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对联简单(甲骨文古朴而烂漫)

甲骨文对联简单(甲骨文古朴而烂漫)(1)

甲骨文,是书写或隽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最早出土在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因为这里曾是商代后期商王盘庚至帝辛的都城,史称为“殷”,故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自1899年发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2017年11月,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较系统的、成熟的中国文字形成于殷商之前,成熟并通行于殷商时期,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对联简单(甲骨文古朴而烂漫)(2)

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线条呈现出中间稍粗两端略细的特征,显得瘦劲坚实,挺拔爽利,并且富有立体感。从章法上看,甲骨文大小错落有致。每行上下左右虽有疏密变化,但全篇能行气贯串、大小相依、左右相应、前后呼应,呈现出古朴而又烂漫的情趣。甲骨文对后世书法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书法的诞生是伴随着甲骨文的成熟而诞生的,书法的发展史就是汉字的演变史,汉字是中国书法的载体。

甲骨文对联简单(甲骨文古朴而烂漫)(3)

春联,又叫“门对”、“对联”,是中国民间春节习俗之一。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喜庆气氛。贴春联是华人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正如诗云:“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甲骨文对联简单(甲骨文古朴而烂漫)(4)

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世界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副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题联早240年。

甲骨文对联简单(甲骨文古朴而烂漫)(5)

书写春联是书法家喜欢做的一件雅事,据说王羲之就喜欢写春联。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临近除夕,王羲之书写了一副春联“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因为世人皆景仰王羲之书法,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第二天,王羲之又提笔写了一联“莺啼北星, 燕语南郊”,又被人趁夜揭走。

眼看就到除夕了,怎么办?王羲之想了想又提笔写了一联,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口,上半截联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夜间又有人来偷揭,一看这副对联写的不太吉利,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趁着夜色溜走了。

大年初一早晨,天刚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联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的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众人看后,齐声喝彩,无不拍掌称妙。

甲骨文对联简单(甲骨文古朴而烂漫)(6)

以下是书法家创作的甲骨文楹联,大家一起来欣赏。

甲骨文对联简单(甲骨文古朴而烂漫)(7)

甲骨文对联简单(甲骨文古朴而烂漫)(8)

甲骨文对联简单(甲骨文古朴而烂漫)(9)

甲骨文对联简单(甲骨文古朴而烂漫)(10)

甲骨文对联简单(甲骨文古朴而烂漫)(11)

甲骨文对联简单(甲骨文古朴而烂漫)(12)

甲骨文对联简单(甲骨文古朴而烂漫)(13)

甲骨文对联简单(甲骨文古朴而烂漫)(14)

甲骨文对联简单(甲骨文古朴而烂漫)(15)

甲骨文对联简单(甲骨文古朴而烂漫)(16)

全部楹联释文:

1:和风柳上千山绿,美酒尊前万户春。

2:牛乃财神登万户,燕为春使舞千家。

3:花亦不知春去处,酒中唯见月归来。

4:车水马龙门前多客,春雨秋风天助丰年。

5:八方共庆吉祥日,六合同归喜乐年。

6:乐无事日有喜,饮且食寿而康。

7:燕归万户春光好,凤舞九州岁月丰。

8:鼠报平安归玉宇,牛随吉瑞下天庭。

9:燕归万户春光好,凤舞九州岁月新。

10:黄牛下力修福至,杏花争放报春来。

11:唐虞有道春风好,笔砚逢时瑞气浓。

12:自天降康与人无竞,如川方至受福既多。

13:祝君康乐至白首,处事光明有赤心。

14:祥风融丽日,瑞雪兆丰年。

15:酒中泉鸣柳自舞,春来花香鸟相呼。

甲骨文对联简单(甲骨文古朴而烂漫)(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