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上吃饭有什么讲究(东岳庙和白萝卜)

来源:合肥晚报我的故乡罗家疃,是巢湖岸边的古村落它是明朝初期,从江西瓦屑坝以“军屯”建制整体迁入的七姓同住的大村庄全疃现有九百多户人家,王、罗、洪、殷、胡、汪姓为疃中主要人口罗家疃沿湖东西长约四公里,建有上百座二三层粉墙平顶住宅楼遥望全疃犹如一艘行驶在海洋中的航船,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庙上吃饭有什么讲究?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庙上吃饭有什么讲究(东岳庙和白萝卜)

庙上吃饭有什么讲究

来源:合肥晚报

我的故乡罗家疃,是巢湖岸边的古村落。它是明朝初期,从江西瓦屑坝以“军屯”建制整体迁入的七姓同住的大村庄。全疃现有九百多户人家,王、罗、洪、殷、胡、汪姓为疃中主要人口。罗家疃沿湖东西长约四公里,建有上百座二三层粉墙平顶住宅楼。遥望全疃犹如一艘行驶在海洋中的航船。

我虽离乡五十六载,乡愁却永记心怀。每年春节、清明、冬至,我都回乡祭祖,与父老乡亲忆往昔,叙家常,体味故乡宁静安详的生活。故乡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东岳庙和白萝卜。

东岳庙始建于元延祐年间。明末遭兵燹。后几经重修,直至一九五三年,大庙仍保存完好。大庙坐落在村正中的一块高地上。庙门前有一对栩栩如生的石狮子(现移置在村门楼前)。庙堂周围茂林修竹,苍松翠柏,浓荫密布,间有兰草桂花,清香四溢。庙内有一深井,井水冬暖夏凉,清冽甘甜。庙堂分前、中、后三大殿,中殿为大雄宝殿,有四五层楼高,雄伟壮观,气势恢宏。殿正中供奉着东岳大帝坐像,高一丈二尺。大帝两旁环列七十二司塑像。后殿供奉着观音、关公、财神、谷神、地神等大小菩萨上百尊,以满足百姓上香敬佛之需。在我小时候,百姓们缺乏科学文化知识,以为人的祸福命运都由神灵菩萨主宰,因而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据传是东岳大帝诞辰,四面八方的百姓不辞辛苦,带着各种各样的愿望、企盼,涌向大庙叩首拜佛,抽签问卜,烧香还愿。香客们路经之地爆竹声声,鼓钹齐鸣,热闹非凡。小时候,我去庙里玩过。九岁那年还目睹过一次开庙进香的盛况。

东岳庙当时与巢湖中庙齐名,曾给罗家疃带来空前的名望。然而,一九五八年大办钢铁时,东岳庙里所有金银铜铁都被拿去炼钢炼铁。尤其是到了“文革”期间,在“破迷信,扫四旧”的狂嚣声中,东岳庙彻底被毁,现已荡然无存。当年,村中被毁的还有洪氏、殷氏、罗氏祠堂。我每年回到故乡,都会到一片废墟的东岳庙前看望,不禁思绪万千,但愿那些经过浩劫而幸存留下的历史文物古迹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让传统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彪炳千秋。

罗家疃萝卜曾远销省内外,村因萝卜而兴,萝卜因村而出名。萝卜每年中秋节前后下种,地属湖土松软肥沃,适宜萝卜生长。别处没有罗家疃那样的土质,长出的萝卜不中看,口感也不佳。而罗家疃萝卜大小均匀,光滑滑,圆溜溜,水分足,极脆嫩,上市很抢手,也能卖出好价钱。萝卜生长期不长,三个月左右即可收获。每年冬至前后,家家户户,男女老少一起下田拔萝卜,萝卜地里充满着收获的喜悦气氛。方圆四邻八乡的人都到村上来购买,当年合肥酿造厂靠的就是罗家疃萝卜建厂兴业。有些专做萝卜生意的贩子,在收获季节,直接下到田头和村里,成千上万斤地收购。然后运往合肥、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加工成酱萝卜、甜萝卜、萝卜干、萝卜响、萝卜罐头。这些萝卜在市场上销售旺盛,有的还出口赚钱。

在我的故乡,三年困难期间,萝卜救了很多人的性命。现在生活好了,萝卜不再是填饱肚皮的食物,而是作为食材,用来烹饪菜肴。或红烧,或素炒,或与猪羊肉同烧,烧出的萝卜口感极佳,可称得上美食。若用萝卜炖排骨汤,炖出的汤呈乳白色,喝起来又鲜又甜。若将萝卜腌制成萝卜响,加上五香粉、辣椒粉,放点麻油,佐粥甚佳。萝卜亦可切成丝,加上生抽、麻油、辣酱拌匀,与花生米拌香菜、松花皮蛋同为酒席桌上等凉菜,凡吃过罗家疃萝卜的人都赞不绝口,有人还给萝卜写了顺口溜:“罗疃萝卜甜又脆,此村仅有外少见。无论炖烧或凉拌,佐粥佐饭都相宜。”(罗太虎)

[责任编辑:蔺凯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