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能力的标准是什么(语言能力的基础在哪里)
最近,有很多家长咨询的一个问题就是:我的孩子2岁、3岁不说话、4岁、5岁、6岁还不怎么会说话,练感统的话,什么时候才会说话?,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语言能力的标准是什么?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语言能力的标准是什么
最近,有很多家长咨询的一个问题就是:我的孩子2岁、3岁不说话、4岁、5岁、6岁还不怎么会说话,练感统的话,什么时候才会说话?
01
语言能力发展的第一个基础
在人类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二、三岁了还不懂语言,这表示他的能力发展还停留在非常原始的阶段。语言是属于人类能力里面的高层次能力,它需要有很多的基础来支撑。如果没有这些基础的建立,语言能力是发展不出来的。
那么,语言能力的基础有哪些呢?
第一个就是适当而且足量的感觉刺激。这个感觉刺激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给他用的、看的、听的、跟他互动的这些所有动作、言行举止,所有的物品、物质都让他接触了,然后不断地对应上正确、简单的语言概念。
例如:看到花说“花”、摸到球说“球”,闻到香味说“香”......我们就不断地给他重复简单的语言概念,等到其他的条件建立好了以后,我们曾经给过他的语言概念,他就能够说出来。
02
语言能力发展的其他条件
其他的条件还有什么呢?
例如听觉。孩子在出生之后,听觉其实已经算是灵敏的,听觉从胎儿时期就开始发展,相对其他的感觉器官会更灵敏一些。
在婴幼儿时期,他的听觉器官不但灵敏,而且是相对的脆弱。灵敏是因为他能够感知到很多的声音,脆弱是因为他的身体还小,他的一些身体组织相对比较稚嫩,刺激如果大一点,可能他会不舒服、会疼痛,乃至于会受伤。
听觉刺激如果过当的话,可能会导致他启动自我保护,屏蔽声音或者是直接就破坏他的感觉器官,造成重听。
一旦孩子屏蔽了信息,产生了自我保护的行为,对于比较大的声音或者声响,他都不听,或者是我们因为不知道,而用这些音量太过大的、不当的声音来刺激他,他又不懂得去保护自己,持续接受过大的声音,他的听觉器官就等于是受伤了,他就变得相对不那么灵敏,甚至就很迟钝。这就是我们说到的重听。
一旦变成重听的话,我们以后要再让他听见,那就要用一定大的音量,他才能够听见,小的音量,他是听不见的。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不管是自我屏蔽或者是重听,孩子接收语言的管道就减弱了很多,他在学习语言的材料就没有输入的这种通路。将来到了该出现语言时,他就没有材料可以输出。
听觉的基础是在前庭上,前庭是过滤我们身体所有信息进大脑的一个门槛。
如果我们的听觉是给到了足量的、适当的感觉刺激,而这个信息要传进大脑之前要先过前庭,前庭如果过于迟钝或敏感,这也会产生未来语言能力出现得较晚。
前庭迟钝就会莫名地屏蔽一些该进大脑的信息,有很多信息感官接收到了,但是它就进不到大脑里去,于是大脑就产生不了相应的通路,联络不了各功能区的信息,各功能区也感知不到外界的事物,等于是你跟他说话,但他就没听到。
如果前庭太敏感的话,有什么样的信息他都会进大脑,大脑就会非常忙碌,好多的电流在那里窜来窜去,于是他就抓不到重点。所以你告诉他的语言,他可能也在混乱当中丢失了,或者是减弱了,最后他出语言的能力也会变慢,或者是内容很少。
前庭又是怎么样去开发的呢?
