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句不通顺怎么查出来(第十九讲语句要通顺)

第十九讲 语句要通顺语句要通顺是“好作文的五个基本条件”之一我们作文时是不能忘记的,要用它来衡量我们的作文为什么要把语言好坏作为评定作文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呢?这是因为语言要是不通顺、不准确、不明白,主题再好也会影响文章的质量,别人读起来读不通,就不能了解文章的意思所以,好文章一定要语言好才行这语言好通常是指文章语言通顺、精炼和优美三点说的,这三点都很重要,但是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第一点,把每句话都写的通顺、明白,没有语病其他两点语言的精炼和优美可以经过阅历和悟性的提高逐步提高,我们先不做重点讲解,今天重点讲解语句要通顺,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语句不通顺怎么查出来?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语句不通顺怎么查出来(第十九讲语句要通顺)

语句不通顺怎么查出来

第十九讲 语句要通顺

语句要通顺是“好作文的五个基本条件”之一。我们作文时是不能忘记的,要用它来衡量我们的作文。为什么要把语言好坏作为评定作文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呢?这是因为语言要是不通顺、不准确、不明白,主题再好也会影响文章的质量,别人读起来读不通,就不能了解文章的意思。所以,好文章一定要语言好才行。这语言好通常是指文章语言通顺、精炼和优美三点说的,这三点都很重要,但是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第一点,把每句话都写的通顺、明白,没有语病。其他两点语言的精炼和优美可以经过阅历和悟性的提高逐步提高,我们先不做重点讲解,今天重点讲解语句要通顺。

语句不通顺是小学作文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由于学生的积累少,加之写得时候又不够认真,导致语句不通顺的情况比较严重。

语句通顺就是没有语病,没有病句。病句,是指在内容上或语法上有毛病的句子。别人读了这种句子不明白他要说的意思是什么。如果一篇文章里有几处甚至很多处别人看不懂的句子,别人还能了解全文的意思吗?

从我们平时的作文看,病句的情况实在复杂,种类繁多,难以统计。大概归纳一下,常见的病句有这样四类:

第一,滥用形容词,容易造成病句。看下面几个例子:“天空飘着金色的乌云。”“乌云”是黑色的,怎么能用“金色的”来形容呢?应该把“金色的”去掉,改成“天空飘着乌云”就可以了,没必要再加形容词了。再看下句“中队会开始了,我们以排山倒海般的掌声欢迎解放军叔叔讲故事。”一个中队只有几十人用“排山倒海”来形容掌声,太过火了。换成“热烈的掌声”就恰当了。当我们不是很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只求能表达清楚即可,不一定非要追求华丽语言,非用这个词不可。能把意思表达清楚的词语就是好词语。随着我们语言能力和悟性的提高,再追求语言的精美也不迟。

第二,句子的内容与实际情况不一致而产生病句。

例如,“去年我种的那棵小杏树,已经开花结果了。”在农村我们听说有这样的说法:“桃三,李四,梨五年”。在一般情况下种一棵杏树,三四年以后才能开花结果,说一年就开花结果,当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再如:“暑假里的一天,我们到郊外××地去参观,地里的麦苗绿油油的,真可爱。”

暑假,麦子早收割了,地里哪还有什么绿油油的麦苗?造成这些病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广泛的知识,同时也可能是写着写着稍一疏忽,用词不当,也会产生内容不真实的病句,如:

“近来,姥姥身体不好,浑身头疼。”

“哥哥在北京外语学院学习,他会说三、四国的英语。”

这些病句,别人看了又糊涂又可笑,不用细说,就可能会知道错在哪儿了。所以,我们作文时,每写一句话都要想一想它是不是符合真实情况,随便一写很容易造成病句。

第三,句子不完整,语法上有错误。

语法,是指一个句子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必须有主语、谓语两部分,缺一不可。例如:

“星期天,我们和解放军叔叔在公园。”在公园干什么呢?让人不明白,这个句子只有主语“我们和解放军叔叔”,没有谓语,意思就不完整,别人就看不明白。如果改成“星期天,我们和解放军叔叔在公园划船。”就行了。

再看“中国和朝鲜两国人民比山高比海深。”中朝两国人民长得比山高吗?不是的,两国人民的什么比山高比海深呢?可改成“中国和朝鲜两国人民的友谊比山高比海深”就对了,就明白了。如果不加“友谊”这个词,这句话就是缺少主语的病句了。

所以,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了些语法基本知识,作文时就要学着用,不要怕用错,用得不好。谁都不是生下来什么都会的,没经过刻苦训练就成为高手的事是没有的。经过练习,我们会用好的,可以使每个句子都能写完整的。

第四,句子前后不调和有矛盾。

例如,“橱窗里,陈列着脸盆、口杯、饭盒等各种洗漱用品。”脸盆、口杯是洗漱用品,饭盒不是。在这个句子里“饭盒”与“脸盆、口杯”就不调和了,又与后面的“洗漱用品”有矛盾。这样,由于个别词语用错,造成了全句不通顺。

再如:“小明经常喝生水,所以学习成绩不好。”像这样的病句,是因为自己想的与叙述的不相符,省略了不该省略的,让人不明白。其实,常喝生水,可能引起疾病,请假,落下的功课就多了,学习成绩当然容易不好啦。作文贵在把事情说清楚。细细地推敲事情都有前因后果的,我们作文就是要把前因后果讲清楚,读的人才会明白。

再比如“小春的爸爸不但会开汽车,而且还会骑自行车呢!”这句话让人听起来有些别扭,原因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复句关系的句子,一般的复句关系的象“不但……而且……”是递进关系,后半句比前半句加重了,所以应改成“小春的爸爸不但会骑自行车,而且还会开汽车呢!”

