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成书305年(历史上的今天1716年1月13日)

在我家有一本爷爷留下的《康熙字典》,记得小时候经常翻看。《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雯、史夔、周起渭、陈世儒、贾国维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康熙字典》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收录汉字最多的古代字典。《康熙字典》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康熙字典成书305年(历史上的今天1716年1月13日)(1)

《康熙字典》的版本非常多,有康熙内府刻本,也就是所说的武英殿版本。包括有两种纸本:开化纸和太史连纸两种。康熙内府刻本多是内廷赏赐用的,装订非常豪华,民间很少见到。此外还有道光七年的内府重刊本、其他木刻本,以及清末出现的石印本、铅印本、影印本。清末上海同文书局增篆石印本是发行量最大、最流行的一种版本。

康熙字典成书305年(历史上的今天1716年1月13日)(2)

陈廷敬(1638年 ―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府阳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陈廷敬是康熙朝的汉族名臣。入仕五十三年,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要职。康熙皇帝对陈廷敬曾有八个字评价“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康熙字典成书305年(历史上的今天1716年1月13日)(3)

陈廷敬一生写了很多诗 ,康熙皇帝是历代君主中最懂诗、最擅诗者之一,他以诗人的眼光看陈廷敬之诗,十分欣赏。其有《览〈皇亲文颖〉内大学士陈廷敬作各体诗,清雅醇厚,非集字累句之初学所能窥也。故作五言近体一律,以表风度》诗,诗题本身就对陈诗赞誉有加,诗更云:“清新授紫毫”,“李杜本诗豪”,则推崇之极矣。陈廷敬逝世后康熙又作《大学士陈廷敬挽诗》,仍不忘怀念陈“世传诗赋重”。可见陈廷敬诗赋的成就确实为康熙所赞赏。

康熙字典成书305年(历史上的今天1716年1月13日)(4)

张玉书是清朝名相。《清代七百名人传》记载:“太平宰相二十年。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即康熙登基之年)进士及第。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即相国)兼户部尚书,直至康熙五十年五月随驾于热河避暑山庄因病而逝。历官五十年,为太平宰相二十年。风度凝然,得大臣体。所作古文辞,典雅,称一代大手笔”。

康熙帝巡视江苏丹阳,当地官民请求治河并提出了具体方案。康熙帝责成张玉书与河道总督共同审核。他们亲临现场,逐项落实。康熙帝十分满意,认为张玉书有才,遂于二十九年授他为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成为当朝宰相。

康熙字典成书305年(历史上的今天1716年1月13日)(5)

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张玉书随驾亲征,参与帷幄,是随征的唯一汉臣。在他的参与下,康熙帝采取以逸待劳、诱敌深入的战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平息叛乱的决定性胜利。班师后,朝廷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典礼,张玉书率领百官上贺。次年,张玉书奉命充任编修《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主持记述他曾亲自参与的平定噶尔丹叛乱的始末。三十七年七月,张玉书之母染病,他回家探视,康熙帝手书《金刚经》五部以赠其母,并赐御食鹿尾。及谢世,康熙帝又复遣官赐祭,并御书“松荫堂”匾额。

康熙字典成书305年(历史上的今天1716年1月13日)(6)

虽然《康熙字典》字收录的很多但是出现的错误也很多,如果把不同时代人们发现《康熙字典》的错误汇总起来,即使去除重复的仍然高达2万多条。其错误主要有:字头重出、注音失误、释义古今杂糅、释义错误、缺漏义项、引用书目或篇名错误、年代误记、引书断句错误、引书正文与注文混淆、妄改原文、杜撰注文等。

康熙字典成书305年(历史上的今天1716年1月13日)(7)

其实在《康熙字典》编纂成功后,乾隆年间也有人发现了这个问题,此人就是清朝文学家王锡侯。据记载王锡侯非常擅长考证字音字义,当时他就对《康熙字典》做了一些的研究。当他对这本字典看多了就发现了很多多问题,不仅不好用而且错误太多,于是萌发了自己编纂一部字典的想法,于是他很快就编纂了一部叫《字贯》的字典。

康熙字典成书305年(历史上的今天1716年1月13日)(8)

当时朋友的帮助下,《字贯》这部字典很快就印刷出版了,全书分天文、地理、人事、物类四大类,共四十卷。众所周知,清朝“文字狱”泛滥,当时王锡侯得罪了一个叫王泷南发现王锡侯在《字贯》一书的自序中,说到《康熙字典》“然而穿贯之难”。

康熙字典成书305年(历史上的今天1716年1月13日)(9)

于是王泷南就以王锡侯诋毁康熙圣训为利用,将其上告江西巡抚海成,当巡抚海成看到后立即将此事上奏朝廷。当乾隆看了奏折后,命人送来《字贯》翻看,结果发现王锡侯竟然把康熙、雍正、乾隆的名讳直书,无所避讳(按照清朝的规定,凡是皇帝名号皆应减一笔或加一笔或以不书来避讳),这就属于“大逆不道,为从来未有之事”。

康熙字典成书305年(历史上的今天1716年1月13日)(10)

乾隆皇帝暴怒,于是下旨,“罪不容诛,即应照大逆律问拟”。随即王锡侯和儿孙全部被斩首处决,就连上奏折的江西巡抚海成由于在奏折中向皇帝建议革去王锡侯“举人”的头衔,乾隆认为这是给王锡侯求情,结果也被判为斩监候,秋后处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