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属于区还是市(地名解析秀州与秀洲)
文 | 吴海红
近几年来,在工作和对外交流中,常常有人问起秀洲的来历,在某些材料上也经常会看到相关的秀洲与秀州的内容发生错误。
秀水新区成立后,也经常会有人打电话来询问,它与秀洲区是何关系。
其实,“秀洲”“秀州”“秀水”都是行政区域名称,它们之间具有一定渊源关系,简单地说,“秀洲”是嘉兴市的本级区,与古秀水县的区域范围大体相仿,其名是在嘉兴市古地名“秀州”基础上,取其意音而来。
而秀水新区不是一级行政区,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协调区和秀洲区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先行启动板块。
一、秀州与秀洲“州”和“洲”,读音相同,都读“zhōu”,但含义不同。“州”,指古时的行政区划单位,东汉时就将全国划为十三州,如燕州、沧州,之后,不少地方仍沿用,如杭州、苏州等。“洲”,一是指亚洲、欧洲、非洲等七大洲地名,二是指水中的陆地,如南京的江心洲等。
秀州,其行政区划起源于五代十国时代的吴越国,晋天福四年(939),钱元瓘(吴越第二位国君)始经邑(都市、县)为州,经后晋朝廷批准,嘉兴县置秀州,为吴越国十三州之一,这是嘉兴正式设置州府级行政机构之始。辖嘉兴、海盐、华亭、崇德4个县。
北宋时,秀州为上等州,称秀州军事。《宋史·地理志》载: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赐郡名曰嘉禾”。嘉禾郡为君主赐名,成为秀州之别称。
南宋孝宗皇帝出生于嘉兴,嘉兴被称为“龙兴之地”,其孙宋宁宗即位后,于庆元元年(1195)升秀州为府,建置为嘉兴府。
秀洲,作为行政区域名,由嘉兴市郊区更名而来。
1983年,嘉兴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建立省辖嘉兴市,原嘉兴市区分设城区和郊区。郊区是嘉兴市的从属地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1998年底,区委、区政府决定根据群众的呼声,开始申报郊区更名事宜。
1999年初,广泛开展区名公开征集活动,在征集到数十个区名中,最终选定“秀州”这一区名,向上申报。省民政部门审批时,认为县级区区名中用“州”不太合适,容易和地级市杭州、温州的“州”混淆。经过多次力争,最后定名“秀洲”。
1999年6月,嘉兴市郊区正式更名为秀洲区。
二、秀水县与秀水新区
秀水县,因秀州城环城河流中东北秀水河段而得名。
明宣德四年(1429),大理寺卿胡概以嘉兴地广赋繁奏请朝廷,拟将嘉兴分为嘉兴、秀水、嘉善三个县。
宣德五年(1430),嘉兴县一分为三,秀水县辖嘉禾、五福、由拳、时清、象贤、零宿、云泉、柿林、复礼、永乐10乡,以及思贤、麟瑞、白苎3乡各半部。
明万历《秀水县志》记载,秀水因“天晴水泛五色彩”而名。嘉兴、秀水两县同城而治,嘉兴府城内均归秀水县管辖,县治位于城区小西门,原嘉兴卫校旧址。
民国元年(1912),嘉兴废府存县,秀水县并入嘉兴县,更名嘉禾县。至此,秀水建县共482年。
古秀水县的区域范围与现今的秀洲区大体相仿。不同之处可概括为“两减两增”。
“两减”:
一是过去嘉兴环城河内的老城区属于秀水县,现属于南湖区;
二是过去濮院镇的东北部属于秀水县,现属于桐乡市;
“两增”:
秀水县时的王店区(建设、蚂桥一带)以及洪合的东北部当时属于嘉兴县,现属于秀洲区。
秀水新区(暂定名称),是秀洲区为深入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于2019年7月启动规划建设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协调区暨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新区位于嘉兴市区北部,北接苏州、东临嘉善、南靠嘉兴城区、西望杭州湖州。由秀洲区王江泾镇、油车港镇两大区域组成,总面积190.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0.7万人,有1000亩以上湖荡12个,水域面积占比25.88%,绿化率34.3%。
其总体布局分为秀水北湖(注重生态)、秀水中园(注重休闲)、秀水南城(注重创新)三部分。
目标定位是以“世界领先的运河文化绿心、国际风范的应用科创中心、面向未来的融合共享新区”,加强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功能分工,以应用创新为主线,对接大上海全球创新城市建设,与张江科学城(基础研发)形成命运共同体,全力打造长三角最优的高水准创新经济引领区、全国一流的高质量生态文明样板区、国际领先的高水平城乡融合示范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承载地。
2022年4月8日
【来自公众号:虎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