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贸大学和首都经贸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这两所高校名字特别有意思,一个是以首都辐射全国,一个另一个貌似是加强对国外的贸易,颇有些男主外女主外的意思。这两所高校不但名字类似,并且在发展轨迹中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第一点都曾经是部属高校,第2点都合并过中国人民大学的院系,第3点都在1969年被下放到河南信阳参加五七干校。全文2578字,阅读约需10分钟。

北京经贸大学和首都经贸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1)

河南信阳。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995年由原来的北京经济学院和原来的北京财贸学院进行合并组建而来,有两个主要源头,但是主脉是原来的北京经济学院,曾经归属劳动部和物资管理部管辖。

北京经济学院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北京劳动干部学校和北京实验工人技术学校,属于当时的劳动部管辖。1958年这两所学校进行合并成立了北京劳动学院。不过这所学校1961年就停止招生了,没有毕业的学生一部分调整到了北京机械学院,另外一部分劳动经济学院劳动保护系和中学部的学生继续学习到毕业。这时的学校仅差一点就有被取消的危险,不过到1963年以北京劳动学院为基础成立了北京工程经济学院,3个月后又直接更名北京经济学院。这个名字使用到1995年升格大学时期,算是使用时间最久的名字。

北京经贸大学和首都经贸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2)

1964年至1970年存在的国家物资管理部,也曾经是北京经济学院的主管部门。1972年学校划归北京市管辖,1980年从北京经济学院分出了北京物资学院。

1974年北京经济学院和原来北京工商管理专科学校合并,并且接受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工业经济系、农业经济系、财政贸易系、计划统计系,成立新的北京经济学院,学校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95年合并更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之后,发展再次进入了快车道。不过对外贸易大学是1984年更名大学的,相对发展得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快得多。

北京经贸大学和首都经贸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3)

【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51年的高级商业管理干部学院,1953年更名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1954年接收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系对外对外贸易专业,迅速强大起来,学校也变成了北京对外贸易学院。

学校1951年成立之初,就是属于贸易部的直属学校,包括以后的对外贸易部。期间有一段时间是和教育部、高等教育部、北京市双重管理,但是主导权仍然在贸易部门。2000年之后划归教育部管辖,基本上一直是部属高校,所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直发展得顺风顺水,一度有机会冲刺985高校。

北京经贸大学和首都经贸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4)

1994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北京化工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中国金融学院,实行联合办学,当时也是在探讨合并的可能性。此时正是985和211出台的关键时期,尤其是首批985计划只有10所学校可以入选,最终入选9所也就是现在的C9高校。

北京化工学院是现在的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现在都是211高校和小985高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211高校。如果当时这5所学校能够合并,肯定会拿下一个985的名额。

北京经贸大学和首都经贸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5)

不过最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选择和中国金融学院进行合并,仍然是211高校。中国金融学院是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的国字号高校,当时由邓公题写的校名,陈公题词:办好中国金融学院,培养新一代银行家。

虽然没有冲刺到985高校,但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实力还是得到了火速的提升,现在两财一贸的名头也容易得到各大企业的offer,属于隐性的国字号高校。

北京经贸大学和首都经贸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6)

【③】最后讲一下这两所学校在1969年左右全部被下放到了河南信阳,差一点留在河南。1969年至1970年北京高校外迁的高潮,是以外迁的13所高校为标志。外迁的这13所高校分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北京轻工业学院,北京机械学院,北京电力学院,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铁道学院等13所重点高校。但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并不在这13所高校之中,这其实是有原因的。

北京经贸大学和首都经贸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7)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965年的时候,北京共有高校55所,在校学生11.7万人,其中综合类大学三所工程类18所,农林类5所,医学类5所,师范类3所,语文类,语文类5所,财经类5所,政法类3所,艺术类7所,体育类一所。1969年3月,中国和苏联在珍宝岛发生冲突,8月之后大批的机关人员被精简疏散,离开北京到各地的五七干校。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市的高校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整变动。

当时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前身北京经济学院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前身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属于被撤销停办的14所高校。这14所高校还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北京商学院,北京广播学院,北京气象专科学校,北京铁道医学院,北京外语专科学校,北京戏剧专科学校。

这其中有很多学校属于部分人员下放,属于绝大多数人员下放的主要有北京政法学院。当时下放到安徽省濉溪县。北京经济学院1969年停办,人员下放到河南省息县。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969年10月停办,人员下放到河南省固始县。

1969年当时的物资部将2000名干部及家属下放到罗山县,北京经济学院当时隶属于物资部管辖,当年11月。北京经济学院的教工及家属400人下放到息县杨店乡。

北京经贸大学和首都经贸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8)

当时的罗山县龙山、楠杆、尤店、高店、庙仙等乡镇创办了很多的国家部委机关的五七干校。据介绍1969年共有11,000名干部到信阳的干校进行劳动锻炼,其中中央直属机关在信阳的干校,主要分布在罗山、息县、潢川3个县。当时的罗山有一机部,物资部,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国家经委,国家科委等十几个五七干校,外经贸委的干校设在罗山龙山乡十里塘村。

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也在1969年11月份南迁到河南固始,外语系、外语二系和校直、教辅、后勤部门共1050人,安置在河南固始县,另外还有外语一系的师生172人,安置在息县。

北京经贸大学和首都经贸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9)

这两所学校在河南信阳时间不长,1971年,以原来的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的教职工组建了一所中专,名字叫对外贸易中等专业学校。1973年1月15日,北京经济学院的师生及干部家属迁回北京原址,11月份组建新的北京经济学院。1973年3月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在北京复校。

当时这两所学校在河南信阳的经历,主要是下放劳动锻炼,所以和外迁的13所京校不一样,所以留在河南的可能性不大,只是这两所学校留在河南的一段经历而已。

北京经贸大学和首都经贸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10)

河南信阳。

图图吐泡原创,欢迎关注数据来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信息为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