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编程儿童到底需要学吗(孩子如何学机器人和编程)
昨天国家白名单赛事的推文发出后(点这里),也收到好些问题,我列举3个比较典型的共性提问:
这三个问题,其实我在陪俩孩子玩乐高积木、编程机器人这些年,也有仔细琢磨过,今天的文章,就来跟大家做一个简短的分享。01 编程和机器人有什么关系?
简单来说,编程对孩子来说相当于软件,机器人对孩子来说相当于硬件,也就是说,如果想让孩子参加计算机信息技术类的竞赛,孩子的软件和硬件水平都要关注,但前后顺序是可以调整的,先学了其中一个再学第二个也可以。
但要注意的是,软件编程需要一点点孩子对电子产品的自控力,主要是避免孩子把时间过多地花在玩游戏上,而非沉浸式地投入编程设计。所以,对于低幼孩子来说,从积木搭建一步一步往机器人编程上发展,相对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路线。先从大颗粒积木和机械基础开始,再到了解物理和机械原理的动力机械基础,然后进入编程机器人基础和进阶,同步接入软件编程(图形化编程初中高阶,或python等)的学习。
如何理解在学习机器人的过程中掌握的编程思维的?我举个例子,比如孩子早上起来吃饭、上学这件事,从编程思维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它拆分为:
(1)从床上爬起来、穿衣服
(2)挤牙膏、刷牙、洗脸
(3)吃面包,喝牛奶
(4)检查有没有带书本和作业
(5)背书包,下楼,去学校
如果想让机器人也做到这些事情,编程就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我们可以用六个字来简单概括机器人的自主运动机制:感知、 决策、 执行。
感知,就是各种传感器,如听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等。
决策,就是广义的人工智能,像人脑一样,包括分析、算法和控制(Scratch、Python等)。
执行,就是硬件(传感器、轴、梁、插销、齿轮等)层面,涉及到物理形态,机械结构,怎么动。
02 机器人比赛主要考什么要点
从带孩子参加比赛的经验来看,大家一直关心的机器人比赛,在国家组织的竞赛里,项目真的精彩纷呈。
目前来看并没有绝对的组别优劣势,还是看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的东西是否足够多元为考虑点,覆盖了电子科技、软件编程、智能机器人等多个赛道。▼
就拿哥哥弟弟报名的挑战赛举例,其中有个赛项叫“智能仓储比赛”,任务之一是要让机器人拿起圆形的工作证放进门禁口,是一个很典型的搬运任务。
看起来简单的操作,其实要思考很多问题,作出很多操作才能实现。我先在这里给大家简单解释几个关键概念:想让机器人动起来,最必不可少的就是控制器(大脑)和电机(肌肉),也就是下面这两个小东西,一般和配件放在一起:
此外,对于机器人来讲,要把一个物体拿起来,并跑到指定的位置,那就必须要通过“眼睛”和“四肢”,也就是传感器。
常见的有颜色、形状觉传感器(眼睛)、陀螺仪(方向感)、力觉传感器(力度)、压觉传感器(皮肤)等等....比如这是乐高EV3的传感器组件和电机图。▼
相信你也能感受到,我们人类的一个简单的小动作,放在机器人身上,就会更复杂一些,但正是这充分的硬件支持和一层层的条件筛选,才能确保机器人的每一个行为,都尽可能地精确和稳定,确保安全和有效。
像这类比赛,评委会把打分标准写在竞赛大纲里,供每个选手查阅,这也基本上指向了到底机器人比赛的考点是什么。
第一关合闸,就是把横梁提起来。看起来简单,但是需要把梁“完全卡入”另一个梁,那么如何控制机器人的手臂的角度和力度就很关键了。
比如怎么把原料放入加工区,需要用什么传感器来识别这个小红球,又要用什么方式和力度夹住它,才不会让球滑走。
又比如怎么把成品放进对应的货架,其实是在考验机器人的货物识别和抓取装置,导航(怎么走)系统和水平旋转装置(放到哪)。
上次孩子参加的机器人比赛,就是做一个口罩,感应口罩,但评委评分的考核点主要还是看孩子的整体思维情况,看孩子准备都能感受到那种反复试错、调整、再测试的思考过程。▼
03 机器人学习的未来趋势是什么
