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周庄江南水乡古镇 在苏州的日子系列之十一

最美人间四月天,人间最美在江南。

我在苏州的日子里,曾数次到访过苏州周庄古镇。我们怀着探幽访古的心情,行走在江南民间探访民俗文化及文旅资源体验,周庄古镇地处在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有“中国第一水乡”的美誉,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周庄也是一个具有九百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而正式定名为周庄镇,却是在清康熙初年。周庄古称贞丰里。周庄古镇始建于北宋的周庄坐落于江苏省昆山市,有独特的人文景观,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曾寓居周庄。周庄古镇体现了典型江南“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尤其是“流水”,是江南的精灵,更是江南的梦,江南的魂。

水是周庄的灵魂,水给周庄带来了几许灵性;桥是周庄的记忆,桥给周庄增添了无穷魅力。周庄全镇50%以上是江南特色的明清式民居,仅0.4平方公里区域内就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苏砖门头,是中国水乡文化和吴地汉文化的瑰宝。古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富安桥、双桥、沈厅等古建筑错落其中,一派古朴幽静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美景。每次让我流连忘返,处处是美景,幢幢民居有故事,蕴藏着深厚的江南民俗文化元素。

苏州周庄江南水乡古镇 在苏州的日子系列之十一(1)

  我们在探访中发现周庄古镇除了是中国最富盛名的古镇旅游目的地之外,每年还有不计其数的采风者和画家、摄影家前来周庄进行艺术创作活动,被江南地区的艺术工作者称之为理想的艺术创作基地。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在周庄身上完美结合,或起一个大早静静地发呆,或漫步在入夜的周庄,都让人如痴如醉。坐在船上游览听船娘唱歌及周庄的民俗故事,穿桥过洞,颇有情趣。如果有雅兴,不妨更加深入地一一探访。

苏州周庄江南水乡古镇 在苏州的日子系列之十一(2)

在改革开放后,周庄古镇大力发展旅游业,万三糕成了传统的旅游食品。越做越精。从品种选料,工艺流程和规格质量都不断革新。现在不但生产传统的万三糕和全福贡酥,还根据季节变化满足不同顾客的口味,生产芝麻糕、花生糕、胡桃糕、玉带糕、薄荷糕、椒盐糕、松子糕、香烘糕、千层糕、步步糕等20多种系列糕点。糕米全用上等长粒糯米,经烘炒粉碎后,按祖传配方加料,成型后,蒸糕、烘糕讲究火候,人工刀切,从投料到成品包装先后有八道工序,万三糕最宜老人和儿童食用,目前万三糕已成为旅游者的理想食品。

周庄的特产万三糕已有数百年历史。镇上邹氏家族继承祖业,生产各式糕点,因用料讲究,品种众多,片薄滑糯,入口即化,深受消费者青睐。邹氏先世早在明初就开设公茂茶食作坊,逢年过节,其邻巨富沈万三家常订购大批糕点赠送和招待亲朋好友,后被传作“万三糕”。邹氏茶食作坊随之有名。

悠远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累使周庄的菜式得天独厚,其中尤以“万三蹄”为最,不可不尝。万三蹄是江南巨富沈万三家招待贵宾的必备菜,“家有筵席,必有酥蹄”。经数百年的流传,已经成为周庄人过年过节、婚宴中的主菜,意为团圆,亦是招待宾客的上乘菜肴。万三蹄用料考究。以精选的肥瘦适中的猪后腿为原料,加入调好的配料,加水放人大号砂锅,经过一天一夜的煨煮或蒸焖,火候要历经数旺数文,以文火为主,煮熟的整只万三蹄热气腾腾,皮色酱红,外形饱满,香气四溢。吃法更是别具一格,在两根贯穿整只猪蹄的长骨中取一细骨轻抽而出,蹄形纹丝不动;以骨为刀,骨划过处,果然蹄膀被顺顺当当地划好。这是当年明代皇帝朱元璋考沈万三时出的难题,沈万三l临机应变,抽出这根骨头当刀解了题,于是朱元璋说“就称骨刀吧”,以后,便成了周庄的传统吃法。

