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盾构渣土再生系统(青年科技人才巡礼②)

来源:【长沙晚报网】

地铁盾构渣土再生系统(青年科技人才巡礼②)(1)

习智琴在工作者。均为受访者供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 通讯员 杨迪君

青年名片

习智琴,男,1992年生,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从事盾构渣土、淤泥等软土固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突破了盾构渣土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核心关键技术,为盾构渣土的处置提供了新方法。研发并打造了“中建造石机”系列核心免烧建材产品,获多项国家专利授权,填补了该领域国内空白。

“作为一名传统土木工程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我们的科研工作不像其他行业领域那么高大上,也没有那么引人注目。”习智琴说。事实上,他所从事的科研工作意义重大。拿我国如火如荼的地铁建设来说,其中产生的大量盾构渣土目前仍采用运输至专门场所填埋、堆存为主。习智琴和团队专注的是,在施工现场处置盾构渣土,将其变成路面砖等绿色建材产品,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从玩泥巴得出灵感,盾构渣土处置有了新方法

近年来,地铁建设、综合管廊、地下快速路等地下工程的建设,产生了大量渣土。将渣土运输至指定消纳场露天堆放或者在项目回填区进行堆存的传统处理方式,存在增加施工成本、占用土地资源、安全隐患等弊端。仅拿施工成本来说,某地铁项目产生的渣土消纳处置费用约占到了工程造价的10%。

正因为此,早在2017年,公司就给习智琴所在团队立项了科研课题。但盾构渣土的含水率、黏粒含量、孔隙率、颗粒级配、渗透性等差异性很大,传统的脱水与筛分极其困难。

“我们的技术也是靠灵感激发的,一般的做法是烧结或者加水泥让渣土硬化。有一次我想起小时候在农村烧结黏土砖,在放入烧窑前被牛踩了后也可以成型,当时就没加水泥和石灰。这启发了我不要水泥、不要烧结、不要脱水、不要压制,也是有可能把盾构渣土固化成型的。”习智琴以此为切入口,利用碱激发胶凝材料原理,一举突破了盾构渣土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核心关键技术,并首创盾构渣土不脱水直接固化制备免烧建材产品技术。

“利用我们的技术处置盾构渣土的过程就跟打混凝土似的,很简便,现场出来的就是免烧砖等建材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免水泥、免脱水、免烧结、免压制’四免技术特征,单块标准砖成本在0.4元以内,具有较强的经济性与比较优势,可推广、可复制。”习智琴说,由于全国每个地方的盾构渣土成分差异很大,通过多年研究,该技术还具有通用性和普适性。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是另一个战场

用渣土做的免烧砖挑战传统几千年的烧结红砖?在五年的研发过程中,外部的质疑、嘲讽不断传来,项目历经曲折,几度中途而废。但在习智琴看来,正是这些质疑,让他和团队从安全质量更有把握的路面砖研发入手,从一开始就注重技术产品的有用、实用。

“对于这些困难和挫折,我有两方面的体会。第一,一定要坚定信念,坐得住冷板凳,把自己的梦想和企业甚至国家的梦想结合起来,始终坚信有付出就会有所收获。第二,不断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干一行爱一行,把它作为自己的一个兴趣爱好。”习智琴分享说。

目前,利用该技术生产的原状盾构渣土免烧路面砖已成功铺设应用一年,采用团队同事自主研发的设备完成了现场中试试验,并且完成了100吨/天处置盾构渣土成套生产线的设计、加工、组装,今年7月即将在长沙地铁1号线北延线调试运营。

这名江西小伙跟多数年轻人一样,被长沙的宜居宜业环境吸引,决心扎根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除了盾构渣土,他还在做淤泥的固化研究,这也是一个行业内面临的最为普通且久而未解的工程难题。

“下一步的计划是产业化,将团队的科研成果真正落地,转化为生产力,这也是科技人的使命所在。从实验室到产业化,是另一个战场,但是不管多久,只要不忘初心,定能使命必达。”习智琴展望道。

地铁盾构渣土再生系统(青年科技人才巡礼②)(2)

习智琴

青年创新说

“在科研选题、路径上要适度超前,选择行业内具有前瞻性、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攻关。科研从来没有捷径,创新永远在路上,刚开始可能会比较难、无从下手,但是一旦有所突破,那么将是质的飞跃,科研成果的价值也更高。”——习智琴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