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嗒由来的故事(沙镇呱嗒两百多年已传承了五代)

全媒体记者 陈金路

东昌府沙镇呱嗒

沙镇呱嗒是一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聊城的传统名吃,创制于清代乾隆年间,迄今已有两百年的历史。关于呱嗒名字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呱嗒形似艺人说快板的道具“呱嗒板”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取名叫呱嗒是因为将其吃在嘴里,会发出“呱嗒”的声音。呱嗒有肉馅、鸡蛋馅、肉蛋混合陷(又名“风搅雪”)等多种。《中国名吃谱》一书对其制作方法有详细的记述。

呱嗒制作技术精巧,味道鲜美。在制作时先用烫面和呆面,随季节变化,按不同比例调制。先将鸡蛋大小的面擀成椭圆形的饼,摊上馅,卷成筒状,两端捏实,后放入平底锅煎制而成。制作鸡蛋呱嗒时,等呱嗒煎至半熟,将呱嗒从锅中拿起,一端开口,倒入打碎的鸡蛋,再放入平锅中,继续煎烙,直至全熟。形状像呱嗒板,挂满金黄茧,外焦肉嫩,香酥可口,既有面又有馅,食用方便,在聊城、莘县、阳谷一带颇受欢迎。城镇闹市、乡间集日均有设摊供应者,现在济南、北京等地也能见到“聊城呱嗒”身影,因为形状像古代官帽上的翅,又被称为“状元饼”。

沙镇呱嗒两百多年已传承了五代

呱嗒由来的故事(沙镇呱嗒两百多年已传承了五代)(1)

呱嗒由来的故事(沙镇呱嗒两百多年已传承了五代)(2)

一个呱嗒,一个烧饼,再加一碗胡辣汤,东昌府区沙镇大集的这种美食至今仍是百姓们追逐的口味。“别看现在打呱嗒的不少,聊城及其他地方都有,但以沙镇杨家呱嗒店为代表的正宗呱嗒,其做法和味道还是别具一格的。”6月27日,在沙镇出摊打呱嗒的杨家呱嗒第五代传承人、36岁的杨广家说,从清代到现在,杨家呱嗒已传承了五代。现在他又接过了传承的接力棒。

沙镇呱嗒创制于清代乾隆年间

“呱嗒”一名来源于多种说法

相传,沙镇东街的杨氏家族,从山西老家带来祖传煎肉饼的绝活。1742年至1746年(乾隆七年至十一年),郑板桥在范县做县令时,路过沙镇想亲眼看看这祖传技艺,正入迷时,被身后的人误撞了一下,一只手正好把一个生肉饼压扁了。主人舍不得扔掉,便把它煎熟了,吃时竟感觉香脆可口,照此又煎了几个,众人竟齐声赞美。于是,郑板桥根据压饼的形状类似于“呱嗒板”,而给新式馅饼取名“呱嗒”。这样算来,呱嗒创制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杨家呱嗒代代家族传承,到我这里已经是第五代了。”杨广家说。

其实,在社会上流传的呱嗒的名字来源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因呱嗒形似艺人说快板的道具“呱嗒板”而得名;一种说法是,取名叫呱嗒是因为将其吃在嘴里,会发出“呱嗒”的声音;杨广家说,祖辈在制作呱嗒之前,要用擀面杖敲打几下面板,呱嗒的响声起到了开张营业的作用,虽不吆喝,但大家都知道开摊了。至今,所有做呱嗒的杨氏后人从不吆喝。而且在制作过程过程中,要把面皮在面板上摔打得“呱嗒”“呱嗒”响,这也是“呱嗒”一词的一种合理解释。

还有一种民间说法是,呱嗒形似鞋底,取人们走路时发出的鞋底声音“呱嗒”声而得名。为此,沙镇一带的农民还讲了一个故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条件不好,跟着大人赶集吃好东西是孩子们的一种炫耀和享受。一次,一个小孩跟着父亲赶集,刚到沙镇集上不久,小孩就闹着买呱嗒吃。这位父亲计划好的在集上除了需要购买的东西外,没有多余钱给孩子买呱嗒吃。于是,让孩子撅起屁股,脱下鞋照着小孩的屁股上轻打两下。然后说“呱嗒吃够了吗,没吃够再来两下”。尽管这是个民间故事,但也能说明民间对呱嗒概念的理解。

杨家呱嗒制作需三四道工序

呱嗒制作技艺逐渐传向各地

“以往,祖辈们拉着炉灶,哪里有大集,他们就将呱嗒摊出到哪里。但通常都在沙镇周边的乡镇,最远的也就是到阳谷、莘县等地。” 杨广家说,其实,做呱嗒也是非常辛苦的营生,民间的“公鸡叫,呱嗒响”是对这一职业的真实描绘。因为打呱嗒,每天需要早起,每天四五点钟鸡叫时就得弄好面开始打呱嗒,不然,百姓吃早点时会跟不上。现在他们凌晨5点就起床和面,准备馅、料,直到晚上八九点钟才结束。逢集时需要坚持到下午2点左右。再就是,打呱嗒的人天天要守着一口油锅。一天下来,衣服上都是油斑点,浑身都是油烟味。

杨广家介绍说,取最好的材料,用最好的工艺,做出最好的呱嗒,然后卖给市民取得最好的口碑。现在的呱嗒有三种:肉馅呱嗒、鸡蛋馅呱嗒、肉蛋混合馅呱嗒(又名“风搅雪”)。肉呱嗒一般用猪肉的前腿肉。“风搅雪”这个名字是父亲杨宪申起的,主要是因为做呱嗒时,将鸡蛋打入碗中,蛋清如雪,蛋黄似风,风和雪搅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然后将其灌到肉馅呱嗒内,呱嗒熟后切开很像雪被大风刮过之后的样子。“风搅雪”吃到嘴上又酥又香。

说起做呱嗒的工序,杨广家说,从擀面皮到摊馅、再到烙,然后烤、刷油,最后晾起来共有三四道工序,这样放三四天也很香酥。现在简化多了,最主要的用两道工序。“按原来的工序太繁琐,根本做不上卖,现在在保证呱嗒质量的前提下简化了工序,也没改变其风味。”

在杨广家看来,现在市面上也有很多做呱嗒的,但与杨家正宗的呱嗒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先是选料上、再是工序上都不一样,做出来的呱嗒口味也大相径庭。有位顾客曾给杨广家说,他吃了这么多年呱嗒,这辈子再不想吃呱嗒了。吃到杨家呱嗒后,才知道正宗呱嗒是这么好的味道。

杨广家呱嗒店现在主要分布在东昌府区沙镇、聊城育新街、市第三人民医院附近三个地方。近几年,随着聊城对外交流的增多,呱嗒也走出乡土,流传到了各地。最初是教亲戚打呱嗒,后来也教一些素不相识、慕名而来的求学者。现在打呱嗒的人多了,莘县、阳谷、冠县、济南、北京等地都有。

“到沙镇不吃呱嗒,等于到泰山没看日出。”“‘公鸡’叫,‘呱嗒’响。”这些俗语现在仍在聊城民间广泛传播。提到聊城名吃,沙镇呱嗒从不缺位,这也是事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