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家苏东坡(刘辉历史文化名人)

【扬扬导读】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四川眉州眉山(四川眉山市)人。他被贬黄州后,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他一生为国除弊,为民分忧,却屡遭贬谪。“问汝一生功业,黄州、惠州、詹州。”苏东坡以超然豁达的心境,不为命运多舛所累,寻找生活的乐趣与诗意,而成为一代大文豪,其词开豪放一派。福建嘉禾书院院长刘辉先生,撰文书写苏东坡的快乐人生,其超然的人生哲学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我们的人生都会有帮助。

千古名家苏东坡(刘辉历史文化名人)(1)

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人生最重要的,是拥有制造快乐的能力。”

才华横溢:惊呆考官梅尧臣

苏东坡是中国五千年来最懂生活的人。林语堂赞其一生是“人生的盛宴”——在中国历史上,还找不到谁的生活能比他更丰富精彩,还找不到谁能比他更善于发掘生活的快乐。我们一直看重作为文学家的苏东坡,而忽视了作为生活家的苏东坡。但其实,作为生活家的苏东坡更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因为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拥有发现快乐和制造快乐的能力。

人生缘何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你知道《三字经》这句话说的是谁吗?没错,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发愤读书的苏洵给两个儿子苏轼、苏辙提供了一个大宝藏——满屋藏书。苏轼两兄弟就这样从书堆里泡大了。

1057年,20岁的苏轼带着弟弟进京赶考。这一年科考的主考官是大文豪欧阳修,副主考官是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参加考试的学生有哪些,说出来吓死人。除了苏轼、苏辙,还有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王韶。这十人后来都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届科考,因此被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

考完阅卷,梅尧臣拿着一张试卷手舞足蹈。欧阳修接过一看,啧啧赞叹:“真是妙文啊!”他提起笔,立即想把此卷圈为“第一”。正要下笔,他忽起一念:“这肯定是我弟子曾巩所写,我若将他圈为第一,其人必会觉得不公。”于是笔锋一转,将此卷定为“第二”。哪知解封一看,此卷作者竟是苏轼。

欧阳修立马对苏轼另眼以待。“把你旧日文章也找来我看看。”一看,欧阳修更是惊赞不已:“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他觉得自己这个文坛领袖该退休了,以便让苏轼这个年轻人出人头地。

1061年,朝廷举行了一场制科考试。

何为制科考试?就是皇帝为直接选拔特优人才设置的考试制度。这个考试那可比进士考试高大上多了,北宋南宋录取的进士一共有4万多人,但制科考试录取了多少?只有41人。要中榜,那比中六合彩特等奖还难。

制科考试设置分为一二三四五等。一等二等,要求太高,就是虚设。第三等实际就是最高等级。北宋建国100多年来,也只有一个叫吴育的人考过一个第三次等。

这一年,苏轼两兄弟都参加了制科考试。结果苏轼得了第三等,苏辙得了第四等。宋仁宗高兴坏了,连连感慨:“朕为子孙后代得了两位清平宰相!”

千古名家苏东坡(刘辉历史文化名人)(2)

东坡肉:享受生活

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写过一篇《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篇《猪肉颂》,其实就是“东坡肉”的烹饪方法。

北宋时,达官贵人一般只吃羊肉不吃猪肉。老苏被贬黄州,囊中羞涩,买不起羊肉。他这个吃货,哪能天天吃素啊!于是就打起了贱如泥的猪肉的主意。

经过反复实验,他终于发明了“东坡肘子”:“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这句话后来也成了做红烧肉的最高理论指导。

苏东坡是北宋著名的美食实验家。他一生发明了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等60多道著名菜肴。这也是他的生活哲学:审美地生活。

美学家张世英说:“人生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

所谓审美境界,就是要活得美,活得有意思。

“人活着的意义在于享受生活,如果活得太实用太没趣,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这就是苏东坡的生活哲学。

千古名家苏东坡(刘辉历史文化名人)(3)

贬官黄州:成就超然境界

1082年,苏东坡贬官黄州的第三年。这年寒食节,下了一场很久的雨。苏东坡凝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帘,突然间有了写字的冲动,于是研磨挥笔,写下了著名的《寒食帖》。这纸《寒食帖》,若论诗意才情,在苏东坡三千多首诗词中,实在是平平。但那起伏跌宕的书法意象,却震撼千古。