周庄人吃茶历史悠久,很难考证始于哪一年,历来有吃“阿婆茶”、“讲茶”,喝“喜茶”、“春茶”、“满月茶”等习俗,名目繁多,被称为江南水乡的“茶道”。

阿婆茶。周庄的“阿婆茶”在江南水乡颇有名气。相叙到周庄,未吃阿婆茶,不算真正到过周庄,在周庄,吃过阿婆茶的人,将会品出水乡古镇的味道来。

在周庄,无论在市镇或农村,经常可见男女老少围坐一席,杯杯清茶,碟碟茶点,悠然自在,边吃边谈,有说有笑,其乐无穷。这种习俗,自古迄今,称之为吃“阿婆茶”。

周庄人吃阿婆茶源远流长。如今深宅大院人家仍珍藏着宋代图案优美的青花瓷盖茶碗、细巧玲珑的茶盅、高雅古朴的茶壶和釉色光亮的茶盘。元代,陈去病的先祖由浙江迁居周庄,以锤薰炉为生,生产铜锡茶壶。目前,镇上明清建造的徽帮茶叶栈房犹存,其中吴庆丰开设在清初,程义泰开设在清乾隆年间。徽帮茶庄从产地购进原件毛茶,为了迎合茶客需求,进行筛选,复焙和窨花,拼色出售,色香味具备。

周庄人十分讲究吃茶方式。年老长者至今仍保持着一种古老而又别具风韵的喝茶方式——炖茶。家中放置一只大龙水缸,积储天落水盛其中。吃茶时,即以此舀入陶瓦罐中,搁在风炉上,用树枝燃煮。沏茶用密封的盖碗或紫砂茶壶,放人茶叶,始用少量沸水先点“茶酿”,后将盖子捂上,待片刻,再冲人多量开水,其茶倍觉清香浓郁,甘冽爽口。

现在,周庄吃“阿婆茶”之俗不但盛行,而且加深了内涵,连年青人在业余时间也常常围席而坐。其方式不同于在茶馆吃茶,程序有条,气氛热烈。东道主定于某日要请吃“阿婆茶”,数天前就四出邀请,筹备茶点。当天洗涤茶具,摆设桌椅。到了约定时间,宾客情趣盎然从四面八方而来,宾主相互招呼,依次就座。东道主全家便热情招待,开始冲茶,剥糖果,抓蜜饯,削水果,于是大家便天南海北叙谈。东道主冲茶时,必先点茶酿,后冲满杯子,表示真诚待客。客人吃茶至少要喝“三开”(冲三次开水)方可离席。阿婆茶散后,大家拱手告别,临别时有人约定下次阿婆茶的东道主、时间、地点。

当年,“阿婆茶”用来消遣解闷,说邻里,道街坊;聊行情,通市面,促进睦邻相亲,增进邻舍友谊。如今,“阿婆茶”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社交公关、文化娱乐的渠道。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的开发,周庄阿婆茶已推向市场。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来到周庄,对阿婆茶产生特殊感受,爱吃“阿婆茶”的茶点。周庄人为了纪念她对周庄的恋情,开设了“三毛茶楼”’让众多的中外游客相聚一起,饮用阿婆茶,品尝阿婆茶的茶点,领略水乡古镇的韵味。

“吃讲茶”。每逢邻里街坊、来往客商、镇上农民发生了纠纷,都愿意到茶馆里去调解。尽管彼此扭着胸脯,脸红耳赤地互相谩骂,可走进茶馆后,店主为他们泡了茶,打架相骂的双方便会入座呷茶,向茶客们申述各自的理由。老茶客中不乏主持公道,说话有权威的长者,听罢申述,由他们评判,使纠纷得以调解。吃讲茶的场面也会矛盾激烈,时而碰台折凳,时而破口大骂,你一言,我一语,满堂喧哗,但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理亏者理屈词尽,只好服服贴贴地到茶馆店主那儿,付了双方来人的茶钱,离开茶馆。

迫溯吃讲茶的历史,甚为久远。解放前,每逢街坊邻里、来往客商、上镇农民发生了大大小小的纠纷,都不愿到警察局去调解,因为警察局从门岗到局长,都要敲诈勒索,而且断事不公,老百姓之间发生纠纷,尽管彼此扭胸脯,又打又骂,但最终都愿往茶馆去用吃讲茶方式调解。

喜茶。一般在男女双方正式举行婚礼的第二天早上进行。喝茶前,左邻右舍的客人们先要进入新房欣赏一番陈设,向新婚夫妇说几句祝福的话,然后由新娘招待来宾,请大家人座。喝茶时,主人家要为每位客人端上一碟由女方家人准备的茶点,包括红皮甘蔗、红枣、桂圆、胡桃、糖块等。客人到齐后,新娘拎起盛满开水的水壶,在婆婆的引领下,逐一为每位客人斟水,以示恭敬。

