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立鸡群好还是不好,鹤立鸡群的人品

鹤立鸡群的人品

李恩义

鹤立鸡群好还是不好,鹤立鸡群的人品(1)

鹤立鸡群好还是不好,鹤立鸡群的人品(2)

嵇绍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大约遗传了父亲的优良基因,不仅很聪明,而且像他老爹一样长得身材魁伟高大,一表人才,被晋惠帝司马衷聘为侍中,侍中是皇帝倚重的近臣,还管理皇帝的衣食住行。

历史很诡异,司马炎是个强权人物,包揽了一切政务,没有让太子司马衷得到很好的历练,司马衷却是个庸才。历史上最让人讥笑的就是这个皇帝、史料记载,大臣向司马衷汇报,老百姓没啥吃,饿着肚子。司马衷天真地说:“那何不吃肉糜”?因此被称为傻皇帝,弱智。司马衷本不该当皇帝,因为他上面还有一个哥哥,谁知他哥哥半路夭折了。司马衷有福得很,顺理成章当上了皇帝。

司马衷当上皇帝即晋惠帝,而傻皇帝却寻了一个权力欲极强的皇后贾南风。贾南风又黑又丑又矮,她仗着父亲的权威嫁给司马衷,因是个强势女人,就大搞阴谋诡计,大力栽培自己娘家人当政,引起拥兵自重的“八王之乱”。

东海王司马越对成都王司马颖的专政不满,于永安元年(公元304年)率领禁军挟惠帝北上进攻邺城。丞相司马颖在咱们汤阴迎战东海王司马越,战场上流矢横飞,刀枪来往,司马越大败,晋惠帝司马衷身中3箭,随臣幕僚见状四散逃奔,各保性命。只有侍中嵇绍始终守护在惠帝身边。司马颖的部下赶到,要杀嵇绍,此时一点也不弱智的惠帝说,他是我的部下嵇侍中,你们不要伤害他。兵士不从,说:“太弟(丞相司马颖)有令,除皇上,其他人一律不放过。”话音未落,手起刀落把嵇绍杀死,鲜血迸溅到惠帝身上。群臣赶到,和惠帝一同前行,走到一条小河边,部下要给惠帝洗衣服上的血迹。惠帝不允,说:“这是嵇侍中的血迹,作为纪念吧。”这条洗衣的小河叫浣衣河。据说这条小河早年间早已干涸,长满了杂草。不知现在还有没有遗迹。

嵇绍以身殒职后,就地埋葬在汤阴县殒村(今云村),并建祠庙以纪念。北魏孝文帝和清朝乾隆皇帝都曾亲自祭奠,敬仰他对皇帝对职务的忠诚。安阳的韩琦也有凭吊稽绍的诗存世。

鹤立鸡群好还是不好,鹤立鸡群的人品(3)

嵇绍在世时,有人对王戎说:“昨天在人群中见到嵇侍中,如同野鹤立于群鸡之中。”鹤立鸡群这一成语即来于此。比喻身材或才能高于一般人。

嵇绍是侍中,竭尽全力尽着保护皇帝的职责,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乱军厮杀,飞箭如雨,皇帝受伤,群臣四散逃窜的危机时刻,嵇绍对皇帝不弃不离,始终护卫在皇上身边,这种优秀品德真可谓是鹤立鸡群的高贵。

我们干事业做工作就应该学习嵇绍这种忠于职守勇于担当的精神。一个人要想取得鹤立鸡群的成就,就必须爱岗敬业,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攻克前进路上的一个个难关。没有超出常人的付出,就没有鹤立鸡群的成就,成功只眷顾那些有充足准备的人。

试想袁隆平如果没有对杂交水稻试验的执着,没有在酷暑中的坚守,没有在成功与失败中的无数甄别与选取,哪有水稻产量的突破?是他为千千万万挣扎在饥饿死亡线的非洲人民踏出了一条生路,他取得的成就让世界人民敬仰。他是一个鹤立鸡群的人,是由鹤立鸡群式创造与付出的结果。

一份付出就有一分收获,大多数情况下付出与成绩成正比。即使付出没有得到成绩,那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同样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最少告诉人们,自己这样做路不通,给别人以警示,让别人别走弯路,岂不是也是对人类的贡献?

2017·1·8下午于娱人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