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生病脉象(为什么说三岁定八十)

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三岁定八十”,读者朋友们,你们觉得这句话对不对?,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正常人生病脉象?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正常人生病脉象(为什么说三岁定八十)

正常人生病脉象

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三岁定八十”,读者朋友们,你们觉得这句话对不对?

我想,有一部分人会说当然不对——这是给别人贴标签。人是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我们应该用成长的思维去看待一个人。

同样的,我想肯定也有一部分人赞同这句话。他们还会告诉你历史上某个大人物在小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了一些比较好的品质,作为对比,他们还会告诉你某个罪犯在小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了犯罪的潜质。

那么,这句话究竟对不对呢?今天我从脑科学的角度,给大家讲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你会明白“三岁定八十”的真相。

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一位人工耳蜗的医生,就是给那些听力有障碍的孩子做人工耳蜗的大夫。她当时那个年代很少有人关注人工耳蜗对一个孩子的重要性,所以她特别关注手术后孩子的表现。结果她发现有两个案例很特殊。

一个叫扎克的男孩子,他是在8个月大的时候做的耳蜗植入手术,开始听到了声音。后来到了3、4岁的时候,医生发现扎克各种话都会说,和其他孩子没什么差别。他上的是普通学校,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学习,没有障碍,甚至可以和别人开玩笑,活得非常健康。

另一个孩子叫米歇尔,是个女孩。她在1岁7个月的时候换上了人工耳蜗,也获得了听力。但是过了几年,医生再去追踪,发现米歇尔已经上了残疾人学校,而且在残疾人学校学语言学得也非常缓慢,很多词语都不会。

这个大夫就很困惑,明明两个孩子刚开始时智力都相似,他们接受同样的治疗,就应该都能听、能说、能完全融入我们的世界,但为什么米歇尔不可以?哪个环节出问题了?

后来医生到他们两个家庭去观察,发现扎克的家庭在他获得了听力以后,他的妈妈和爸爸哥哥姐姐每天都在不断地跟他说话,他每天都能获得来自外部的大量信息。

而米歇尔小姑娘获得听力以后,没有人刻意地跟她多讲话,而且她以前也没有听力,所以她的语言就比别的孩子慢很多,这时候其他孩子和老师就慢慢忽略了她,她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就变得越来越差。最后,她虽然具备了听力,但只能上残疾人的学校。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2个相似的孩子却有不同的命运?她去翻阅大量资料,发现了两位科学家一个叫哈特,一个叫里斯利,他们早就做了相关的实验。他们利用3年的时间追踪了55个家庭,给这些家庭装了很多仪器设备,用来记录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实验结果很让人震惊:从3岁孩子听到的单词数量来看,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听到的单词大约是4500万个,而接受福利救济的孩子听到约1300万个。接下来从3岁孩子掌握的单词数量来看,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掌握了平均1116个,而接受福利救济的家庭却是525个。

实验结果很明显地揭示了一个现实:家长与孩子的对话词汇量越多、语言越积极、互动越多,孩子的词汇量增长越快,三岁后测出的智商越高。也就是说,早期的语言环境对孩子的学习成长至关重要。

回到我们开始讨论的问题,“三岁定八十”到底对不对?从脑科学的角度上来讲,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么,为什么语言环境有这么大的作用?有什么科学上的支持?语言环境是如何影响一个孩子大脑的发育的?以及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构建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孩子的大脑潜力?这些问题,我们下一篇文章再来讲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