满月茶。是主人家为新生婴儿满月时举办的一种饮茶方式,用以庆贺婴儿满月,方式同“喜茶”相似。

春茶。是每年春节到来之际的饮茶仪式。茶客们从大年初一开始喝茶,、每天轮换一家,直到附近每一户人家都轮到,才告收场。轮到举办“春茶”的主人家,天一亮就得派人逐户上门相请,这又叫“喊吃茶”。

周庄古八景分别为全福晓钟、指归春望、钵亭夕照、蚬江渔唱、南湖秋月、庄田落雁、急水扬帆、东庄积雪,此八景随着岁月的变迁,有的陈迹依旧,有的增添了新的光彩,有的却已影踪难觅,被历史的风尘所湮没。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曾经寓居周庄,近代柳亚子、陈去病等南社诗人曾经聚会迷楼,从事文学创作活动。

千年历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杰出代表的周庄,成为吴地文化的摇篮,江南水乡的典范。最为著名的景点有:沈万三故居、富安桥、双桥、沈厅、怪楼、周庄八景等。富安桥是江南仅存的立体形桥楼合壁建筑;双桥则由两桥相连为一体,造型独特;沈厅为清式院宅,整体结构严整,局部风格各异;此外还有澄虚道观、全福讲寺等宗教场所。后港街还上保存着爱国教育家沈体兰童年生活的贞固堂,还有画家陈逸飞笔下的双桥,元代桥楼合壁建筑富安桥。

苏州周庄江南水乡古镇 在苏州的日子系列之十一(3)

周庄古镇南濒临的一片大湖,俗称南湖、南白荡,与吴江分界。乘船经南湖可抵青浦商榻,游览大观园。湖滨茂林修竹,环境幽静,湖水清澈澄净,鱼虾丰盛。这里既是一个天然水库和养鱼场,又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风景区。南湖景色四季皆宜,秋夜的月色格外醉人。当金风送爽,明月高悬时,湖面上一片碧绿、一带金黄,充满了“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意境。

我们当地人给我们讲周庄八景的故事:—全福晓钟、指归春望、钵亭夕照、蚬江渔唱、南湖秋月、庄田落雁、急水扬帆、东庄积雪,随着岁月的变迁,有的陈迹依旧,有的增添了新的光彩。有的却已影踪难觅。被历史的风尘所湮没。迷楼:地处贞丰桥畔,原名德记酒店。店主李德夫祖籍镇江,于清光绪末年,携眷迁徙周庄古镇,因擅长烹调珍馐佳肴,掌勺开设酒店。夫妻俩年过四十,才喜得千金名唤阿金。年长后,如阿一枝出水芙蓉,在水乡周庄压倒群芳。在父母的宠爱下,抵制缠足,“大脚观音”的雅号不胫而走。求婚者纷至沓来,李德夫难舍爱女远离膝下,小楼藏娇,让她守着双亲共度生涯,当垆劝酒,张罗顾客,生意火红。全福路南端的新老镇区交界处,矗立着一座仿古牌楼。

四根坚固挺拔的浅褐色花岗石方形柱子,支撑起重檐翘脊的盖顶;浑然粗犷的木质斗拱,透露出仿明建筑的风采。整座牌楼气势轩昂,形态翼然,恰如水乡周庄古镇的一道庄重古朴的门扉。

全福晓钟全福讲寺原坐落在周庄镇西侧的白蚬江畔。最初叫“泉福寺”,周迪功郎及夫人舍宅为之。以后不断扩建,才梵宫重叠。乔木阴翳,成为苏杭一带有名的佛寺。寺内有一巨钟,重1500公斤,悬于大雄宝殿左侧。每当拂晓时分,寺内和尚撞钟,声音传送至数十里外,人们把它当作报晓的金鸡,纷纷闻声起床。

苏州周庄江南水乡古镇 在苏州的日子系列之十一(4)

指归春望全福讲寺中有一佛阁,高耸于梵官之中。名为“指归阁”。它飞檐翘角,四面有窗。每当春光明媚,风和日丽之日,人们常常登阁眺望春景。远方隐约的黛山,近处浩瀚的水面。村庄里桃红柳绿。田野中麦青花黄,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钵亭夕照镇北永庆庵。后院有一个荷花池。池边有亭子,因为庵中人常常在此洗钵,所以名叫钵亭。钵亭面西背东,前有一泓清水,后有百年古柳,环境十分幽静。闲坐亭中,白天,垂柳拂水,风送荷香。傍晚,夕阳西下,波影烁金。常使人乐而忘返。

