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最怕的四种(别小看了幽门螺杆菌)

人体胃酸的酸度PH值是有波动的,最低时可以到0.9至1.8的水平。但在这种环境中,却有一种“菌”存活着,它就是幽门螺杆菌(Hp)。

幽门螺杆菌最怕的四种(别小看了幽门螺杆菌)(1)

有数据显示,在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达42%~64%,平均为55%。这组数据意味着,在中国有半数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

别小看了幽门螺杆菌,它的破坏力可不弱!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多种胃部疾病——幽门螺杆菌胃炎、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溃疡出血、胃癌、胃MALT淋巴瘤……

幽门螺杆菌最怕的四种(别小看了幽门螺杆菌)(2)

有数据显示,70%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无症状,很多情况是因为体检才被发现。那么问题来了——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却没有症状,可以不治疗?

答案是——发现必须治疗,防癌首选。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最严重的是胃癌。《2015京都全球共识》首次明确提出Hp胃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独立的疾病,发现必须治疗,防癌首选。

2017年,Maastricht V共识及美国胃肠病学会(ACG)指南首次提出检测即治疗策略,即查出Hp阳性就要予以根除策略。

胃癌的发生与遗传、环境、饮食、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这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最重要、最可控的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共识,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预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一级预防,最有效也是可行性最强的一种方法。

幽门螺杆菌最怕的四种(别小看了幽门螺杆菌)(3)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途径——

1.可通过口口、胃口、粪口传播。口对口喂食等,都可能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

2.幽门螺杆菌感染一般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比如说与感染者共餐;接触了感染者的唾液、呕吐物等;

3.医源性传播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途径,主要是为感染者进行消化内镜检查后,未彻底灭菌,可导致其他人检查时被感染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最怕的四种(别小看了幽门螺杆菌)(4)

幽门螺杆菌染诊断主要有两种方法——

幽门螺杆菌染诊断主要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侵入性方法(依赖内镜),包括内镜观察诊断、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测、细菌培养;

第二种是非侵入方法(不依赖内镜),包括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试验、血清学试验。

吸烟酗酒会者再感染风险增高

“之前吃了药,检查也呈阴性了,以为没事了,结果今年体检发现,又复发了!”

“早知道又是Hp ,我还治疗干嘛?”……

幽门螺杆菌治疗后,这么容易复发吗?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明确两个概念——复燃和再感染。

复燃是指当时治疗后,看似已经好了,其实细菌处于“蛰伏”状态,检测时没能被检出,经过一段时间后,它重新繁殖并被检测出来。

再感染则是成功根除治疗后,经过一段时间再次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其感染菌株不同于原始菌株。

很多数据都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成人的复发率还是很低的。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基因相关,存在遗传易感性,也就是说,你的基因决定了你是否容易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存在家庭聚集现象。家庭人员中有一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建议全家都需要检测,阳性者均予根除。

如果患者年龄在60岁或60岁以上、配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吸烟、酗酒、长期用药、消化系慢性病及慢性肺病均是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的危险因素,

其中,吸烟、酗酒、合并消化系慢性病可使其再感染风险增加3倍以上。

本期专家

温晓晔:长春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现任吉林省健康管理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及消化内镜医师联盟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师学会内镜医师分会委员、长春市医学会消化分会副主任委员。擅长消化内科疑难病例诊治及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尤其对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及消化道早癌的诊治具有独到见解。

幽门螺杆菌最怕的四种(别小看了幽门螺杆菌)(5)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张莉莉

编辑:马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