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古之学者比物丑类感悟(弗食不知其旨也)

本大部分第3段(全文第3段)

学记古之学者比物丑类感悟(弗食不知其旨也)(1)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③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④也。故曰:教学相长⑤也。《兑命》曰:“教学半⑥”,其此之谓乎!

【解词】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在中国古代,“有酒食先生馔”,乃社会普通认同的尊师美俗。这个譬喻的说法,它实暗喻教师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②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这里的“至道”从字面上看,是说极精深的道理。它实际上也是指经典中所包含的古代圣贤所讲的道理,也就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弗学,弗,不的意思。这“学”,不作动词性“学习”义解,乃是作名词性的学校大学解。在本段具体的语境中,乃是说教师不通过大学的教学实践,是不会知道它涵义奥妙的意思。

为什么教师与学生同是学一部经典,对学生的学习只是要求他“知道”,而对教师的学习却要求它知“至道”呢?这乃是由教师职业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教师对经典的学习,他如果不比学生理解得深透,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他是不能担负起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的。本句乃是本段的论点,也就是从教师的角度表述的为什么要办大学的理由。古今学者由于忽略了对譬喻的正确认识,必然也就不能对被譬喻的事物作出正确的认识,而错将本段理解作也是讲学生学习的,岂不大谬。

③自反:谓回过身来,把自己没有学的知识补上。

④自强:谓将使自己受困的没有弄明白的地方弄明白,不再受困。

⑤教学相长:作者为了证明教师学得“至道”,也需要办大学的论点,通过教师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积累的“自反”、“自强”的成功经验,将其上升到规律性的理论认识,从而构成一个完美而有力的论据。“教学相长”,意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自己的知识也会得到相应的增长。从而有力地证明了教师是可以在大学教学的过程中学得“至道”的论点。也就是说教师对办大学有需要的理由是能成立的。

⑥教学半:这“教”字原写作“学”,“教”字在古文本《尚书·兑命》篇中是写作“敩”的,这“敩”字为《尚书》古文本的发现者,孔子后代孔安国即直释为教。《说文解字》谓:“学”字乃古文“敩”之省。郑玄学经的最后一位老师乃东汉大古文经学家马融,郑玄在他门下苦学了三年,最后郑玄离开了马融的“私学”回山东老家时,马融深深感叹地说:“吾道东矣”,承认郑玄尽传马氏古文经学。故在郑注《学记》的本子中,多处“敩”字省写作“学”的情况未能改变过来。“教学半”,意谓教师在教学生的过程中自己的学问也会增加一半。

【今译】

即使有好菜,不吃不会知道它味美;即使有精深的道理,不通过大学教学实践就不会知道它的奥妙。因此,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不够多;教学以后才知道(对某些问题)讲不清楚的困窘。知道自己知识不够多,便回过来将欠缺补上;知道自己困窘的地方,便努力把不清楚的问题弄清楚。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自己的学问也会得到相应的增长。《尚书·兑命》篇说:“教学可增加自己学问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解读】

本段从教师的角度,论述了为什么要办大学的理由。

学校的“硬件”有了,学生也到位了,这学校能否运转起来,关键就看有没有教师来教了。所以教师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学校需要教师,这乃是一般的常理。可是,在本节作者打破了这个常理,说出了相反的道理,说教师也需要大学。并且讲出了足以令人信服的道理。

教师为什么需要大学?因为他想学到“至道”,即经典中精深的道理。而要想学到这“至道”,只有在大学为学生教授经典的过程中,才能学得到。为什么教师只有在大学教授学生经典的过程中才能学得到呢?作者从无数教师每个人都曾有过的实际经验:“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出发,并且得出了一个足以令人信服的规律性的结论,“教学相长”,即教师在大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自己的学问也会得到相应的增长。作者慧眼独具,从独特的视角出发,有力的论证了自己的论点。现代的教育史家们,在没有读懂本段文字意思的情况下,断章取义,望文生义,认为这是《学记》作者,发现了一条前人所未能认识到的教师进修的真理,这实在是歪打正着了。

可惜,我们现代的一些学者,由于没有读懂《学记》原文,不知本段作者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论述教师与大学的关系,教师不仅是被大学请来的传道者,他本身也有在大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学得“至道”的需要。错误将其理解为讲教师与学生学习的问题。因而将“教学相长”这个科学的真理性的判断,理解为“教与学互相促”,也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互相促进的意思。

现代学者这种认识,从《辞海》将“教学相长”一词释谓:《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原意是说,学的人通过学习知道自己的不足,教的人通过教别人知道自己还有难点,然后都再去进一步钻研,所以无论是教的人还是学的人都能通过教学过程得到提高。现指教和学两方面应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辞海》的这个解释,即完全是根据现代《学记》注家的看法,把对“教学相长”一词的意思完全搞错了。错的关键在,把本只是说“教的人”有的两种成败体验,而误解为是指两种人,即“教的人”和“学的人”曾经有过的两种不同的体验。“教的人”为什么会有“学的人”的那种体验。因为每一个当教师的人,他都曾先当过学生。现代学者对“教学相长”所作的这种歪曲理解,虽有一定积极的意义,但它抹煞了作者原来作为论证教师有通过大学教学实践学得“至道”论点论据的价值,得不偿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