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家乡美食介绍(走遍河南之美食篇)

走遍河南吃遍河南,哈喽大家好,今天特意为吃货们整理了一篇美食攻略,今天我们来到了曹魏古城许昌,吃遍河南的每一个城市!有木有很激动呢?以后每天都会发布一篇关于18个地市的美食攻略,小伙伴们记得关注哦!欢迎转载。

NO1:禹州十三碗

河南许昌家乡美食介绍(走遍河南之美食篇)(1)

禹州,古称钧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源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禹州十三碗"饮食文化。禹州十三碗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肴,完全属于禹州地区本土、地地道道的农家菜肴,主料为大肉、豆腐,辅料为焖子、粉条,取材仅限于家养的经年肥猪、自家磨制的豆腐、自家加工的粉条等,已有数百年历史,经历代乡厨不断改进,终于成就了如今独具地方的特色的十三碗。

十三碗具有十分深厚的乡土文化底蕴,折射出乡村亲朋邻里间浓郁质朴的亲情和独特的礼仪。十三碗上菜顺序有着"严格"的规矩,选料考究,做工精良,体现了华夏饮食文化朴实无华的一面。相传大明皇帝嘉靖曾巡视禹州,为体察民俗民风,召乡下名厨为其操办地方特色菜肴,乡厨将民间操办喜事的地方特色菜“十三碗”精心调制,献于圣上,嘉靖皇帝品后大为赞赏,赐名水席。

十三碗美食已有数百年历史,具有深厚的乡土气息,折射出乡村亲朋邻里间浓郁质朴的亲情和独特的礼仪。很早以前,十三碗就成为禹州乡民娶亲、嫁女、吃面条等重大庆典宴席必备之"佳肴",是地地道道的农家菜。当地人无论贫富,喜庆宴席上十三碗的花色是不可缺少的。

NO2:焦烧焖子

河南许昌家乡美食介绍(走遍河南之美食篇)(2)

如果说到许昌美食,不能不说说焖子,它可是地地道道的禹州土特产。 禹州山岗地多,盛产红薯,制作“焖子”,是把红薯粉条和红薯粉芡按一定比例掺在一起,加以蛋清、水、葱花、姜末、料酒、小磨香油、精盐等调味料调搅拌均匀,堆成圆盘状放入蒸笼,用大火焖蒸而成,因此得名“焖子”。 很多吃过焖子的人也未必知道它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 禹州焖子色泽鲜美,口感筋道,入口或滑嫩、或焦香。它的食法多样,可与多种食材搭配,可烧,可炖,可煮,可煎,可炸,还可凉拌。尤其是焦烧焖子这道菜,可以把蒸制好的大块焖子切得极薄,然后锅中放少许油,下入切好的焖子,煎至金黄捞出。锅留底油加入葱姜和蒜苗爆香,加入青红椒配色,吃起来焦香脆口,比吃肉还香,让人欲罢不能,为之倾倒,超级推荐。

禹州焖子,来自民间,貌不惊人,从名字看就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然而,它却浸润了禹州大地的风土人情,折射出禹州饮食文化的绚丽多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你到了禹州不吃一回正宗的禹州焖子,就像到了北京不吃烤鸭,到了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到了西安不吃羊肉泡馍一样,那可是白来一回了。不信的话,您尝尝。

NO3:禹州顺店杂炣

河南许昌家乡美食介绍(走遍河南之美食篇)(3)

说到杂炣,或许有人会感到陌生和好奇,怎么会叫这样一个名字呢?正宗的杂炣是用牛肝、牛肚、牛血、牛肠等牛杂食作主料,再配以禹州粉条、油出豆腐等现吃现做的一种“杂烩菜”,故而称作杂炣。杂炣是禹州一种独特的风味小吃,尤以顺店杂炣最为有名。

在禹州农村庙会或集市最热闹的地段,常常能见到卖杂炣的。用废旧的大油桶自制成火炉,上面架口大锅,里面煮着诱人垂涎的杂炣。香气四溢的杂炣味儿弥漫了整个庙会,吸引来不少赶会的乡亲,杂炣摊总是被围得水泄不通,师傅也忙得不亦乐乎。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NO4:许昌烧腐竹

河南许昌家乡美食介绍(走遍河南之美食篇)(4)

许昌腐竹,许昌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腐竹的颜色金黄,色泽亮丽,蜂窝均匀,发泡之后再经过煎、炒、煮等加工方法,吃起来口感筋道、味道鲜美,很受人们的喜爱。把大豆磨浆烧煮后,凝结干制而成,因其中空似竹,故名腐竹,又因其主产于河南许昌颍河、清潩河沿线,故名许昌腐竹。

2008年12月17日。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许昌腐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1]

NO5:热豆腐

河南许昌家乡美食介绍(走遍河南之美食篇)(5)

热豆腐是鄢陵县的传统特色小吃。热豆腐的制作方法和市场上的相同,所不同的是卖主用50公分见方的木斗子,将点好的豆腐脑用布单稍微一揽,使豆腐成块,软硬度以手托起不烂为准。售时将洛馍皮儿展开,用割豆腐刀酱豆腐划成一口吞得下的菱形块儿放在豆腐皮上,浇上麻油、浇上辣椒酱,豆腐皮包起放在盘子里。食客们看着美观,吃起来鲜嫩可口,而且还有扑鼻的麻酱香味儿。热豆腐入口即化,豆腐皮筋劲耐嚼,别有一番风味。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但这是一种趁热吃的豆腐——许昌热豆腐。

