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的儿子奕訢(道光为什么选择咸丰继位)
文/炒米视角
清朝最热门的是康雍乾三朝。乾隆以后,大家就没热情了,最主要就是因为从嘉庆开始中国就开始由鼎盛走向衰弱,直到老妖婆出场,走向百年屈辱。
清朝有两个最勤奋,最职业的皇帝。一个叫雍正,一个叫道光。两个人接班时都面临一个烂摊子,但这两人最后的结果却截然不同。雍正十三年的努力,又带来一个甲子的鼎盛王朝;而道光二十年的努力,十年的沉沦,却带来了整个中国落后于世界。
道光的布丁与鸡蛋曾经是那个时代最奢侈的节俭!(一个鸡蛋5两银子,一个补丁5两银子)道光刚登基的时候,平叛张格尔,收复喀什四城。整顿吏治,改革盐法、漕运,一度让人看到了一线希望。然而时间定格道光20年,公元1840年。熟悉近代史的人都明白1840年意味着什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这是一个千年未遇之大变局时代。这是一个大国梦醒的时代,这本应是个顺势改革、奋起直追的时代。然而第一次鸦片战争,直接击碎了道光皇帝的自信与果敢。他从此变得消沉,变成了一只把脑袋塞进沙子里的鸵鸟。道光20年后的道光,对于政事,变得越发谨慎,越发需要得到认可,喜欢别人的阿谀奉承,听不得真话。
从雍正发明秘密立储制后,就没有储君制度了。所以不到道光闭眼,我们无法得知谁会是下一个皇帝。然而到了道光晚年的时候,可供立储的人选已经很少了。活着的仅剩三个儿子。分别是道光最喜欢的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生的奕詝(后来的咸丰)、奕誴(惇勤亲王)、奕訢(恭亲王鬼子六)。而奕誴是过继给惇勤亲王绵恺,袭亲王位的。所以继位皇帝的人选只会在奕詝和奕訢中产生。
很显然奕訢其实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从其理政能力和政治智慧,即便不能挽回败局,至少可以不输得那么惨!
而奕詝其实除了自己母亲受宠外,本无任何优势,小时候得天花留了满脸麻子;骑马摔了腿,成了个瘸子。
但是我们刚才分析过道光帝的具体情况了。道光二十年后的道光是一个失掉自信的鸵鸟。而奕詝在他师父杜受田的指导下,在儒家道德的包装下俨然贤者无二。
清史稿里《上谕档》记载了一个小故事。
一日,道光帝领诸皇子狩猎,奕詝故意一箭不发,“上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道光帝庙号)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
当然还有一则小说家言,可能也是大家最熟知的故事,说道光临死前问奕詝和奕訢两人的治国策略。奕訢张口若定,从国内外形势到具体策略方案一通谈;而奕詝则是一个劲地哭。道光问奕詝为何哭?他回答父亲已经病成这样了,我已经方寸大乱了,没心思想治国的事。道光大为感动!于是当场决定传位给奕詝。故事而已,听听就好!
实际上还是以奕詝师父杜受田和奕訢师父卓秉恬为代表的两股不同理念势力斗争的结果。杜受田是传统理学儒家,而卓秉恬是”心学”新理学儒家。面对大变局,一个求守,一个求变。
很显然道光并不认为时代变了,旧的理论需要变,而只是认为是做大臣的心不够诚,没有按照”康乾盛世”的祖制进行严苛自己。所以奕詝是个“贤者”,他定能承袭祖制,恢复荣光!而奕訢那种用“巧”之人,日后定是取乱之道。
这个理念其实在之后,不单单影响了奕詝(也就是咸丰帝)的悲剧执政生涯,还彻底影响了另一个人,那就是后来的咸丰的女人慈禧。慈禧后来教育光绪,完全就是按照这套逻辑来培养的,按照“圣君之道” 想把光绪培养成一代圣主!当然了,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培养出一个大杯具!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吐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