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文化的感悟(汉字里的湿地你知道多少)

水、川、州

“水”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是河流,古代称河流都是×水,也泛指一切水域,也指水这种液体物质,后又衍生出水准、游泳、汲水等含义。

湿地文化的感悟(汉字里的湿地你知道多少)(1)

“川”字形像两岸之间有水流过,其本义是河流、水道。因为有河流的地方都会有平地,所以“川”也指平坦的地带,所以有一马平川的说法。

湿地文化的感悟(汉字里的湿地你知道多少)(2)

“州”跟“川”联系密切,甲骨文、金文、篆字的写法是在川字三笔的中间多三个小圈,本义是水中的高地。《说文解字》说“水中可居曰州,水周绕其旁”。古人多选择居住在水旁,常择州而居,因而“州”逐渐演变为聚落的名称。到战国时期,随着聚落的不断扩大,“州”便演变为大地名,慢慢与水的关联淡化了。

湿地文化的感悟(汉字里的湿地你知道多少)(3)

表示湖泊的汉字

“泊”字原写作“洦”,意为浅水,在隶化时简作“泊”。浅水易停船,所以引申为船靠岸、停泊。“泊”表示浅水湖泊的用法产生较晚,“湖泊”一词连用直到清朝才出现,以“泊”命名的水体有梁山泊、罗布泊等。

湿地文化的感悟(汉字里的湿地你知道多少)(4)

曾孕育了楼兰古国的罗布泊,如今已干涸

“淀”的本义是沉淀、渣滓,“水”与“定”联合起来表示“洪水过后因泥沙淤积而形成的浅水湖泊”。“淀”表示湖泊的用法多出现于北方,如白洋淀。

湿地文化的感悟(汉字里的湿地你知道多少)(5)

芦苇丛生的白洋淀

“泽”原指物体光润,又因润物莫若水,所以水汇聚之处谓之“泽”,古时大型湖泊多称为“泽”,如云梦泽、巨野泽、震泽(今太湖)。

湿地文化的感悟(汉字里的湿地你知道多少)(6)

太湖,古称震泽

“陂[bēi]”字虽然没有“氵”,但也与水息息相关,除了指山坡以外,更多的情况下则表示池塘、湖泊、水边等含义。春秋时期楚国的孙叔敖就曾在淮河流域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芍陂。

湿地文化的感悟(汉字里的湿地你知道多少)(7)

芍陂,位于今安徽省寿县

“湖”在多部古籍中的解释为“大陂”,指面积较大的湖泊。先秦时期常有“三江五湖”的说法,“湖”最早指太湖流域的湖泊,后来逐渐成为湖泊的通称。

古籍中的湿地名词

湿地是现代才有的名词,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浅海水域、水田等各种类型。而古代的人们其实早已发现不同类型水体的区别,并赋予了专有的名词。

“沮泽[jǔ zé]”“泽薮[sǒu]”“薮”等表示水草丛生的沼泽、湖泊等。如《周礼》中记录的“其泽薮曰云梦”,云梦泽是江汉平原上的古湖泊群,其间水浅而草盛,连片的湖沼十分广阔,但随着长江荆江段的河道变迁,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今已经无法找到云梦泽了。《战国策》中描写道:“荆有云梦,犀兕[sì]麋鹿盈之。”说明先秦时期的云梦泽拥有着极为丰富的动植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十分优良。

湿地文化的感悟(汉字里的湿地你知道多少)(8)

“泽薮”指的是水草丰茂的浅水湖沼

“卑湿”“泽国”“隰[xí]”等表示低湿之地。如《诗经》中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荷华即为荷花,是浅水湿地才会有的水生植物。

湿地文化的感悟(汉字里的湿地你知道多少)(9)

荷花通常生长在水深不超过1.7米的浅水中

“斥泽”“斥卤”“泻卤”等表示盐沼、滨海盐碱地等。如《宋史》中记录的“濒海斥卤,地形沮洳”,即为滨海的盐碱湿地。

湿地文化的感悟(汉字里的湿地你知道多少)(10)

海滨滩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