蚬江渔唱白蚬江长十余里,横亘于周庄镇西侧,因江中盛产白蚬而得名。每当下午,渔船满载而归,在江畔抛锚泊船,晾网卖鱼,平静的港湾立即沸腾起来。傍晚时分,船头上三五成群的渔民,纷纷饮酒作乐。待明月初升,酒兴正酣,不知谁先扣弦高歌,于是此起彼伏,互相应答,古老的渔歌在江面上传得很远,一派粗犷淳厚的情趣。

南湖秋月南湖位于镇南,湖面辽阔。南湖景色四季皆宜,而秋夜的月色更加醉人。当金风送爽,明月高悬时,湖面上一片碧绿、一带金黄,真有“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意境。

庄田落雁庄田,又名蒲田。是南湖西面的一个独圩。湖边长满香蒲、芦苇,护卫着独圩,多少年来庄田始终未被湖水荡平,成为候鸟栖息的好地方。每当秋季。香蒲吐穗,芦花泛白,庄田显得茂密而有生机,吸引了无数南飞的大雁。白天,雁群在空中盘旋、萦绕,夜晚。雁群随着暮色的降临而垂落,蔚为壮观。每年都是如此景色。

苏州周庄江南水乡古镇 在苏州的日子系列之十一(5)

急水扬帆急水港西连白蚬江,东达淀山湖,江面宽阔,水流湍急。有时北风紧吹,浊浪排空,令人望而生畏。有时风平浪静,碧水东流,又让人诗意盎然。而白帆片片,百舸争流的情景,更使人想起苏轼的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生出满腔豪情。

东庄积雪东庄在周庄的东郊。有1300亩(近87公顷)土地,春天麦苗碧绿,秋天稻谷金黄,是膏腴之地、肥沃之土,相传为沈万三囤粮之处,又名“东仓”。每当冬季雪后,平坦的土地银装素裹,像一块晶莹的白玉,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成为踏雪赏景的好去处。

我们漫步周庄文化街,为什么周庄文化街热闹非凡,可谓是传统文化的荟萃之地,有开茶馆、设药铺的,有打铁、纺棉花的,有编竹器、捏面人的,有制木器、写书法的……在这里游客可以放松心情,体味一下平日里城市中少有的传统文化的韵味。文化街两边被一爿爿店面充斥着,但是,千万别小看这些店面,店虽小却以文化吸引游客,不经意间,游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苏州周庄江南水乡古镇 在苏州的日子系列之十一(6)

周庄镇北的白蚬湖,湖水清澈,微波荡漾,湖畔垂柳依依,曲廊亭台一派典雅。沿着鹅卵石小径穿过一个名为“云海阁”的门洞,便踏上了一条13米长的木质栈桥。栈桥那一头便连着“周庄舫”。从栈桥踏上“周庄舫”便是它的船头。抬眼望,“周庄舫”的匾额出自昆山书法家陆家衡之手,隽永飘逸。视线下移,但见一组书法木刻作品精巧典雅,书卷气扑面。推开中间的落地长窗,便是“周庄舫”的主体,一个240多平方米的会议厅,一张180平方米的手工编织地毯居中,四周一圈摆放着26张高档藤椅,椅座和靠背均有柔软的海绵靠垫。

藤椅之间有仿明式茶几,茶几上各有进口话筒。会议厅的顶部是木梁和网砖结构,从中间向两侧由高而低,构成优美的弧线。会议厅的两侧是通体的落地长窗,窗外各是一米宽的船舷走廊。穿过会议厅,便来到船的后半部分。这里的男女洗手间一如五星级宾馆的设施,让人惊讶外部的古典与内部的现代怎能结合得如此完美。沿着朱红色木质楼梯的栏杆,便来到了“周庄舫”的上层。这里有一个50平方米的咖啡厅,现代气息浓郁。厅外还有一个露天酒吧,铸铁椅子散落其间,两侧是木质栏杆。凭栏远眺,湖面如梦似幻,有点点渔船若隐若现。

