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吴太伯世家发生在今天的哪里(读史明智从史记)
提到世家大族,我们的第一个印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事情,但是要说到最早的世家大族的故事,就可以追溯到太史公司马迁所著《史记·世家》中的记述了。作为《史记·世家》的第一篇,我首先想到的是周公旦、召公、姜子牙,但是这些人都不是《史记·世家》中的第一篇,这让我对《史记·吴太伯世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推位让国:被孔子高度赞扬的吴太伯,放弃了做天子的机会,但在东南方蛮夷之地建立了吴国。
翻来《史记·吴太伯世家》,我看到了血脉传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吴太伯的身份是姬昌伯父,姬昌就是历史上的周文王。按照记载,如果不是吴太伯和仲雍主动离开故土,跑到东南方的蛮夷地区去,并割去了自己的长发,在身上刺满了龙纹,表示他们不可能回去奉祭奉宗庙,用这种方法让位给姬昌的父亲季历。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史记·吴太伯世家》
按《史记》的说法,是因为周太王看好姬昌的缘故,所以才将王位传给小儿子季历。因为吴太伯的高贵品质,蛮夷地区的人们也称赞他们让国的义举,所以前来归顺他们的有一千多户,大家拥立吴太伯为他们的首领。
对于太伯让国这件事,孔子给予高度称赞:
太伯其可谓至德也己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论语·太伯》
这也是太史公司马迁把《吴太伯世家》排在《史记·世家》之首的原因。
当然对于太伯让国这件事,还有另外一种黑暗的理解,就是周太王为了让小儿子季历继位,赶走了吴太伯和他的弟弟仲雍。两个人没有地方可去,才逃到了东南方的蛮夷地区,躲避父亲周太王的追杀,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史记·吴太伯世家》
吴太伯死后,因为他没有儿子,所以他的弟弟仲雍继位,传到第五代的时候,周武王姬发推翻了殷朝,把吴太伯的后代封在了两个地方:一个是虞国,在中原地区;另一个是吴国,在蛮夷地区。虞国在中原这个是非之地,最后被晋国晋献公所灭,而在蛮夷地区的吴国则逐渐强大起来。
吴国的圣人:吴太伯之后,吴国最值得一提的人物就是季札了,他是被孔子称为圣人的人。季札继承了吴太伯优良的品德,面对父亲和哥哥想把王位传给自己的想法,季札多次推辞而不接受。面对巨大的记忆诱惑,他能坚持自己的原则,遵循传位的规则和礼数,为了躲避想要拥立自己为王的吴国人,他甚至躲到一个地方去耕田为业,最后大家不得不放弃,因为大家不想失去季札这样一个人。
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史记·吴太伯世家》
季札除了令人赞叹的品行外,还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他代表吴国出使各国,令吴国获得了各国尊重和重视。
在鲁国季札欣赏了周天子赐给鲁国的音乐,从中感悟出了历史和音乐的结合,每一个不同的乐章之中,都蕴含了王朝的兴衰和不同时期精彩的故事。
到了齐国之后,季札告诫其向晏婴应该放弃手中的封地和权力,并交还给国君,这样做的话没有了灾祸。晏婴于是按照季札的说法去做,从而在后来齐国的内乱中安然无恙。
到郑国的时候,季札对子产说国家的执政者昏庸无道,最终政权必然会落到有才能且深得民心的你手里,希望他能以礼治国,这样郑国才能避免更大的灾祸。
到了晋国的时候,季札看出晋国国君的权力在慢慢丧失,国家的权力已经慢慢集中到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的手中,这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了。作为朋友,季札劝诫自己的朋友叔向说:“晋国的君主无能,权力在逐渐丧失,而大臣们之中贤能的人很多,他们个个十分富有,恐怕将来晋国的政权会落到这些人的手中去,你为人太过刚直,一定要想想免遭伤害的办法。”后来叔向果然被灭族,正应验了季札之言。
吴王阖闾:季札对于吴国王位没有兴趣,并不代表其他人没有兴趣。到了吴王僚的时候,公子广因为对于吴王僚继位吴王之位不满,便暗地里招募死士,等待时机企图夺取王位。但公子光手下缺少出色的刺客,也没有出现夺权的最佳时机,吴王僚的统治稳固,想轻易夺权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公子光只有选择了借助外力,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公子光者,王诸樊之子也。常以为吾父兄弟四人,当传至季子。季子即不受国,光父先立。即不传季子,光当立。阴纳贤士,欲以袭王僚。——《史记·吴太伯世家》
