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又风趣的简短故事有哪些(诙谐幽默的语句写出了26个小故事)
大家知道麻风病吗?我也是最近才知道的,通过一名90后作者谢翠屏,说到这名90后,她还是很厉害的,她记录了一些麻风病患者的故事,让世上的人重新认识了麻风病患者,了解麻风病患者。
麻风病,在我国的20世纪50年代,是麻风病的高发期,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对麻风病没有彻底的治愈方法,只能隔离治疗,大多数麻风病患者在肢体、面部和眼睛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由于医疗落后、思想守旧,人们对麻风病患者是避之不及,大多数的麻风病患者都是被迫到偏僻地方,他们的家人还会被孤立,家人也不会和麻风病者联系,即使麻风病患者治愈了,也不允许他们回家。
麻风病患者承受着身体上的痛苦的同时,还要承受被家人抛弃的痛苦,值得庆幸的是麻风病患者在一起的日子还是有很多乐趣的,尤其谢翠屏的到来,让这些麻风病患者多了一个朋友。
谢翠屏广东人,90后,2010年5月,谢翠屏作为“家工作营”的一个大学生志愿者来到泗安麻风康复村。
从学校出发,先乘坐5块钱的公交车,再转2块的公交车,然后坐2块的渡船,下船后穿过一片香蕉林,再穿过一片竹林,这才能到达泗安麻风康复村,一个小岛。
从学校出发之前,谢翠屏特意上网查了“麻风康复村”和“麻风康复者”,网上大多数都是手脚残疾的黑白照片,带给谢翠萍的是恐惧、害怕。
可是,当她走进这个村子,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路上有着一片玫瑰花,围坐在一起说笑的老人家,这才知道,住在麻风康复村的老人家和外面的老人没有什么不同的。
他们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可谢翠屏只看到了他们的笑容。
讲述26个故事,用故事将麻风病康复者留下痕迹
第一次来到泗安麻风康复村,谢翠屏认识了92岁的刘大见,他在房子的外头种了一片玫瑰、百合、橘子树、柠檬,玫瑰花最多,他种花但不吝啬,喜欢花的人都可以摘。
刘大见的两个手掌脚掌因为麻风病,留下了后遗症,走路摇摇晃晃,他还患有帕金森病,可是身体不健康的他,每天都会挑水浇花。
刘大见是四十多岁的时候查出来患病的,那个时候民间觉得麻风病是“乱搞”才会染上的病,公社命令刘大见去麻风医院治疗,来到泗安麻风康复村,刘大见有时候会趁着天黑回家,不敢过夜,他怕领居知道这家人跟麻风病人有接触,怕坏了家里人的名声,这时候病人需要承受歧视,他们的家人也是。
刘大见的病治好了,但他留下了严重的残疾,家人不让他回去,怕受连累,于是他就留在了泗安麻风康复村,从那以后,再也没见过自己的妻儿。
阿崧七岁的时候脸上起红斑,治了几次没有改善,后来被诊断为麻风病,她的两个弟弟最开始是被同学欺负,后来被老师强制退学,受尽委屈。
阿崧20岁的时候才被送去麻风病医院,这时阿崧手部神经开始损坏,手指向里弯曲。阿崧在新洲医院饭堂工作,认识了看水闸的华仔,两人相处久了就在一起并住在了一起,那时候得过麻风病的人是不准结婚的,不论是还没治好的现症病人,还是已经治愈的麻风病康复者,医院批准阿崧和华仔住到一起也是一个特例,不过也要求他们承诺不能怀孕生孩子。
就这样,阿崧和华仔两个人一起相濡以沫,生活在了一起,也一直信守承诺,没有自己的子女。
这里还有很多不同的故事,看过这些故事,我才理解,“残疾”“偏见”“希望”“亲人”这样的词语,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个词,在词语背后,还有很多很多总结不过来的心酸……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麻风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这里的老人家,对于这些来过的人来说,麻风病就不是一种神秘可怕的疾病。电视上、报纸上也能看见老人家的消息,现在搜索“麻风病”,看到的也不是令人惊心胆颤的残疾手脚的照片了,老人家欢快的笑脸也出现在大众面前。
我们通过《我的朋友来自1918》重新认识了麻风病和麻风病患者,有一些麻风康复村的老人家走了之后,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的心中记住这些可爱坚强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