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常考诗句解析(怀川讲堂乐读论语2.2)

书愤常考诗句解析(怀川讲堂乐读论语2.2)(1)

【原文】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1)之,曰:思无邪(2)。”

【译文】

孔子说:“《诗》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就是:思想纯正。”

【评析】

本章夫子谈论《诗》在政治教化中的意义。

(1)蔽:指概括。

(2)思无邪:出自《诗经•鲁颂》。本是颂祷鲁僖公和群臣宴会饮酒的乐歌。据史书记载,鲁国曾发生多年饥荒,到鲁僖公时,采取一系列积极有为的举措,克服了自然灾害,使庄稼获得丰收,人们因而作诗赞美他。

《诗经》并非简单的诗歌总集,它的内容十分丰富,生动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这500多年间社会生活的全貌,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按照题材、内容及音乐的不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又称“国风”,就是各地的歌谣、民谣,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共105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内容多用来歌颂祖上功德,共40篇。

本章的“诗三百”,是概举整数而言,《诗经》实有305篇(外加有目无辞的6篇笙诗,一共311篇)。夫子非常重视于《诗》的教化,《礼记·经解》中,他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进入一个国家,就可以知道他们的礼教情况。百姓看起来温柔诚实淳朴,这是《诗》教化的结果。《阳货·十七》篇里,夫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弟子们为什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风俗民情、政治得失,可以交友,可以怨讽不公的现实。近,可用来侍奉父母,远,可用来侍奉君主,并且还可以认知很多鸟兽草木的名称。

正是看到了《诗》兴观群怨的功能以及对社会政治的教化意义,夫子晚年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诗》的删订、整理工作。据《孔子世家》记载,在夫子归鲁之后,他手头的《诗》有三千之多。当然,这些并非夫子亲自采集,古代周天子专门设有到各地采诗的官员,进入春秋以后,随着周天子绝对权威的丧失,采诗这种文化现象也在各诸侯渐渐消亡。夫子一方面热爱这些文献,另一方面他有着强烈的文化担当,他要重新编排这些散落在各地的《诗》,把它们记录下来。于是将其中来自同地域、彼此间重复、思想不纯正、格调不高雅的《诗》全部删掉,三千多篇筛选之后,只剩下三百零五篇,夫子把它拿来当成教科书。司马迁说:“詩三百,夫子皆弦歌之。”三百多篇的《诗》,夫子全都能弹会唱,耳熟能详。由于经过这样的精挑细选、层层把关,所以确保了《诗经》三百篇的思想纯正。”

编辑:郑小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