这个时候伍子胥从楚国来到了吴国,因为父亲和兄长被楚王杀害,伍子胥对于楚国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他企图说服吴王僚攻伐楚国,并列举出了种种伐楚的好处,吴王僚几乎被伍子胥说动了,但公子光坚决反对,说伍子胥不过是想利用吴国的强大,来达成自己公报私仇的目的罢了。伍子胥发觉了公子光的目的并不在于此,而是想借此机会推翻吴王僚的统治,于是便推荐专诸给公子光。
公子光终于说服吴王僚伐楚,吴王僚的兄弟带兵出征被楚军所困,吴国国内空虚,公子光等待的时机终于出现。专诸和鱼肠剑终于有了发挥的空间,吴王僚被专诸杀死,公子光成为了吴王阖闾。
季子至,曰:“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乃吾君也。吾敢谁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乱,立者从之,先人之道也。”复命,哭僚墓,复位而待。——《史记·吴太伯世家》
这个时候的季札还活着,但是他并没有对于公子光的行径做出谴责,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振臂一呼,可能吴国立刻就会陷入四分五裂之中,因此,他选择了听从新任吴王的安排,为国家做好自己该做之事。
伍子胥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凭借吴国的部队和孙武的能力,吴军攻破了楚国都城。而伍子胥更是把楚平王的尸体从坟墓中挖了出来,用鞭子打了足足三百下,才平息自己心头的愤怒。
公子光的野心和伍子胥的仇恨,是导致吴楚两国之间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直接原因。不知道又有多少无辜的百姓死于战乱之中,又不知道有多少个家庭因为战争而支离破碎。吴国看上去获得了伐楚的胜利,但实际上战争并没有真正的赢家,不久之后楚国就在申包胥的努力下,借助秦国的援助而复国。吴国的部队不得不从楚国的领土撤退出来,同时他们还要面对自己的老对手越国,这个和自己一样在东南部地区盘踞的蛮夷之国。
夫差的两面:既是有为之主,又是亡国之君,岂能用是非断之。吴王阖闾死在了越王勾践的手里,他的儿子夫差成为了吴王,也是吴国的最后一位君主,吴太伯建立的吴国,在夫差手上走向了灭亡。夫差登基之初,便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也成为了他的阶下之囚,志得意满的夫差便开始了自己中原争霸的步伐。
七年,吴王夫差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
九年,为驺伐鲁,至,与鲁盟,乃去。
十年,因伐齐而归。
十一年,复北伐齐。
十三年,吴召鲁、卫之君会于橐皋。
十四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欲霸中国以全周室。
——《史记·吴太伯世家》
通过上面的记述,我们可以看到夫差在对外扩张和参与诸侯间的事物上不遗余力。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夫差想复制齐桓公的成功,最后采用尊王的策略,让诸侯们承认吴国的霸主地位。
十八年,越益彊。越王句践率兵复伐败吴师于笠泽。楚灭陈。
二十年,越王句践复伐吴。二十一年,遂围吴。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败吴。
——《史记·吴太伯世家》
夫差把大量精力用在了与诸侯们争霸上,但是自己的国家却后院失火,越王勾践利用吴国国内空虚的机会,攻破了吴国的国都,夫差不甘心接受屈辱自杀而亡。这里压根就没西施什么事情,总有人愿意提红颜祸水,我看祸水不是红颜,而是人无法被满足的欲望,夫差就败在能力和预期差异太大上。
吴王曰:“孤老矣,不能事君王也。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遂自刭死。——《史记·吴太伯世家》
步子迈得太快是要摔跟头的,夫差没有注意到越王勾践在自己的身后,正秘密策划着颠覆吴国的行动。他早就把伍子胥的告诫忘在了脑后,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夫差才幡然悔悟,但一切都为时已晚。
自此,吴太伯建立的吴国正式灭亡。作为地位尊崇的姬姓诸侯的一支,作为最早的世家代表,吴国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