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式简化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练24式简化太极拳)

练24式简化太极拳,要注意这个几个问题 才能真的健身

当前国内最流行的太极拳莫过于24式简化太极拳,也称为简化太极拳。1956年,为了推广太极拳健身运动,当时的国家体委指定李天骥和顾留馨两位武术家牵头创编适合大众练习的简化太极拳。李天骥先生参照了杨澄浦先生所传的杨氏太极拳,选了24个式子,略加改动,编了24式简化太极拳。因其动作简单易学,24式简化太极拳一经推出就受到广泛的喜爱。可以说各地方的各个公园,都有不少的大爷、大妈在练它,以求健身。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个练24式的太极拳爱好者都懂得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因而造成了不少太极拳习练者都出现了膝盖痛、腰痛等病痛,不仅没有健身,反而变成了“伤身”。练太极,即使是练24式简化太极拳的爱好者,也要注意并明白这几个问题,才能真的达到健身的目的。

24式简化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练24式简化太极拳)(1)

公园里练太极拳的老年人

1. 练太极拳不要贪多通过练太极拳可以体会到身体各肢体的配合与变化,尤其是各关节处,如肩、肘、腰、胯、膝等的变化与配合,而这些变化与配合必在老师的指点下反复地练习才能体会到,不是比划一段时间动作就可以了。如果您能体会到这些变化了,离太极的健身功能就不远了,我建议学、练太极拳不要贪多!千万不要练完一个24式,又来个36式,再来了48式,有的还嫌不够,还要再练练刀、剑、棍!一个都没练好,只能的练得越多,错的越多,对健身来说没什么益处,还不如慢跑或散步一小时的健身效果来的好。如果您是为了健身,建议您练一个24式就够了。一套24式打下来,时间可以控制在3-6分钟,练个十遍,也就一小时左右。每天坚持下去,就会达到“招熟而渐悟懂劲”的效果,健身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 练太极拳不要想着去参加比赛太极拳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练的是身与心,求得内心的平和与安宁,辛苦了大半辈子,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呢?若为了所谓的太极拳大赛,搞得内心不宁,便是坏了这种心境。太极拳,教必须因材施教,学必须量力而行,自己跟着老师练,只有适合自己就好,不需要注意比赛时的各种得分点。而参加竞赛的话,为了得到高分数就要按照竞赛的动作标准进行。这样的标准和要求,对年轻人来说尚可,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很多动作超出了身体负荷,若不顾自身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真的去参加比赛了,怕是得不偿失,无益于身体健康和心境的修炼。谨记:练拳是为自己的身心健康而练的,不是练给人看的

3. 练拳要松开腰胯。腰、胯属于人体的中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松腰裆胯、沉腰裆劲,这是所有太极拳的基本要求,24式简化太极拳也不例外,这一点做到了才能减少无用功,减少自身的关节是磨损。松腰,可以先用手平抚在自己的腰带所在位置,轻轻施加一点压力,然后坐在板凳上,体会这一块暖融融、如沐春风般的感觉;松胯,可以先以无极桩站稳,再体会两胯关节内部有微微压力的感觉。当这腰与胯这两处在静态时都能体会到了,就可以在练24式的时候去找这个感觉,这可能要练几千遍拳才能找到。如果体会到了腰和胯,上下的劲贯串了,太极拳的神韵就有了,健身的作用才能体现出来。反复练一套24式简化太极拳,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而贪多必然不精,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4. 练拳要注意脚下的配合经常练太极拳的拳友会感到膝盖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脚下没有配合:身体已经转了,上盘的动作已经做了,而脚还在原地未动,这就会让膝关节扭曲,日久膝必受损。如下图所示,每个人动作都有问题,右脚与身体不一致,中盘无力、身体前探,以致重心上浮,这样的表演没有意义。更为不可理解的是,这样不符太极拳运动规律,有损身体健康的太极演练,居然是某医院的一些医生打的24式太极拳!如果您看到了这篇文章,建议您这样做:只要有身体转动超过45度的动作,就下随身体转动的方向摆脚,摆到脚尖方向与身体方向一致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在比赛的时候,或许会因为动了脚而被扣分的哦!

5. 练24式简化太极拳,要注意太极十三势。我是这样认为的:不管所学、所练的一套拳有多少个式子,只有包含了“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太极十三势,才能称为太极拳,才能真正体会到太极的运动特点。不然所练的动作,随便取个别的名字都是可以的,不一定是太极拳哦。所以在练24式的时候,需要认真体会“太极十三势”是怎样贯穿在其中的,这样才能层层深入地理解太极拳,体悟太极拳,并最终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但每种太极拳,对“太极十三势”的解释和用法都不同的,而24式简化太极拳是以杨氏太极拳为蓝本的,所以可以参考杨氏太极拳的“太极十三势”的用法和练法。下图为杨澄浦先生的弟子李雅轩先生的搂膝拗步,神韵十足,可供参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