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梯的评价(电梯的启示)

为了防控疫情,单位大厦的电梯“限流”,要求一起乘坐电梯人员不能超过5人。有关要求贴在醒目之处,又有带红袖章的“志愿者”监督,平时电梯运转井井有条。但早高峰人流集中,要么是急于准时到达办公室,那么是急于赶上早餐的最后时间,电梯限流令备受考验,管理“漏洞”就暴露出来了。

关于电梯的评价(电梯的启示)(1)

(图片来自网络)

赶时间的人一般采取两种策略,一是“南辕北辙”,早晨从一楼向下走的人少,就先上下行方向的电梯,占住“坑”,上行的时候就可以从容而过;二是“曲线迂回”,一层是监督重点、无机可乘,步行到2层,这里是监督空白,也可以从容上梯。当然,还有不少人坚持原则,选择直接步行到达办公室,作为早晨的运动锻炼。

单位大厦虽然不高,但是当地街区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资本管理重地,无论是从疫情防控角度看,还是从资本管理角度看,电梯管理都给人启示。一是政策制定要有合理性。例如,“限流”5人是否合理呢,如果按照在地面画格子的做法,“一人一格”,电梯容量还可以提升。二是政策执行要有严肃性。例如,监督严格就无人违规,要增强监督的覆盖面和“穿透力”,在其他低楼层也配备监督力量,制度有刚性才会有效力。三是政策落实要精细化。在多数时间里,资源总是稀缺的,监督力量总是相对薄弱的,那么就要精打细算,好钢用到刀刃上。例如,早上高峰期,电梯是否需要每层都停留呢?是不是应该把“运力”分配给高楼层?低楼层的爬一爬步梯,作为热身锻炼,未尝不可。

疫情防控和资本市场管理,首要问题都是控制风险,“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灰犀牛”本是意料之中,“黑天鹅”也有迹象可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早发现、早研判、早处置,及早处置、处置到位,风险就转化为日常管理。如果对眼见步步而来的风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者是知晓而不重视,或者是重视而无行动,或者是行动而无结果,那么针尖大的窟窿漏过斗大的风。无论为人,还是做事,慎小慎微,严在日常,总是至理。

关于电梯的评价(电梯的启示)(2)

(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