这张帖,乍一看,字形并不漂亮,时大时小,时长时短,时宽时窄,时疏时密,似乎完全失去了书法所讲究的规矩和法度。但随意率真,恰恰是《寒食帖》的最大特点。

世人之书法皆追求俊挺华美,而苏东坡在经历几番起起落落后,终于悟道“人间有味是清欢”,所以在艺术上再也不去追求什么法度规矩,为文写诗填词作画只强调个人心境的自然流露,“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快也。”

从此,他所有艺术门类都迈入超级大师境界。这纸《寒食帖》,就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第一行书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第二行书是颜真卿的《祭侄稿》。第三行书则是苏轼《寒食帖 》

不求法度不循规矩的苏东坡,就此一举成为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

在散文方面,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在诗歌方面,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在词作方面,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在书法方面,他被尊为“宋四家”之首;

在绘画方面,他是中国文人画开创者之一。

诗、词、文、书法、绘画,样样皆是大师。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而苏东坡第一流的作品,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寒食帖》等等,大都是他被流放黄州之后的作品。

这恰恰应了那句话: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都是制订规则的人,而不是遵从规则的人。

苏东坡不求法度不循规矩,不求别人关注,只求自己舒服。所以为文写诗作画便如入无人之境,敢于用情放胆,荤素雅俗皆不避。只为取悦自己的他,没想到却取悦了全中国。这就是苏东坡的艺术哲学——在己体道。

人性都是相通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也属于大家。在己体道,其实也是成功之道:先要把握住自己,才能把握住别人。把握住了自己,也就把握住了别人。

千古名家苏东坡(刘辉历史文化名人)(4)

入世而出世:达观的人生态度

作为一个把乐观精神推向极致的中国文人,苏东坡的快乐源自其诙谐幽默的天性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被贬黄州后,尽管物力维艰,他仍苦中作乐,甚至怡然自得地向秦少游介绍勤俭持家的经验:“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

尽管后来又被贬儋州,过着“非人所居,药饵皆无有”的艰辛生活,而他却诙谐地告诉朋友:“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尽管仕途坎坷命运多舛,苏东坡却不以为意,始终惬意地享受着生活。他不但钟情于美食,而且酣眠贪睡,此外还写诗作文,深得其乐。他绝不会因别人的诽谤中伤而折磨自己,甚至还要想方设法犒赏自己,与此同时,还将犒赏的感受写成诗文,与世人分享自己的潇洒与快乐,因而他那漂泊不定的流亡生活非但不暗淡悲惨,反而充满了盎然情趣。

茗香满屋的氤氲,隐约而现的是他淡定的身影;粗麻葛布的衣饰,遮掩不尽的是他儒雅的气质;曲折坎坷的遭遇,消磨不完的是他倜傥的风流;辗转红尘的求索,流露而出的是他赤子的真纯;信手而来的诗文,淋漓书写的是他亦仕亦隐的追求。

毕生游走于儒释道之间的苏东坡,以儒学为准绳,精研佛学,而骨子里却是纯粹的道家,终其一生,其入世、遗世和出世之心,相谐相成,静水流深,形成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较之屈原,他多了一分自我意识,少了几分愚孝愚忠;较之陶潜,他多了一分入世情怀,少了几分孤寂清闲;较之韩愈,他多了一分豁然通达,少了几分绝望悲观;较之李白,他多了一分济世责任,少了几分孤傲狂漫;较之杜甫,他多了一分宽容大度,少了几分愤懑埋怨;较之朱熹,他多了一分童真童趣,少了几分拘泥刻板。然而,自始至终,他都在红尘的边缘徘徊。万丈红尘,吾谁与归?思之不得的时候,一曲千古绝唱《定风波》横空出世。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苏东坡返璞归真后的自言自语;“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他对一生犹疑徘徊的回答。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却让他演绎得理所当然浑然天成。他兼容儒释道的精髓,入世而出世,关注民生,透悟人生,洞悉自然,这才是苏东坡快乐哲学最根本的源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