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力士功放c four最佳搭配(随波不逐流喜力士HELIX)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近段时间行业推出的新品,极大部分都是与DSP沾边的。无疑,DSP作为行业的热销产品,而随着DSP方案的成熟以及成本的降低,DSP普及已经不再是趋势而是现象,厂家将生产和研发重心稍作倾斜也是无可厚非。到现在,难得看到一款常规功放新品,会让笔者略感新奇。上月,360汽车网就曾经对喜力士Helix G系列的四声道功放G Four作过一次静态测评,当时刘总对其评价是“常规但不传统”。让我感到纳闷的是,什么时候我们行业已经把不带DSP功能的产品称之为“常规”了?不过,纳闷归纳闷,活还是得先做好的,吐槽的话留待点评。今天,我们来聊聊喜力士Helix G系列的另一款产品,两声道功放G Two。
老思路,新产品。
先来谈谈外观,喜力士G Two或者说整个G系列的功放,都长着一张很标准的喜力士家族脸。这点从很多方面都能看得出来,好比说接线端排布方式:在G Two身上,我就看出了之前B Two的身影,当然这是个人主观感觉不一定代表客观现实。除了声道数量差异外,G Two与G Four并无二致,正中间的Helix标志在通电后会发光也是喜力士Helix惯用的手法了。接线方式也与G Four相同,采取两侧的接线方式:一边是低电压的前级处理和功能调整,另外一侧则是大电流的电源输入和连接喇叭的功率输出。
厚重电泳黑的散热铝件拉丝处理的功放外壳档次感十足。
在G Two的接线端排布中,我们可以看到B Two的身影。
G TWO采用高品质的双面板,低功耗的贴片元件设计。除了选用发烧靓声的电子元件选用外,大功率的超稳定大电流功率管输出,也使这款功率放大器在2欧状态下可以满功率输出200W。
喜力士G系列功放走的是小体积路线,目的无他,就是为了解决车内空间问题,同时也是早几年行业产品的主流研发思路之一。记得当时由于技术原因,产品会面临体积、输出功率、成本三者间的角力与取舍,绝大多数品牌还是直接以D类功放作为解决方案。时至今日,当初困扰的问题自然是迎刃而解,当小体积大功率早不再D类功放的独家专利,使用更灵活的AB类功放自然是更佳选择。在2Ω载荷下两声道各自拥有200W的稳定输出功率,我想哪怕是“胃口”再大的喇叭,也没有G Two满足不了的。仅有57 x 334 x 241 mm的产品体积,也大大增加了G Two在同类型产品的竞争力。
外接的低音线控,可以控制声道音量。
功能不在多,实用足矣!
就正如刘总在G Four的测试中所提到的那样,喜力士Helix G系列功放能够做到“你想要的方便,它都有!”,G Four上有的功能,G Two同样都有!较高的前级输入灵敏度,无须可以增大输入电平,就能让功放达到满功率输出状态;15Hz-4Khz的分频点选择,其便捷性与实用性毋庸置疑;除此之外,G Four上搭载的高电平带有ADEP侦测电路,也运用了在G Two上!在之前G Four的测试中我们也提及到,ADEP这个功能不是专车专用DSP功放都有,它的作用是使功放可以自动诊断原车行车电脑里的错误码而进行保护,避免行车电脑不会报错而无法使用外接音响系统的情况出现。
编辑点评:
有人认为,往后都是DSP的年代,我们应该趁着热度尽量多的开发该类型产品以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这个想法不能说错,不过,所谓“花无百日红”,我们把DSP传得再神,它终究也只是一个功能型的配件,过于依赖虽然说不上是坏事,但也未必是好事。汽车音响的初心,还是在于一个“音”字之上。通过对G Four和G Two两款功放的测试,或者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设计之处,喜力士本身对G系列功放已经倾注了品牌对专车专用的理解,或者说升华。文章一直拿常规功放与DSP功放对比,目的也不是为了分出个输赢。存在必有因,我只是希望通过G 系列功放的测试,让大家明白解决方案永远都没有标准答案。生意固然重要,但初心切不可忘!
Helix G Two主要技术参数
输出功率RMS/MAX 2×120W/250W @4Ω
2×200W/400W @2Ω
2×300W/600W @1Ω
低频均衡增益 0 - 12 dB / 45 Hz
高通 15Hz-4KHz
尺寸 57 x 334 x 241 m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