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彝族葬礼死人风俗(文山市苗族青苗)
在丧葬过程中,苗族的吹芦笙、敲打牛皮鼓、做法事等等,为人们学习和交流苗族文化提供机会,从中可以看出苗族人民对死者的尊重,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留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让苗族文化得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云南文山彝族葬礼死人风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云南文山彝族葬礼死人风俗
第三章 文山市麻地村苗族(青苗)丧葬习俗意义1. 积极意义
1.1 丧葬习俗为人们学习和交流苗族文化提供机会
在丧葬过程中,苗族的吹芦笙、敲打牛皮鼓、做法事等等,为人们学习和交流苗族文化提供机会,从中可以看出苗族人民对死者的尊重,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留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让苗族文化得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苗族丧葬活动中,不论对苗族文化了解多少,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随着年代的改变,原有的一些苗族传统习俗也在慢慢的发生改变。如果不向其他人学习和交流,那么自己对本民族的文化一无所知,当轮到自家的时候,具体要做什么都不知道。因此,通过丧葬活动,人们可以从中学习和交流苗族文化。
1.2 丧葬习俗是协调人际关系、教育后代的途径
苗族(青苗)通过丧葬活动,能够更好的协调人际关系,即使是在一个村子里,都难免会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就算死者和邻居之间有过什么矛盾,这个时候,活着的人都会包容死者,不计仇恨。同时,纷纷赶来丧家帮忙,帮助死者家属料理后事,并给予死者家属安慰,从而增进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好的协调人际关系。
通过举办丧葬仪式,能够教育后代,特别是对父母不孝敬的子女。不孝子女在死者生前对死者不好,待死者去世后,不孝子女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麻地村有这么一个说法:你对老人怎么样,那么你的下一代对你就是怎么样,甚至有些人对老人不好,自己连生个小孩都难。比如说,假如笔者对自家的老人不好,成家后,想要个男孩,可是每次生的都是女孩。虽然觉得很荒谬,但是事实却是存在的。这就告诫后代,要尊老爱幼,多做好事、多做善事,勤劳勇敢。
2. 消极意义
2.1 丧葬仪式具有封建迷信色彩
在仪式举办的过程中,苗族(青苗)所宣扬的传统习俗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与现实生活相背离,过于相信鬼神的存在。如果哪家小孩不乖,天一黑就开始哭个不停,那么这个时候就得请巫师来做法事,将三只筷子立在一个小碗里面,念口功,念完后用一个火炭丢进去小碗里,把碗抬出去倒过来放在门外的一边,小孩立马停止哭。
再次,对鬼魂的畏惧。人死后,不应过多的进行包装,但苗族不一样,举行着隆重的丧葬仪式,不仅不忽略每一个环节,而且每一个环节都是一环扣一环的,以至于后人流传着死者的种种传说。苗族人们在畏惧鬼魂的同时,也相信鬼魂的存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因此,丧葬仪式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2.2 经济条件的影响
丧葬仪式的举办,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办一场下来将耗费大量的财力,会给丧家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预算不足,那么村里的人会说小气鬼;如果预算过度,买来的各种东西没有用完,那么村里的人会说浪费。这就需要一个经常负责村里办白事喜事的人来帮忙,计划村里有多少人,能摆几桌,能吃掉多少,然后购买丧葬过程中需要的物品,才能给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减轻负担。
3. 丧葬习俗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3.1 传承方面的问题
苗族(青苗)的丧葬习俗在传承方面有一定的难度,传承是针对具有本民族认同感的,以一定的群体作为传承对象来传授的方式。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面的只有老人和小孩,会出现一种无人主办的现象。因为年轻的、身强力壮的都外出打工,小孩不可能在丧葬活动中起主要作用,并且现在的年轻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觉得本民族的这种丧葬习俗过于繁琐,由此对本民族的丧葬习俗产生一种排斥心理,不愿意学习,不愿意接受。所以,丧葬习俗的传承有一定的难度,没有继承人,就会慢慢的消失。对于积极向上的丧葬文化,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对于落后的腐朽的丧葬习俗,我们应该摒弃。
3.2 保护方面的问题
苗族(青苗)的丧葬习俗,在保护方面应该加大力度,新一代的年轻人不怎么重视本民族的丧葬习俗,他们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自己将会随着大众化,轻视自身已有的习俗。把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这是很好的一种手段,既让民族文化得以传播,又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3.3 对策
第一,苗族同胞们应该清醒的认识本民族习俗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组织苗族同胞们积极建言献策,在村里设有建议和意见箱,让村民们大胆的提出丧葬习俗中有哪些地方是不足的,并适当的写出自己的建议。投入意见箱或者直接与寨老交谈,并安排一个人负责收集整理村民们提出的建议,然后开会讨论,村里的人认同的话就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第二,加大苗族文化在本村的宣传力度,让人们从小就认识到丧葬文化中积极的方面,教育孩子在学习其他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习自己民族的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最后,分清丧葬习俗中的优劣,积极传承优秀的部分,对于落后的、不符合当下实际情况的,应予淘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