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于晏对彭昱畅的评价(九年后彭于晏变成彭昱畅)
九年之后,郑芬芬导演的男主角从彭于晏变成了彭昱畅,《听说》里青春爱情和听障姐妹情的二重叙事结构,也变成了《快把我哥带走》中单一的“妹妹嫌弃哥哥”,但电影依旧以难得的青春剧品相,讲好了一个戳心的亲情故事。
有烟火气的青春片
《快把我哥带走》营造了一种很熟悉、很日常的家的感觉,舒姐喜欢这对兄妹,因为他们身上有零食的烟火气,有同一个家里饭菜的味道。
电影的编剧、主演都是独身子女,堂兄妹表兄妹的感觉和亲兄妹完全不是一回事,导演头疼很久,让他们“以最凶猛的嫌弃方式”培养起了真正兄妹的感觉。
一开始,彭昱畅和张子枫还不太好意思明目张胆嫌弃对方,久了以后,牵挂和嫌弃就真成了习惯,从戏里到戏外都如此。这两个小朋友在《向往的生活》中一出现,很多人一看状态就迅速放心:是亲兄妹没错了!
电影里两个人的日常,是嫌弃三百回合。
彭昱畅简直是“噩梦”一样的存在,把妹妹闹钟调晚、头发绑在床头。
骗妹妹的烤肠吃。
在电风吹里放面粉。
妹妹张子枫被欺负久了,修炼出一副好拳脚,日常把哥哥当沙包。
两个人能友好会晤的谈话次数,几乎是负数。
毕竟这才是一个家里孩子的正常状态,相敬如宾说敬语的,那大概是客服或者销售,并不像家人。
所以,当张子枫发现彭昱畅在为家人攒卡片、想兑取奖品的时候,一秒变成五星酒店超温油服务员状态:哥你要喝果汁吗?哥你要吹风吗?彭昱畅受到十万点惊吓,膝盖着地:大侠咱有话好好说!
因为亲情的本质是浓于血、甜过一切糖的,所以日常嫌弃,反而是更好的打开方式。
彭昱畅和张子枫两位小朋友的表演,也是大大的加分项。
去年《闪光少女》里彭彭的“男闺蜜”角色,是一个男版灰姑娘,点燃梦想以后不需要王子、自己就会发光,也是一个狗皮膏药式的人生陪伴,乍看招人嫌弃、实则无比美好。
虽然很吸粉,但角色的魅力其实大于表演的能力。
而到了《快把我哥带走》里,彭昱畅又进步了,确立了自己的“贱”系表演风格,眼看就要成为全网最“贱”少年了!(褒义)
缩在狗窝里,玩一款声音控制的小游戏,啊啊啊啊欠欠的很招笑。
穿着一套普普通通的校服,楞是要把左边裤脚卷成下田插秧的九分裤,欠兮兮的居然越看越顺眼。
贼眉鼠眼、五官移位式的表演,居然一点也不过火,充满少年气。
如果说刘昊然“小爷”的少年气,是见风蓬勃的笔直的第一眼美好,彭昱畅“贱嗖嗖”的少年气,则是另一种打了烟雾弹的第二眼美好,都真挚自然、前途无量。
张子枫此前在《唐人街探案》里一眼惊人,诡异抬眸拉高了电影刻画人性的水准,她本人也跻身最会演戏的小小花系列。
这一次的《快把我哥带走》里,她又新开发了一种翻白眼式可爱。
日常被彭昱畅气到血槽空,日常在暴扣边缘翻白眼。
如果说清宫diss戏把白眼的不友好程度拉伸到了顶点,那么可爱的张子枫妹妹,则重新让白眼变得可爱。
故事里张子枫的闺蜜,在隔壁电视剧《小别离》里就是她的好闺蜜,两个小姑娘熟悉度也非常过关,所以整部片子里看似轻松的“熟悉感”,才能构建得这么真实。
往往是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才是最难的。比如一家人之间,递筷子、接筷子的熟稔程度,和来家里做客的客人,一定是不一样的。《快把我哥带走》在这些容易被忽略、但其实最致命的地方,下了很多看不见的“笨”功夫,显然效果很好。
郑芬芬导演的《听说》里,彭于晏演一个便当店的孩子,和爸爸妈妈的家常戏份很有生活质感。到了心仪的女孩子家里,趁着姑娘不注意,对着衣帽架自己悄悄瞎比划了一套咏春拳。
正是这些看似不经意的“闲笔”,让她的青春片,在青春片的真空少年心事之外,有很真实的日常烟火气。
嫌弃式亲情表达亲情这样的母题,因为是空气、水一样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又天经地义,反而容易被忽略。如果没有七灾八难磕磕绊绊,很难让人透过荧幕体会到“一家人最重要是齐齐整整”,所以无论是武侠权谋还是商战卧底片,兄弟反目、姐妹撕破脸出现的频率都更高,因为戏剧张力更强、相爱相杀更好拍。
像许鞍华导演《天水围的日与夜》这样疏淡中见功力,一餐一饭拍出人间冷暖的作品,其实并不多见。而如果拉伸到青春片领域,用纯粹兄妹的亲情故事撑完整部电影,就更难了。
《快把我哥带走》现在的电影内容比重,是三分吵闹可爱,七分反转感动。
后期彭昱畅的所有“熊哥哥”倒霉事,都有非常暖心感人的解释。其实舒姐更愿意这两者的比例反过来,“不要把我丢下”的血肉亲情固然很戳心,但与其将故事三七分为拥有的热闹、失去的扎心,不如将爱作底色、笑闹当表象。
都还记得国民大剧《家有儿女》吧,五星闺女小雪和熊孩子刘星的故事,国民喜爱度多么高。不需要天崩地裂的大幅度反转,日常本身就是好看的。
亦舒写她亲哥倪匡,与其亲近真实中这个一年里见不到几面的哥哥,她反而更愿意在书里报纸里读到倪匡,从头到尾落笔疏淡,反倒是最后傲娇来了一句“明星哥哥不是人人有”。
苏轼一生写了无数书信和诗词,和弟弟苏辙絮絮叨叨却从来没有提过妹妹。三苏祠说苏家确实有个小妹,在苏轼和苏辙很小的时候就不幸夭折了,所以民间故事里那个才情满满的苏小妹,和苏门才子“古之伤心人”秦观的故事,完全是杜撰。你看,明明苏家已经有双壁,但民间就是想要一个苏家小妹的故事,和哥哥开启文艺版相爱相杀。不需要谁为谁默默感天动地,日常斗嘴斗智逗趣就很好。
你看,把一件小事写动人,比写好生离死别更难。
结语《快把我哥带走》的好处,在于没有妄图做什么宏大叙事,而是上了一道带着嫌弃味的酸甜家常菜。
楼道里的声控灯坏了,台阶上的灰尘没人扫,膨化食品的卡片还没集齐,都是小事。
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是说给外人听、演给别人看的。这一生相伴的至亲,最后分享的不过就是一日三餐,琐碎而温暖的日常。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