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得贵子咋取名字(喜得贵子要取名)

喜得贵子咋取名字(喜得贵子要取名)(1)

说起起名习俗,自古有之。古人在选取名字时尽量从字的义、形、音等多方面考虑,试图通过名字来提供自己的志趣、追求、希望、抱负、排行等多方面的信息,从而给人视觉、听觉和意念上留下良好的印象,使人们能领悟到命名者的深刻含意。孩子起名的习俗介绍给您,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孩子起名的习俗

合父母二姓为名的习俗

这种起名习俗比较常见。孩子本是父母和爱情的结晶。将父母两姓结合在一起为小孩之姓名,合情合理,意味深长,并且有利于加深一家人之间的感情。例如:“文章”文章的女儿“文爱马”等。

以地点起名的习俗

以地点起名,也是我国民间起名最常见的习俗之一。以地点起名的情况很多,主要有以孩子出生地起名,以父母原籍地起名,以袒籍所在地起名种种,以表纪念,怀念思乡之情。而孩子出生地的范围有大小之分,以出生的家庭,县,市,省份、都可以借名称给孩子取名如“京生”“台生”等。

以出生时间的起名习俗

以孩子出生时间起名,是我国人民最喜欢的传统起名习俗之一。孩子出生时间起名,有不同的表示方法,例如有以婴儿出生瞬间时辰起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出生日起名,以出生月名季节起名。例如“腊梅”:腊月出生的女儿。

出生状况的起名习俗

孩子从母亲胎落的时候,是最引人注目的。这条新生命一出来是什么样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生的?出生过程是否顺利?这些都可以成为起名依据。以孩子出生时的状况起名,很有纪念意义。

兄弟姐妹排行顺序的起名习俗

这种习俗在过去取名时经常会用到。中国自古以来,“多子多福”“儿孙满堂”民间表示家族兴旺的俗话广为流传。在亲兄弟姐妹多时,总是要在名字上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例如以字辈表示排行,两名共用一字,例如:“建华”、“振华”。

以12生肖起名的习俗

人有属相,这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种时辰形成的十二种属相。这种方法能明确的将十二生肖兴属体现在名字中,有纪念出生时辰的意义。

以数理取名的习俗

所谓以数理起名,概括的说,就是根据《易经》的“象”“数”理论,依据姓名的笔画数和一定规则建立起天格,地格、人格、外格、总格等五格数理的关系,并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观察姓名的凶吉好坏的一种方法。

起名用字避讳习俗

人名并不是哪个字眼都能成为人名。有些字是不能用的。例如:"凶残字""丑陋字"等等这些字都需要避讳。

孩子起名的习俗

古人起名习俗

古人有尊古起名的习俗

古人命名时也多表出对古代的制度和人物的景仰,类似于孔子所说的"信字作为自己的名字。如曹子舆,字希孟(孟轲字子舆);吴中旦,字希周(周公旦);范学朱字用晦(朱熹字用晦);雷渊,字希颜(颜回);祖蒙正,字希吕(吕蒙正)。有些仰慕先达昔哲者,则直接在名字中间加仰、幕、宗等字。如钱宗尼、于慕渊、方敬舆、鲁希良、明式鸿、吴仰何、聂景白等。

古人有述志起名的习俗

中国人在命名时非常看重伦理道德和功业。以德命名者有曹孟德、刘玄德、朱德、李德邻。以仁命名者有曹仁、薛仁贵、王守仁、康广仁等。以义命名者有刘义庆、刘义隆、李义府、李义山等。以忠命名的如杨国忠、名将韩世忠、张献忠等。以孝命名的有郭奉孝、方孝孺。以信命名的有韩信、单雄信、李信等。以谦命名者多套用,如吕祖谦、于谦、钱谦益。以圣人之志表示自己心迹者如吕必用,表现出强烈的用世之志;他后来仕宦无望,改名为吕不用,字耕田。

古人有祈福起名的习俗

就连大圣人孔子也曾承认富贵是人之欲求:"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所以人们在取名字时,有时也不免将这种对优裕生活和高贵地位的祈求,通过命名表现出来,如李广利、刘传富、盖宽饶、王富贵、钱广、吴寿富、孙福寿等。现代人们命名也常有这类词,如王永贵、李冒富、张得利等。对仕途的追逐也是如此。隋唐以来,人们一般要通过科举考试来求取功名富贵,一旦金榜题名,那么荣华富贵就会自然而然到来。所以,在命名中多有范新科、裘状元、唐殿魁、许占魁、黄开榜、魏魁士、王延魁等。

