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鱼睡觉睡几个小时(一睡几个月什么)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你是不是也越来越难起床,恨不得“长在被窝里”了。

分享给大家一个冷知识:任何脊椎动物都会睡觉,鱼也不例外,只不过鱼类睡觉的时候眼睛会睁着,鳃也会一动一动的

或许你对此并不意外,毕竟谁还不会睡觉嘛!可你知道吗,居然有鱼能足足睡一个季度,好家伙,到底是什么懒鱼这么能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01

鱼类的休眠

其实鱼并不是在睡懒觉,而是它们进入了休眠。休眠是指生物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状态,伴有代谢活动的明显降低。休眠分为两种类型,即冬眠和夏眠,但不包括动物的日周期的生理睡眠。

休眠在多数情况下是季节性的,许多动物借越冬休眠以避严寒,在低纬度干旱区动物借夏眠度过酷暑。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既影响生物的生理活动,又影响生物的食源,因此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生物各自发展不同的适应方式,借休眠以抗御不利条件。

孔雀鱼睡觉睡几个小时(一睡几个月什么)(1)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季节性的休眠常受机体的内在节律控制,外界条件的变化只起促发作用。为增加体内的能量储备,鱼类和其它高等生物一样,入眠前常常需要较长的准备阶段。

02

夏眠度暑

由于水域中条件比较稳定,因此绝大多数鱼类缺乏典型的休眠状态,但在赤道区的沼泽内,常有数周或数月干涸,因而促使生活在这里的鱼类进入夏眠。不少迷器族鱼类如攀鲈、丝足鱼、乌鳢以及其它具有副呼吸器官的鱼类,在麻木状态下,埋在泥中过夏,到降雨后,池沼和河川充满水时,它们再度恢复正常的生活。

肺鱼类为了要在枯水期内避免死亡,而有着更为复杂的夏眠方法。被称为泥鱼的非洲肺鱼,由于热带的温度很高,它们所栖息的小河每年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干涸,完全没有水,太阳会将河底的泥巴烤得非常坚硬,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它们该怎么存活呢?

孔雀鱼睡觉睡几个小时(一睡几个月什么)(2)

西非肺鱼,图片来源:Wikipedia

非洲肺鱼给出了它的答案:在旱季临近之前,每一尾鱼都会钻入泥中,由皮肤分泌大量的粘液,和泥混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坚硬的泥壳,鱼包在泥壳中睡眠,一直到下次降雨时才复苏。

在泥壳的内部有一条小路和外界相通,肺鱼在壳内休眠期间,全靠这条通路来呼吸空气。肺鱼在泥壳中,即使被人掘出来,只要不剥开泥壳,放置半年时间,肺鱼仍然安全无恙。如果把泥壳投入微温的水中,待泥溶去后,鱼在数分钟内就苏醒并活泼地游泳。

孔雀鱼睡觉睡几个小时(一睡几个月什么)(3)

图片来源:georgialifetraces

南美肺鱼夏眠时也在泥中造成与非洲肺鱼相似的洞穴,所不同之处是南美肺鱼与外界相同赖于一个多孔的泥盖封闭着。

生活在多瑙河沿岸水域里的泥鳅,到了夏天河水干枯时,它就钻进泥浆里不吃不喝,进入夏眠状态,只靠它那特殊的肠子来呼吸空气,维持生命。在南非还有一种奇特的树鱼,到了夏天,它就爬到树上的阴凉处,睡上两个多月,以度过酷暑之日。

看得出来,为了避暑,这些鱼儿没少花心思!

03

冬眠避寒

冬眠是指动物的越冬休眠,它是一种主动过程。虽然动物在冬眠期间体温与环境温度相近,尤其是变温动物,但当它遇到适宜刺激或按自身节律达到觉醒期时,其体温即可在短期内上升,恢复正常体温。

动物在冬眠期中,呼吸次数、心跳频率、呼吸耗氧量均大为减少。休眠动物的生理机能的改变主要受神经中枢控制。在休眠期所有内分泌腺均停止活动,各种代谢水平普遍降低。但至觉醒时,各器官的生理活动按一定顺序迅速恢复正常,这个过程要消耗大量能量。经过整个冬眠期后,冬眠动物的体重将明显减轻。

孔雀鱼睡觉睡几个小时(一睡几个月什么)(4)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绝大多数鱼类没有冬眠期,有少数鱼类为解决严寒的困难,在接近冬季温度下降时开始冬眠,直至翌年春季水温再度上升时为止。

它们不像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那样完全达到处于无意识状态,而仅仅是中止摄食,隐藏在水藻和岩石间,或钻入泥底、洞穴中,或多或少进入麻痹状态。例如鲤鱼常成群在水的深处越冬,它们数十尾到上百尾在水底造成一洼,围成一圈,把头互相倚靠,一直到翌年春天才分散,属实有种“鱼鱼队,开大会”的既视感。鱼类在休眠时呼吸非常迟钝,连鳃盖的动作都好像是很艰难似的。

丁岁鱼埋在河泥中过冬,即使是把它们从泥中挖出来,并放到岸上去,若不用棍棒打一下,甚至都看不出它是活着的。乌鳢到了冬季,移居于深水处,将身体埋在淤泥中越冬,停止摄食,处于蛰居状态。鳗鲡在冬季有着与乌鳢相似的休眠,它们通常找到深水区后即埋入泥中,而成麻痹状态。

海产鱼类的冬眠现象非常少,已知的幼鱼生活于浅海,冬季埋在砂中,成安息状态。

看到这儿,大家想必都明白了,夏眠或冬眠并不是因为这些鱼类太懒,而是它们在适应身处的环境。在自然界中,地球上数以亿计的生物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适应,只有适应,才能更好生存下去。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生命脉动团队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选送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心

本文文内部分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图片内容不授权转载

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