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3岁不听话我经常威胁他 就该这样威胁下他
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说是人的性格早在3岁前就已经定型,3岁之后变化不大。那3岁前,我们怎样才能给孩子塑造一个好的性格呢?
孩子的性格塑造最大的一个槛是16-18个月时出现的违拗症。15个月左右的孩子会萌生出人生第一次自我意识,一旦孩子有了这种意识,我们面对眼前的这个小小人,就不再那么容易被我们控制,他们开始学会拒绝。
孩子说“不”的时候,实际是在挑战大人的权威。如果每次都能被满足,那之后她会增加说“不”的频率,以此来达到自己的要求。如果在2岁前未能妥善处理好孩子的“不”,等孩子3岁后再改她的“牛脾气”,就很艰难,因为3岁后的孩子智力和意志力等各方面都增加了,可塑性不多。这也就是所谓的3岁定性格。
说几个子窈的栗子:
违拗症1:搭积木,一起搭的好好的,拿着一块就塞嘴里,塞进去的时候还用一种挑战的眼神看着我,好似在说“我就吃,咋了,来咬我啊”。我先是平静的跟她说“宝宝,积木是玩具,这个饼干才是吃的”,她敷衍的放下了嘴里的东西,没过多久,又塞嘴里了,还带着诡异的笑。我当时,恨不得一口盐水喷上去。
确实,对于一个不到2岁的孩子,理解能力尚未发育完全,用讲道理的方式,已经超出了她理解的能力范围。我们不能一味的责怪孩子不听话,因为他根本听不懂那些大道理。
我很喜欢伯顿.L.怀特在《the New First Three Years of Life》中的几个理念,他使用了心理学上的一种的战术。利用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最需要的人、最喜欢的实物,来作为条件,阻止孩子挑战权威的行为。
暂时让他们与最亲近的人隔离
前面的案例一宝宝吃积木,我采取的就是这个方法——借用孩子这个时期对我的需要度(这个时候的宝宝对她身边的第一看护人特别依赖,利用这点来作为条件交换)。
宝宝开始吃第一块的时候,我会警告她,不能再吃了。(不要讲道理,告知停止就行了),如果她还继续吃,我就会把她关到客厅外的阳台(要确保阳台是安全的),选择阳台是因为阳台跟客厅的门是用透明玻璃的,她在外面能看到我,但是不能进来。开始,她会哭或者哼唧,采取不理15秒,然后再打开玻璃推门,跟她说“妈妈现在让你进客厅,但,如果你再吃积木,我就要把你在阳台”。
试用了大概四五次,才开始见效,后来我只要说,再吃妈妈就把你关阳台。她就会放下手上的东西。有了害怕的意识。
当然,有的大人会认为,这对孩子来说是变形处罚,有点残忍,尤其是孩子在门外撕心裂肺的哭的那15秒。这么说,如果没有铁下心的妈妈,不建议使用这个方法,因为一旦你中途心软,那这个方法在以后的日子里,就不会再起作用,孩子会用哭来博取你的同情,达到他们的要求。这样做反而会削弱你在孩子面前的权威性,父母没有权威性,孩子会肆意妄为,对你发号施令,要这个,要那个。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小孩在3岁以后很专横跋扈,原因是大人太宠溺孩子,以至于在孩子面前失去了权威性。
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跟孩子间无形中建立了一种约束力,让孩子懂得了,不管妈妈有多爱我,只要妈妈说不行,不论做什么,都不能再继续。张柏芝在使用这个方法上相当游刃有余,她在2015年的一期《快乐大本营》上透露,在带两个儿子逛超市,只要妈妈说了不能买的东西,Lucas、Quintus一定不会要。在孩子面前建立权威性很重要,至少会在孩子三岁后懂规矩很多。
用她最喜爱的玩具作为条件
案例三,子窈乱爬桌子,我有时候会使用这个方法。前面我说过,她很喜欢让我给她读绘本,所以在她不听话,反复爬高处时,我会跟她说“如果你再爬,妈妈今天早上就不给你看绘本。”这时,她会慌乱的从桌子上跳下来,跑去找她的书。
孩子每个月甚至每天喜爱的玩具都不一样,我们要换着玩具名字来威胁。
没错,我用了“威胁”两个字,我们就是在威胁她,要让他们有畏惧的感觉。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时候不让她怕我,难不成等到日后骑我头上,任意指挥。
如果懂得了伯顿.L.怀特的这套理论,我们会举一反三出很多法子。关键只要抓住一点:想好,什么是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拿这个跟2岁前的孩子去做条件,跟他们斗吧。
在孩子未过第二个生日前,孩子的可塑性还有很多空间,我们要抓住这个时间去引导他们。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2岁前就是他们性格塑造的起跑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