NO6:许昌豆沫

河南许昌家乡美食介绍(走遍河南之美食篇)(6)

许昌特色小吃,味道浓香,非常好吃。

NO7:丈地羊肉汤

河南许昌家乡美食介绍(走遍河南之美食篇)(7)

说到丈地羊肉汤,就不得不提丈地这个小村庄的来历。原来,北宋时期的理学家靳裁之,他在许昌城北二十里处设帐讲学,传道授业,大家定居下来,便成了一个村庄,因为这个地方为“设帐讲学之地”,村子就叫“帐地”。后人为书写方便,经常把“帐地”写成“丈地”,于是就有了今天的丈地村。几百年来,随着迁居此地的回民逐渐增多,一马平川的沃野之上,羊肉就成了丈地村饭桌上的主流。他们就把家常饭搬到饭店里做成了生意,经年累月,竟闯出了名堂。

所谓羊肉汤,无非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羊肉,二是汤。许昌本地山羊肉膻味较小,选羊的第一要求;高汤的熬制,有的用羊骨,有的用羊肉。羊骨熬汤浓而不香,羊肉熬汤肥而不浓,羊骨、羊肉、羊杂儿一起熬出的全羊汤,汤浓而味厚。本地的山羊肉加全羊汤,是绝佳的搭配,但仍需精湛的厨艺和匹配的佐料。熬汤的食材、佐料的多少,都极为讲究。

NO8:襄县焖面

河南许昌家乡美食介绍(走遍河南之美食篇)(8)

“襄城焖面”是河南省许昌市的一道传统名菜,属于豫菜系该菜品用料精细,制作精巧,色香味俱佳而后味无穷,再配以清汤、鸡蛋汤等,吃焖面的时候一定要配上大蒜佐食,更能使吃兴大增。俗话说的好:吃面不就蒜,香味少一半!焖面配大蒜堪称绝配。

“襄城焖面”历史悠久,据传起源于西汉末年,王莽纂位窃得了汉室江山。为除掉后患,他带了众多人马,四处追杀刘秀。刘秀从京都洛阳逃出,一路上翻山越岭,吃尽了苦头。他的随从死的死,逃的逃,后来,连坐骑也丢了。刘秀只身一人徒步逃到襄城,来到紫云山下一个小山村里,已是饥寒交迫,狼狈不堪了。后边官兵追得紧,刘秀慌忙躲进宋老汉家中。刘秀双手抱拳恳求道:“老人家,我是汉室宗亲刘秀,王莽派官兵抓我,请您救救我吧。”宋老汉听说是汉室刘秀,急忙将其藏到了房后的柴草垛里,并生火为他做饭。宋老汉本想做一碗汤面条,但慌乱之中将擀好的面条直接放入热锅内,却忘记了添水。情急之下,他急中生智,向锅中沏入油水,闷蒸出了一碗油光闪亮的“焖面”。刘秀吃后,精神大振,很快逃脱了官兵的追捕。

后来,刘秀当了皇帝,仍念念不忘当年落难时救过自己的宋老汉和那碗香喷喷的“焖面”,遂派大臣去寻找宋老汉。找到后,大臣将宋老汉带进宫中。刘秀为感谢宋老汉的救命之恩,封他为御厨,专门制作“焖面”供自己和皇亲国戚食用,并特封宋老汉制作的“焖面”为“天下第一面”。之后,襄城人将“焖面”制作工艺逐渐完善,形成了享誉中原的一道面食风味小吃。

NO9:王洛猪蹄

河南许昌家乡美食介绍(走遍河南之美食篇)(9)

王洛红烧猪蹄是襄城县王洛镇一道传统名吃,它历史悠久,制作讲究,色泽鲜艳,味道纯正,而且闻名遐迩。成品呈酱红色,晶莹发亮,烂而不散,肥而不腻,甜香可口,使人常吃不厌,是增强营养、舒心开胃的良好美食。

据传,春秋时期周襄王避难氾地(现襄城王洛处),王妃在路旁店铺生一王子,故赐名此地为王落子店,后又改名王洛。当时,百姓曾以猪蹄炖汤供奉王妃食用,滋补身体。此后,王洛猪蹄盛名,并逐步传承至今,但制作程序及配料经逐步改善,形成了独具特色,迥然不同的美味佳肴。

NO10:鄢陵吊炉烧饼

河南许昌家乡美食介绍(走遍河南之美食篇)(10)

许昌特色鄢陵吊炉烧饼,吃不够的美食,外焦里软,趁热乎着吃,尤其是外面焦焦的一层,里面软软的,一口下去还有芝麻的香味,简直是无上的享受。

吊炉烧饼制作精良、用料考究、外酥里嫩,香酥可口,外型美观,因其用具、做工、造型、胃口与其它“面食”类不同,而被工商部门命名为“传统名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