古人有消灾起名的习俗

人们总是通过各种方式来表示消灾免病和逢凶化吉的愿望,命名有时也是表达的一种方式,如霍去病、司马消难、辛弃疾、冯去疾、黄去疾、石保吉、孙逢吉等即属此例。

古人有添寿起名的习俗

截至目前,世界上虽然还没有一个人能超越"吾生也有涯"这个大限,摆脱自然规律对生命的约束。但人们又总是希望能将生命尽量延长,最好能寿与天齐,达到孙悟空的理想。这种对生命的执著和祝愿,有时也通过命名表现出来。所以,在命名时多喜用寿字:如毛延寿、张承寿、徐增寿、潘天寿等。另外,喜爱用延年、万年、永年、大年、龟年、万龄、延龄、松龄、鹤龄命名者也是非常多的。唐宋以来,命名中多喜用"老"、"吏"、"翁"、"父(甫)"等字,恐怕也流露出命名者对耄耋之寿的期望和唯恐早夭的恐惧。

扩展阅读古代孩子由谁起名

首先是祖辈。《礼记·内则》:“凡父在,孙见于祖,祖亦名之,礼如子见父。”南北朝时宋人王镇恶,生于一个不吉利的日子——五月五日。传说此日生,男害父、女害母。于是,他祖父给孙子取名曰镇恶。文天祥原名云孙,鲁迅本名周樟寿,都是其祖父取的。实际上,祖母也常常为孙子取名。《宋书·袁粲列传》曰:“袁粲字景倩,陈郡阳夏人,太尉淑兄子也。父濯,扬州秀才,蚤卒。祖母哀其幼孤,名之曰愍孙。”而袁粲之名是他后来改的。《旧唐书·李百药列传》:“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人,隋内史令、安平公德林子也。为儿童时多疾病,祖母赵氏故以百药为名。”祖辈为孙子取名,应该是整个人类历史上较古老的命名习俗。希腊神话《伊利昂纪》《奥德修纪》两大史诗的主人公奥底修斯(Odysseus)这个名字,就是他祖父给起的:“让我的孙儿就叫奥底修斯吧,它的意思就是使人生气的。”

其次是皇帝取名。由于我国古代皇权和忠君思想的存在,皇帝也好为非皇族之人取名,这里说的是最初的命名,并非改名。例如,宋孝武帝曾为王义恭之子命名曰伯禽,为颜竣之子命名曰辟疆。宋人王谠《唐语林》卷一也载有皇帝命名之事:“马司徒之孙始生,德宗名之曰继祖。笑曰:此有二意,谓以索系祖也。”《元史·耶律希亮列传》还载有皇后为人取名一事:“耶律希亮字明甫,楚材之孙,铸之子也。初,六皇后命以赤帖吉氏归铸,生希亮于和林南之凉楼,曰秃忽思,六皇后遂以其地名之。”皇帝如此,比皇帝小的官们也效法之。《北齐书·李稚廉列传》曰:“李稚廉,赵郡高邑人也。齐州刺史义深之弟。稚廉少而寡欲,为儿童时,初不从家人有所求请。家人尝故以金宝授之,终不取,强付,辄掷之于地。州牧以其蒙稚而廉,故名曰稚廉。”(州牧,一州之长官)

由舅舅取名。清人钮琇《觚賸续编》卷三“名字前定”条:金文通是由舅舅取的乳名“德儿”。

近代社会,除父母、祖父母为孩子取名外,还保留着请父辈之友、祖辈之友为孩子取名的习俗。郑逸梅先生曾为汤志钧之孙取名,就记在《艺林散叶续编》第608条里。至于邓朴方之名,大家则较为熟悉了,那是邓小平请刘伯承取的:“邓朴方乳名叫胖子,刘帅用拆字法,按照汉语拼音把胖(pang)字拆读,取“朴素方正”之意,命名为“朴(pǔ)方(fāng)”。

今天,同名的现象越来越多,已成为重大社会难题之一,谁来命名的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新生儿出世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甚至外祖父外祖母、姑姑舅舅纷纷参与,集思广益,献计献策而集体为之取名的,已不算什么新鲜事,且来得更民主。另外,取名咨询服务公司成立之后,请专家命名、向电脑咨询,也不失为明智之举,且更具现代化和开放的味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