大部分机器人、编程结合起来的比赛,都指向物联网,或者人工智能生态,就好像我之前给大家推荐过的「龙吐珠编程机器人」,它搭建的场景就是指向人工智能物联网。
这是Connie家5岁多孩子凭一己之力,用积木搭建创造出来的“世界”:
我给大家展示看看如果人工智能换到大赛中,会是怎么样的呈现方式。
比如我昨天推荐的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里面有一个赛项就很契合,那就是“互联网 无人驾驶主题赛”。这个赛项要求选手在一个虚拟城市环境中,设计一个机器人并且模拟实现各种无人驾驶的交通行为。
赛场是一片3D模拟的城市场景,有着十分真实的城市道路,行车道、交叉路口、道路围栏、行人、车辆、道路标线、人行横道、路面减速带等元素都在其中。
最重要的是,路上的所有物体都还原了真实的属性,孩子不仅要考虑机器人的动力问题,还要考虑怎么去面对红绿灯、行人这些现实中会出现的元素。
说真的,看到这个规则的时候,我也会为参赛的小选手们捏了一把汗,细致、严谨、认真,都在比赛规则里。
比赛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机器人构建、控制程序编写和模拟运行。
1.机器人构建部分,就是根据任务场景,结合规则将控制器、各类驱动模块、各种传感器、各类积木块等等搭建成一辆可以用程序控制的智能车。
2.行为程序编写部分,是在设计完智能车后,按任务规则要求,通过图形化编程模块(如Scratch)或者 python 代码设计智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让智能车在程序的驱动下自动行驶。
3.模拟运行部分,就是对智能车进行模拟运行,并根据智能车的行驶路线、行驶动作、行驶安全进行实时评分。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赛项的不合格标准:
(1)超过任务限时(2)机器人脱离道路(3)机器人未礼让行人(4)任务过程中机器人尺寸超出限制(5)携带的初始能量(汽油)消耗完毕
每一项标准,都在模拟真实的情景。这也让参赛的孩子们仿佛不再只为了乐趣,更是在为设计出汽车业的“新星”而努力。他们在构建机器人的那一刻,就是自己小小星球中的车辆设计师。除了无人驾驶的智能车,一个能探测”火星”的人形机器人,也让我印象深刻。这是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的赛项之一,要求机器人用双足行走、移动和爬行的方式去完成翻山越岭、智能道闸、拆弹专家和搬运物资的任务。
(人形机器人要跨过的障碍)
人形机器人比赛,难点在于让机器人保持需要的动作,比如双足直立行走。在任务一中,机器人翻山越岭(跨过障碍)后,需要回到直立的状态,这十分考验参赛选手们的技术。
在任务四中,选手们还要操控机器人把物品搬运到指定位置。看到这个任务,我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了一个画面,未来的人形机器人,它们能到达人类到不了的地方,也能够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肮脏或危险的工作。
说不定派机器人探测“火星”的构想,能在不远的将来得以实现。(我们上学期参加的比赛里,还真的有探测火星的机器人比赛哈。)
04 迎接未来吧, 少年!
我越带俩孩子接触这个新领域,我越是感慨:机器人生态已经是大势所趋。无论是编程机器人,还是人形机器人,都将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普及,成为我们的好帮手。就好像现在一些餐厅已经开始普及送餐机器人,接下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一定会越来越少,而智能化生态会越来越多,孩子的学习会更加多元,在编制自己的认知网络的同时,也在迎接全新挑战和变化。如果孩子也感兴趣的话,学编程机器人,不仅仅能让孩子与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交融,还让孩子在学习物理和编码的过程中,汲取养分和知识,这是我希望看到的事情,也是我正在见证的事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