我们参观周庄博物馆原为民国初年一朱姓人家住宅,它坐落在后港街上,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整个格局为前厅后堂,东西成梯形式。解放后为镇政府办公所在地,后来加以修复,在1998年开设周庄博物馆。馆内主要展示了民间的生活用具、农具等,还有当地出土的一些中国有名的黑皮陶器等。东面第二进靠右边是一些生活用具,像竹篮、果子筒、全盘(结婚备用品),还有旧时榨果汁的榨凳,以及小孩站的立桶,相当于现在的学步车。靠左边的是当时农村里一些常用的农具,有扇谷的风车,锄草的工具,还有量米的量具,耕田的犁之类。这些东西看似简单,都是从前人们生活耕作都离不开的必备品。

第三进是太史淀的出土文物。太史淀位于周庄镇北面的一个湖泊,20世纪70年代围垦造田,挖掘出一些陶罐,一些看似像农具的东西,还有一些木板和动物的骨头。这些陶器经有关部门专家考证鉴定,都属于有名的黑皮陶,属于良渚文化时期的文物,其中飞禽黑皮陶被国家定为一级文物,已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为5000多年以前的文物。石犁经考证也具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为新石器时代文物,是先民用来耕田的,木板是古时用来做井的。种种现象表明,太史淀在若干年以前可能是一个村落,后来经过演变,就形成了湖。

西面第二进是棋展,为弘扬中国棋文展示了古代、现代大大小小好多种棋,大的有12千克重,小的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还有立体形象棋,它和国际象棋相接轨,使看不懂中国文字的老外看了也能从外形看出究竟,同时展出的还有一些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以及在周庄拍过的电影、电视剧的一些剧照。周庄原汁原味的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格,除了吸引不少游客参观旅游,也吸引了不少导演来选景,著名导演谢晋、张艺谋都留下了足迹。

二楼上是博物馆珍藏的珍品,周庄长卷——整个古镇全景图,这幅画长25米,宽0.9米,由我国30多名艺术家花了半年以上工夫才完成,兼书、画、绘于一体,把浓浓的水乡韵味再一次展现于眼前。还有日本女画家桥本心泉创作的岩彩石画《周庄的某一天》永不褪色,展品中还有周庄各届旅游节中获奖的一些作品,全国各地的摄影家和爱好者拍摄出的优秀作品,以及一些工艺大师独具匠心的工艺品。钱币陈列室,展示了一些古钱币,各个时期的都有,从最早的货币贝币一直演变到现在的纸币,还有世界各国的钱币展。下楼以后,左边一间是古锁展,它展示了各种各样的锁、钥匙,右边是展示民间的穿戴服饰,这些使人们领略到周庄灿烂的远古文化和水乡生活习俗的悠远和沿革,足以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

还有天富博物馆位于周庄古镇东200米的富贵园内,依傍于沈万三故居西侧。树木葱茏,碧水环秀。整个展馆的形状,犹如镶嵌在粉墙黛瓦中的一块千年玉璧。天富博物馆,由誉为“水乡收藏家”的王龙观先生创办,该馆规模恢弘,建筑面积达1100平方米。目前,该馆共分为五个展厅,分别展示从新石器时代至建国初期、跨越数千年的江南民间珍贵文物,涵盖了包括陶器、瓷器、木器、金银铜铁锡容器、各种家具以及民间工艺品……展品精彩纷呈、包罗万象,为前来观光的游客和鉴赏的嘉宾,提供了总计达2万余件之多的珍品,是继“天孝德”收藏馆之后,古镇周庄又一个亮丽的景点折叠阿婆茶

周庄的摇快船始于清初。顺治年间,江南各地风起云涌,纷纷起兵反清。邻镇陈墓(今锦溪)的秀才陆兆鱼仗义响应,组织抗清水军。日夜操练于周庄、陈墓毗邻的澄湖和明镜荡。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六月,陆兆鱼率师进军苏州,千舟竞发,摇着快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占南门,直捣巡抚衙门。凯旋时突遭清军伏击,陆兆鱼只身得脱。隐居为僧。事后,乡亲们为了纪念他,周庄等地每年在农历三月廿八日、七月十五日举行庙会,在水上进行摇快船比赛。经过悠悠数百年的沿袭,摇快船巳成为民间良辰佳节、喜庆丰收、婚嫁迎亲时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娱乐活动。