前庭的开发要从胎里开始,在妈妈的子宫里,我们就要有各种角度的运动来刺激我们的前庭。
出生以后我们还要经常轻轻摇抱,轻轻地给他各种角度的摇晃、旋转、举上、蹲下、起立等这种多角度的、轻轻摇晃的刺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三翻、六坐、七爬、十站、周走”等成长敏感期,他就会在条件够了以后,在适当的时期就会出现。
一旦出现成长敏感期,我们就要尽量地满足。翻身、爬行、站立、走路以及到了两岁左右,孩子会不停地爬高下低,这些都必须要满足。满足了以后,他的前庭才会被充分地开发出来,前庭的功能也才会趋近于成熟。
这样,很多信息就能够正确的选择、过滤、传输,以至于连结成我们非常紧密、复杂的脑网络,这样的脑袋就会变得很聪明。
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因为怕照顾孩子麻烦,怕孩子摔伤、碰着、磕着,或者是自己体力不支,没有办法应对孩子的成长需求,禁止了孩子的爬行,禁止孩子在平地上自由地走动,他的前庭就会开发得很慢,甚至很缺乏,于是他就没有办法处理自己生活上很多的事务,这些能力都发展不出来,到后面就会显得笨手笨脚。
例如在幼儿园简单的拍球,也没有办法达到合格的次数,甚至连走路都经常摔跤。在听觉上,他也会因为身体太忙碌了,他就不听,或者是听见了,但是大脑没有空去处理,或者是听见了,但是不认为那个是重要信息而直接忽略掉。所以,前庭会影响我们的听觉。
再来就是环境氛围。氛围是触觉刺激的一种,如果家中的氛围太冷淡、冷漠,或者是太紧张、太严肃,感觉刺激太过单一、单调,这也会造成语言发展比较慢。
我们说到的氛围冷漠、冷淡,例如家里的人不知道怎么跟孩子互动,不会用童言童语逗弄孩子,只能安安静静、专心地抱着她、看着他,专心地喂奶。这样感觉刺激不但冷漠、冷淡,而且是很单一,孩子就会呆呆地长,那么长大以后,他的脑袋几乎是空白的,他的语言能力是出不来的。
如果环境氛围太过紧张、严肃,那么孩子也会感受到,他就会莫名地紧张。因为他不懂那是什么原因,是什么东西,但是他感受到了,他就会专注在感受紧张的刺激上,其他的信息可能就会被忽略,或者是被屏蔽掉。
例如:家里常常吵架,或者是打冷战,那么孩子莫名地就紧张,紧张以后,吵架跟平和说话的声音他会搞不清,在辨别上就会特别吃力。很长时间,他都没有办法把我们说的话变成语言学习材料来输入、辨别、整合,最终成为一种语言能力。
没办法是因为环境不对,我们的语言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很可怕的刺激,他还在弄明白,到底这是什么?所以孩子不会把它当语言,自然我们的语言就不会进到孩子的脑袋里面被储存起来,未来也就不可能成为可以使用的语言材料。
如果是打冷战的话,氛围就会特别地紧张,虽然比较安静,但是我们的孩子会觉得不寒而栗。这时候,他会去找他亲近的人,找妈妈抱抱,要撒娇、要取暖。
但是如果打冷战的主角就是妈妈,这时候是没有心情好好地对孩子,当然就给不了孩子平静的、温暖的怀抱。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也不可能太靠近他的母亲,所以他会自己去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角落(因为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自己好好地在那里呆着,等待未知的命运降临,这是很可怜的。
所以夫妻之间经常没有办法和睦相处,那么婴幼儿就没有温暖的港湾可以依靠,他只能去找墙角,去找被窝,甚至去找他的玩具、抱枕,乃至于去找厕所,把自己关起来。因为他只能躲避,他没有办法保护自己。所以久了以后就形成习惯,很容易就变成自闭现象了。所以这些就是造成孩子语言发展缓慢的许多原因。
03
语言能力建立的方法
怎么样让孩子的语言能力建立早一点、快一点呢?
从胎里开始,在孩子听觉开始发育的时候,好好地跟他说话、跟外界的人说话,经常保持心情愉快,语调温柔,作息规律要正常。
出生以后经常地、适当地、正确地摇抱,不断地对孩子温柔地说话,哪怕他听不懂,我们都要持续这样对待他。
在孩子成长敏感期出现时,必须要及时地看懂,要充分地满足,不要嫌麻烦,不要怕可能的危险,自己要有体力,要有能力,在安全的范围之内给足孩子丰富的感觉刺激。
家庭的氛围、跟孩子的互动方式,必须要一直是平和的、温暖的。对孩子的互动必须是适当的,建立在他的语言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前面语言概念都没建立,直接就来个长句子。这些条件如果建立的话,那么孩子的语言就不会那么晚才出现。
正常来说,上面说到的内容加上按摩抚触做足的话,早一点的孩子,4个月左右,他就能够发音。6个月左右,他就会咿咿呀呀像要讲话的样子。到了9个月,他会很清楚地说出一个单字。11个月左右会讲叠字,例如“爸爸、妈妈、坐、给我”,这些都会讲。到了两岁左右就已经能言善道,伶牙俐齿,这是发展顺利,而且给的感觉刺激很丰富、很足量的情况下,一般就可以达到这样的进度。
如果晚了,请一定要去检查一下你的环境,这个环境的主要因素当然就是人。我们对孩子到底给了什么样的刺激?他今天学习语言到底缺什么?
如果本身也没有能力去看懂或去检查出来,去给予正确的弥补,那么请尽快找到惠心千爱的测评师,让测评师帮你检查。如果时间比较紧张,就建议要做集训。
所谓时间紧张,就是孩子都已经两岁了,还不大会说话,这就很紧张了,因为马上要上幼儿园,不会说话,当然就没有办法跟外界沟通。在幼儿园相对于家庭更丰富的环境之下,孩子可能会被排斥或者是自己会躲避,接下来后果就比较不堪设想。所以这样的情况就建议要做集训。
最后,请大家关注自己的感统状态,孩子在2至6岁各个年龄段出现不说话的情况,一直没有引起注意,除了感统观念缺乏之外,这也说明家长自身的感统状态是有不足的。
希望大家用开放的态度去接收感觉统合理论,接收以后再慢慢地去验证,再来评断,至少不要一开始就觉得感觉统合是胡说八道。懂了之后,就要积极行动起来。请大家举手之劳当别人的贵人,去传播正确的感统观念。谢谢!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