关于病句的情况是很多的,是不能一一列出来的,这就要我们好好学习语文知识,体会语言的用法,提高表达能力。

语句不通顺是作文的“硬伤”,语句不通顺直接影响着作文的表达效果和读者的阅读兴趣,是作文最明显最要命的弊病。

怎样才能把句子写通顺呢?

首先,平时要养成朗读的习惯。从朗读语文书里的文章开始,学习好的语言。我们学的课文语言都是好的,都是没有病句的,我们应该多读。有些同学学一篇课文,只满足于了解那个故事,会写这篇课文里面的生字和新词,很少练习朗读和背诵。学完一篇课文请他读一下,结结巴巴,读都读不下来。这是一种偏差,只有多读,我们才能把正确的语言学到手,写起作文来才能句子通顺,不出病句。要知道我们课本中的课文,那可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是我们习作和平时说话的语言典范。所以,对课文越熟越对我们好处多,背的越多将对我们一生都是有好处的。

还要不怕出丑朗读自己的作文。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放声地朗读,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语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更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文和听话、说话、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因此,提高语感是把语句写通顺的最有效的手段。

平时多做口语练习。将自己想好的事情或作文,自己说给自己听,或说给别人听,读给他人听。练多了,自己就可体会出话到底怎么说,自然说话的毛病,语言中的病句也就可以自我纠正过来了。只要我们不害羞,不胆怯,大胆去说去练,语言的表达一定少出毛病,达到精彩也不是太难的事,努力吧!

其次,反复默读。如果条件不允许,就默读。声音低低的,只在心里念,反复地默读。有些句子仅靠眼睛是不够的,还需要用嘴读,读的时候不要出声。通过这一方法,能有效发现一部分句子写得不通顺,发现后,把不通顺的句子再默读几遍,看怎么修改,修改后还要读几遍,看是否通顺了,不通顺的仍要修改,直到通顺为止。

第三,同学互助,相互修改。有时候自己看了、读了还没发现句子写得不通顺,而别人一看就可以看出来,这就需要同学之间互相修改作文。我们发现这种“自改与互改”的办法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特别有效。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自觉地进行相互修改。

看别人的作文有利于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能力。我们能发现别人作文中的不足,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把作文的缺点和不足告诉“主人”,共同讨论该怎么修改,这对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很有好处。而在我们同学中存在的一种错误倾向:觉得自己写得不好,羞于让同学看,这就失去了一次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宝贵机会,实在不应该有这种想法。正是由于我们写得不好(又有谁一开始就能把作文写好的),才需要多写多练,互相修改,以求共同提高。因此,自己的作文不要怕别人看,有人乐意看我们的作文是自己的荣幸。我们应该大大方方地说:“欢迎你看我的作文,看完作文后,请指出我作文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实践证明,“同学互助,共同提高”这种方法在修改语句不通顺的句子方面特别有效。

第四,认真阅读老师的评语。语句不通顺的地方,老师一般会用红笔在句子下面画横线,会清楚地指出来,有时还会提出修改的意见和建议。可现实是许多学生看了批语却不进行修改,使得老师作文批改的效果大打折扣。绝大多数学生只是仅仅把错字改正在老师画出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强调是要珍惜老师的意见,一定对语句不通顺的地方结合上下文及时修改。这样做对减少语句不通顺的句子,感悟和掌握修改不通顺的句子的方法,必将起到举一反三的、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五,找老师面批。这是作文修改最有效、学生受益最明显的方式。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肯定作文的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效果最为显著。老师特别对不通顺的句子的修改进行现场指点、示范,这对我们掌握修改不通顺的句子的方法非常有效,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多的找老师面批,这才是聪明之举。

第六,要多学习、多观察、多体验、多思考、多注意、多明白事理。总之一句话就是要“懂事”,不说明显的常识性糊涂话。说话还要注意合乎人们的语言习惯。

例①春天到了,种子在长叶、生根、发芽。

这句话粗略一看,虽然也通顺,但不合事理。植物的生长规律是发芽→生根→长叶。违背事理的句子,在意思上是讲不通的。是糊涂话。应该这样说:春天到了,种子在发芽、生根、长叶。

例②我们常说“刮风了”“下雨了”。如果说成“刮雨了”、“下风了”。人家就要说你是胡说八道。

第七,学好语法知识,自觉运用语法知识。

关于语法知识,这里不做多讲,认真上好语文课,你会掌握好语法知识的。

正如人的成长一样,不可急于求成,要尊重客观的规律,把句子写通顺也是如此。关键在于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对待每一次作文,并能持之以恒。相信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做到,只要做到日积月累,自己作文的语句就会逐渐通顺、流畅起来。

思考与练习:

1,什么叫语句通顺?

2,简要回答怎样做才能使语句通顺,七项措施都是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