·七月》有:“春日载阳,有鸣仓庚。”《集解》中云:“莺处处有之。立春后即鸣,麦黄椹熟时尤甚,其音圆滑,如织机声,乃应节趋时之鸟也。”

在百鸟之中,诗人们最喜爱黄鹂,因为它是唤醒春天的鸟儿,它也是最有灵性的鸟儿。如果没有黄鹂,大地就少了一抹斑斓的色彩,缺了一份盎然的生机。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古代有祭祀土地神的习俗,分别为春社和秋社,而人们尤重春社。在这一天,邻里聚会,女子不干活,可以自由玩耍。词人晏殊的《破阵子·春景》,描绘的就是北宋春社前后的热闹之景。

在人们忙着祭祀春社的时候,飞往南方的燕子翩翩归来,不久梨花谢了,又迎来了清明。几片碧苔点缀着池塘中的清水,茂密的树枝掩映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白昼越来越长,随处可见柳絮在风中轻盈地飘飞。

一个女子和她的东邻女伴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她正疑惑对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因为她的双颊上满是笑意,一问原来她今天果然斗草获得了胜利。

在晏殊的笔下,燕子呢喃,黄鹂声声;梨花飘落,碧苔点点;少女如花,娇美无限。读晏殊的这首词,不仅可以使我们感受到春天的明媚生机,少女的活泼无邪,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看到了在北宋最兴盛时,人们过着多么幸福、闲适的美好岁月。

今春不减前春恨蝶去莺飞无处问(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2)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作为北宋的大书法家和诗人,黄庭坚也有一颗惜春、恋春的心,并且他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珍惜和无限挽留之情写得更有特色。

在黄庭坚的眼里,春天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更像一位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女子。她的悄悄离去使诗人无比地惆怅和寂寞,他恨不得问一问从他身边经过的每一个人:你们看见春天去了哪里吗,你们若是看见了,千万要喊它回来和我同住。

但是春天的踪迹谁能知道呢?除非去问一问黄鹂,然而谁又能懂得黄鹂的言语。还没等诗人走到它跟前,一阵风起,那可爱的黄鹂鸟已经飘然飞去。

读《清平乐·春归何处》这首词,我不禁大为叫好,因为我还没有读到过如此幽默、诙谐的惜春之作。我想,一个能够把春天写得如此别致的人,一定是一个有趣的人,一个智慧的人,一个好玩的人。他的内心一定非常丰富、柔软和多情,否则对春天的离去,他也不会如此遗憾和伤感。

今春不减前春恨蝶去莺飞无处问(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3)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生活在江南的曾几,是一个旅游爱好者。梅子成熟的时节,雨通常一下就是一个月,但是那几日却偏偏出现了晴朗无雨的好天气。

曾几游兴大发,他欣然前往浙江衢州的三衢山游览。小溪泛尽,他觉得还不过瘾,于是又开始登山。

等到从山上下来的时候,一路上还是绿荫一片,从浓密的树叶里,还不时传来几声黄鹂清脆婉转的啼鸣,三衢山也因而显得更加幽静。

那一天,曾几看到了三衢山美不胜收的风景,听到了黄鹂无比悦耳的叫声,还体验到了一种别样的意趣,他真的非常开心。

今春不减前春恨蝶去莺飞无处问(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4)

一年四季,光阴交替,时序流转,四季之中,最欣欣向荣、最有活力的便是春天和夏天。而春夏季节,除了争奇斗艳的花朵和葳蕤生长的树木,那千里沃野,怎能少了一只只飞鸟的身影,那神州大地,怎能缺少黄莺的声声娇啼?

那天籁般的声音,曾在成都浣花溪边的杜甫草堂出现过;在韦应物笔下的滁州西涧出现过;也曾在方千里睡起无人的碧纱窗外响起过;更在李白送别的霸陵桥边伤心鸣唱过。

我愿意耳边常有黄鹂的鸣声,一声,两声,声声动听,如果在现实世界中听不到这么美妙的声音,我愿意到古诗词里去寻找,一首,两首,用心感受,认真谛听。

从那些诗里,我听出的,应该是大地的辽阔,自然的丰富和生活的美好,还有贮存在每一个人心中的诗意。

作者:张风莉,笔名雨枫,甘肃省白银市作协会员,《唐诗宋词古诗词》专栏作家。已出新书《生命的突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