农民自备船只、服装、道具、锣鼓,自娱自乐,具有浓郁的水乡风情。周庄的快船堪为奇异。比赛前,先由手巧艺高的工匠在船上搭起花棚,称为“花快”。花棚分头棚、舱棚和艄棚,棚上披挂绸缎幢幔。装饰华丽,异彩纷呈。头棚上悬挂彩灯,插上彩旗。舱棚上流苏飘挂。舱中坐上锣鼓乐队。高高艄棚供橹手们遮阳。每船备头篙、大橹、小橹各一置于船体左右两侧。大橹旁搁跳板于舷外,伸出水面。每船配有十五六名身强力壮的橹手。身穿紧身衫衣,脚蹬绣花布草鞋,颇显威风。每逢节汛,周庄南湖或急水江等地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使宁静的水乡变得亢奋了。来自周庄附近农村的数十条花快船竞放异彩。云集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帆樯如林,篙橹对峙。岸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观者沉浸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氛围之中。

比赛开始,船与船比,村与村比,龙腾虎跃的橹手各司其职,出跳、扯绷、把槽,配合默契。出跳的气宇轩昂地站立在跳板上猛力拉绷。时而人体如飞燕掠过水面。扯绷的跺脚叱喝。奋力推拉绷绳,真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之势,时而猫着腰,时而挺着胸,两三个回合,后排橹手马上接力。把橹的尽力推艄,扳艄。撑篙的屹立在船头,使尽拿手绝招,点篙调向,指挥自如。这时。参赛的快船在铿锵的锣鼓声中似飞箭出弦,奋勇争先。船上锣鼓响彻云霄,岸上人山人海,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

如今为了抒发水乡人民的壮志豪情。水乡古镇周庄将摇快船列为民俗风情旅游活动项目,特制了五彩缤纷的花快船,组建了橹手队伍,水乡健儿释放出奇伟磅礴的能量,使情浓意浓的古老民俗风情充满了青春的力量,为古镇旅游开发增色生辉。在表演时,他们豪壮的情怀,奋力的搏击。使快船成了光和彤的变幻,中外游客叹为观止。

苏州周庄江南水乡古镇 在苏州的日子系列之十一(7)

双桥,俗称钥匙桥,由一座石拱桥——世德桥和一座石梁桥——永安桥组成。清澈的银子浜和南北市河在镇区东北交汇成十字,河上的石桥联袂筑,显得十分别致。因为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 因双桥最能体现古镇的神韵,每年来这里写生的师生和摄影爱好者络绎不绝。

正是有流水贯穿这里的每一条河道,才能让众多的水乡古镇,美在这波光粼粼之中。

有人说,想要了解江南,想要感受真正的水乡人家,只来一个周庄就可以了。的确,作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本就是一个江南园林,自然,淳朴,但同时又能让你看到历史的斑驳痕迹,旧事物的光影浓缩。

苏州周庄江南水乡古镇 在苏州的日子系列之十一(8)

我们终于体验到“水乡小巷多,人家尽枕河。”周庄,因水而有鲜活的生命。在这里,全镇依河成街,过街骑楼,潺潺流水与两岸的临河水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苏州周庄江南水乡古镇 在苏州的日子系列之十一(9)

和水一样,桥也是周庄的灵魂。井字格局的河道上,至今仍然保存着明清时期的14座桥,连接着这里的家家户户。虽然是简单的桥,可桥桥不同,歌谣里的富安桥,银子浜上的绝版双桥……周庄的桥,每一座都有自己的故事。它们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在风雨里卸下重重的浮华,在日暮黄昏里吟唱着周庄的歌谣。

苏州周庄江南水乡古镇 在苏州的日子系列之十一(10)

水是周庄的灵魂,水给周庄带来了几许灵性;桥是周庄的记忆,桥给周庄增添了无穷魅力。待到夕阳西下,繁星缀满天空,夜幕下的周庄,又有着另一种风情。

苏州周庄江南水乡古镇 在苏州的日子系列之十一(11)

周庄的夜,很是安静,静的能听到潺潺水声,伴着亮起的灯光,遇见古色古香的街巷。月光勾勒下的老宅,如同慈祥的老人,安详中又散发出谜一样的气息。

苏州周庄江南水乡古镇 在苏州的日子系列之十一(12)

我们乘一艘夜游船,徜徉在泛着粼粼波光的水巷,水波轻荡,摇橹声声。就连白日里嬉笑热闹的人们,全都开始悄声细语,似是怕惊扰了那份惬意与宁静。

苏州周庄江南水乡古镇 在苏州的日子系列之十一(13)

湖湾、水巷、小桥、老街、民居……水乡周庄,打开了美好江南的另一扇大门。温柔,软糯,梦幻,就像是当你被生活搞得疲惫不堪时,一个可以安心停泊的港湾。这是我在苏州的日子里:多次探访中国第一水乡苏州周庄古镇神韵的真谛所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