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场地设计(建筑师工作日记)

高层办公楼对于很多入行不久的小伙伴来说看似很简单,无非是一个标准层排到底。没错,他的实际功能确实如此简单。但同时它也并不简单,因为魔鬼总是隐藏在细节里。高层建筑的技术关键点主要包括竖向规划和核心筒设计,下面让我来通过一个案例来进行解读。

一、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湖北省某市,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建筑总高度98m,屋面高度87.3m,共22层,1、2层为通高大堂及服务用房,3-12层为办公,13-21层为酒店客房,22层为餐厅和会议,12/13层之间为设备转换层。这座建筑虽然高度没有超过100m,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栋普通高层做了两次功能转换,具备了超高层的特点。

高层建筑场地设计(建筑师工作日记)(1)

功能分区

二、竖向规划

大堂两层通高共计8.9m,办公标准层层高3900,转换层层高2100,酒店标准层层高3600。转换层的设置是为了便于酒店层客房内独立卫生间给排水系统进行转换,避免对办公层造成干扰。

因12层与转换层高差超过了46%,结构在中部出现了刚度突变,会导致结构超限,必须减小层高差。由于规划限定层高超过2100的面积应计算容积率,无法调高,所以调低12层层高至3700。转换层的楼层梁高很大,关键部位框架梁高达到了900-1200,为保证使用净高,大梁采用上翻设计,梁底净高可以保证3000。

高层建筑场地设计(建筑师工作日记)(2)

转换层

顶层由于平面功能变为会议和餐厅,客房卫生间的排气井和通气管都需要在21层吊顶内进行一次转换,从走廊转至核心筒出屋面,为避免降低使用净高,21层层高设计为3900。

整栋建筑均采用VRV空调 新风系统形式,主机位于裙房屋面21.2m标高,相当于塔楼主体6层的高度,从建筑中部向两端输送冷风,经济节能。

高层建筑场地设计(建筑师工作日记)(3)

空调方案

屋顶设置消防水箱间、风机房、电梯机房等辅助用房等。

高层建筑场地设计(建筑师工作日记)(4)

电梯分区

三、核心筒设计

1.首层

高层建筑场地设计(建筑师工作日记)(5)

核心筒首层

办公和酒店人流分别从核心筒左右两侧进入电梯厅,办公配置三部客梯,酒店配置两部电梯,共用消防梯兼货梯1部。电梯设计等候时间为3分钟。注意消防电梯应通往消防登高场地的方向。电梯厅净宽度应重点关注,规范规定单排布置的电梯厅净宽不小于轿厢深度的1.5倍,双排布置的电梯厅净宽不小于轿厢深度的2倍。本方案适度提高了标准,扣除装饰面净宽3m,舒适度较高。

首层需配置公共卫生间和无障碍卫生间。

2.办公标准层

高层建筑场地设计(建筑师工作日记)(6)

核心筒办公层

核心筒包含两部疏散楼梯及其前室,两个安全出口间距不应小于5m。

六部电梯,高区酒店电梯不需要开门。

强电间不小于5㎡,弱电间不小于4㎡,给排水井、冷媒管井、新风井、排风井、锅炉房排烟井、加压送风井。注意井道应分散设置,避免因管线交叉而损失建筑净高。

3.转换层

高层建筑场地设计(建筑师工作日记)(7)

核心筒转换层

办公电梯机房层高较高,需将转换层与13层通高,总计5700。

楼梯电梯在该层均不开门,利用电梯机房爬梯作为设备层的检修通道。

4酒店标准层

高层建筑场地设计(建筑师工作日记)(8)

核心筒酒店层

原低区电梯井对应部位改变为新风机房,原地区公共卫生间对应部位变为消毒间和布草间。

四、立面优化

高层建筑使用玻璃幕墙似乎已经是一种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设计手法。随着近年绿色建筑标准越来越高,建筑节能也成为成本控制中相当重要的一环。通过节能计算表明,采用全玻幕墙时,玻璃需选用low-E中空双银玻璃,造价极高。经优化后,立面采用玻璃与铝板幕墙相结合的方式,围护结构空调负荷大大降低,玻璃可选用low-E中空单面H膜,降低了工程造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