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各种毒虫(山区夺命毒虫密度最高12.6只)

随着天气升温和疫情形势向好,

咱济南很多“老师儿”,

都喜欢游山玩水,

到山区到野外搞个采摘,来个野餐,

↓↓↓

南方各种毒虫(山区夺命毒虫密度最高12.6只)(1)

然而,现在这个季节,

天气转热,空气潮湿,

一种让人毛骨悚然的虫子,

正在疯狂“作案”,

提起它的名字很多人并不陌生,

它就是——蜱虫,

仅仅是名字,就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而蜱虫更是凭借臭名昭著的“恶名”,

甚至成为“网红虫”,

所谓“网红”是指这种“毒虫”尽人皆知,

蜱虫有多可怕,

↓↓

认识蜱虫

蜱又称壁虱或扁虱,俗称草爬子、八脚子、狗豆子,是一类专性寄生的节肢动物。全世界蜱类已知1000多种,我国已知蜱类120多种(硬蜱科110多种,软蜱科10余种)。

蜱虫分软蜱和硬蜱两种,最常见的蜱虫是椭圆型、背部隆起且壳质化的硬蜱,头部有很多须肢,灰褐色和红褐色的居多。

蜱虫以吸食血液为生,没有吸血时只有火柴头大小,但吸饱血后如红豆般大,是人兽共宿的寄生虫。蜱虫嗅觉灵敏,脱离宿主后会在树叶或草丛边伺机再次蛰伏到人体或动物身上。

蜱虫吸血时多叮咬宿主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到的部位,吸饱血后身体迅速膨胀,体积可扩大几十倍。

蜱类叮咬宿主吸血,叮咬吸血时多无痛感,故不易被发现。宿主皮肤伤口产生反应,引起水肿、发炎,甚至形成溃疡。有些蜱的唾液腺中含有麻痹神经的毒素,使人畜或其他动物宿主肌肉麻痹,严重时可引起宿主瘫痪,称为“蜱瘫痪症”。

此外,蜱还能传播许多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细菌、原生动物等病原体,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森林脑炎、巴贝斯虫病、无形体病、野兔热等多种疾病。

南方各种毒虫(山区夺命毒虫密度最高12.6只)(2)

疾控中心重要提醒

近期,济南市疾控中心监测发现,

山区蜱虫密度最高可达为12.6只/米。

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在野外活动或作业时,尽量穿浅色、光滑的衣服,着长袖、长裤、戴帽,扎紧袖口、裤口,外露皮肤涂抹驱避剂,防蜱侵入。

南方各种毒虫(山区夺命毒虫密度最高12.6只)(3)

南方各种毒虫(山区夺命毒虫密度最高12.6只)(4)

一旦发现蜱虫叮入皮肤,不要生拉硬拽,应及时求医取出,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溃烂或红斑等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蜱叮咬史,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南方各种毒虫(山区夺命毒虫密度最高12.6只)(5)

如何防蜱虫叮咬?

预防蜱虫的叮咬是远离蜱虫危害的一劳永逸的方法。那么,如何有效地预防蜱虫的叮咬呢?

(1)、消灭家畜或者家里宠物体表和畜舍中的蜱虫,住房要通风干燥,以消灭蜱的孳生场所。

(2)、加强个人防护,外出游玩或者旅游时,尽量避免去尚未开发好的风景区以及草丛浓密的森林野地。建议穿长袖衣衫,皮肤表面涂擦花露水、清凉油等可有效预防蜱虫叮咬,外出归来时洗澡更衣,防止把蜱虫带回家。

万一被咬怎么办?

万一被蜱虫叮咬,该如何正确而有效地进行治疗呢?

如果强行将蜱虫拍死,或是用工具强行将虫子拔出,很容易将蜱虫的头残留在皮内。而且蜱虫口器里含有神经毒素,虫子受到刺激后会分泌毒素,轻者会导致剧烈瘙痒、坏死、发热,严重的可以导致抽搐、昏迷。

如不方便就医,自行处理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如果方便就医,应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另外,发现被蜱虫叮咬后常采取如下措施(大部分需要在医院交由医护人员操作):

1 处理伤口,及时就医。去除蜱虫后伤口要进行消毒处理,碘酊清创最有效,如发现蜱虫的口器断在皮内要及时手术。

2 局部封闭伤口,防止感染,请及时就医,让医生做清创处理。

3 防止过敏昏厥。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要及时就医治疗,出现蜱麻痹或蜱咬热要及时进行抢救,如创面有继发感染要进行抗炎治疗。

4 蜱虫叮咬之后2-28天内,如发现身体任何不适,如发热、乏力等,要及时就医。

蜱虫季来临了,最佳的措施就是尽量提前预防蜱虫,加强自我防护;如果不慎遭到蜱虫叮咬,要尽快将蜱虫从皮肤中取出来;之后如果有不适,立刻去医院诊断,防患于未然。

把这个重要提醒放到朋友圈,

提醒更多人!

(济南都市频道微信)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