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提纲四要素(考前作文指导的)

此文发于2015年6月6日《作文周刊》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办 语文教研员 刘彤,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作文提纲四要素?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作文提纲四要素(考前作文指导的)

作文提纲四要素

此文发于2015年6月6日《作文周刊》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办 语文教研员 刘彤

江苏省连云港开发区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 徐永生

写作易学难精,写作教学也易空谈,缺实效。技巧、方法、写作程序等,大家还都可以教教;但是选材、情感、体悟等写作能力发展又不是教所能达到的。很多老师都认同“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这句有些偏激的话,还是很有一些道理的。考前作文指导,则更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学生功课忙,时间少,基础差距比较大,教师作文指导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拿出一个所有人都接受、有效的作文指导策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是,这毕竟不能成为老师放弃自己责任的理由。很多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升还是与老师有关系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是不是擅长写作,指导是不是得法。因此,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贴近学生需要的有效的指导,还是非常必要的。考前作文指导的目的首先在于节约时间,少做无用功,尽快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至少不能总成绩的拖后腿。因此,我从写作的程序与短期突破的目的可能两方面琢磨,想到了以下简洁明快的四招,供大家参考。

一要训练学生思维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其中思维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南京金陵中学的特级教师喻旭初说:“教育的核心,要关心人的解放,人的发展,人的完善。”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人的最大发展就是越来越聪明,越来越会动脑子,这是不争的事实,写作更是如此。 拿到一个题目,如何写才能切合题干要求,如何写才能让文章血肉丰满,如何写才能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才华,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也就是说,写作之始是思维,是全盘的考虑。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等方面,都需要敏捷的思维。我们可以采用创作和仿作常用的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来进行训练。 五分钟顺向思维训练法:选择近年来全国各地中、高考成卷题,课前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迅速思考,解读试题的要求,揣摩命题者意图,以我为主,灵光一闪,表达自以为得意的情感或观点,拟选择的材料,写作的思路;然后师生评点;最后,老师摘要介绍相关满分作文的亮点,丰富学生的思维。 这样的训练适用于作文水平较好的学生,能让学生更清楚,作文水平高低,一要有思考问题的独特性、深度广度与严谨性;

二要有切入题干要求的独特的角度。这不仅需要灵感的火花,还需要丰富的文化底蕴与道德的高度,以此奠定立意的大方向,才能使文章整体高度,内容表达,框架结构经得起推敲。 五分钟逆向思维训练法:选择印制已有定论的佳作(满分作文),快速阅读;学生评点作品立意上的妙处,选材上的妙处,结构的妙处等,思考这一篇文章之所以成为佳作的原因;最后,逆向思考,揣摩总结作者写作的思路。 这种训练适用于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学生通过分析例文切入问题的角度:正面与反面,过去与现代,个人与群体等辩证的思维技巧,分析文章立意,拟题、选材、语言、结构、详略等,就有可能体悟得分的关键。 二要准备好理解最透彻的材料 考场学生作文,主要以议论类文体、记叙抒情类文体为主。按照写作的程序来看,当写作有了明确的方向之后,内容就成为最主要的问题。 如何训练学生,考前选择好自己的写作素材? 从课本中找素材:平时对作文有畏惧感的学生,考前可以对语文课文作全面的浏览梳理,找出自己体悟最深,记忆最牢的5篇左右,再次作充分准备。详细研究每一篇作品的内容、主题、技巧、作家生平、写作背景、写作轶事、不同评价等。全面把握作家写作前,写作时,写作后各方面的情况,为考场作文不确定的文体,做最充分的准备。还可以从历史、政治,甚至物理、化学等学科中选择历史史实,哲学思想,自然科学的规律、定理等作为写作的素材。 从社会热点找素材:复习迎考、读报刊两不误。坚持阅读书报,是最好的培养写作能力的习惯。每天坚持读报刊,既可以了解社会,还可以调节应考紧张的心情,也是最好的素材准备法。最好留心具有影响性的3—5个社会热点事件,全面跟踪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演变发展,了解各种报刊对该事件的评论,思考自己对事件的认识等。 考场作文贴近现实生活,反映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点,是作者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也是写作最关键的诀窍。这种方法,唯一的不足就是很容易撞车。 从课外阅读中找素材:深度的阅读,是素材准备的高层境界。一部重要的作品,是作者生活的积淀,生命的感悟;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社会背景、主题都具有多元的解读可能性。一本《红楼梦》产生了很多红学研究专家,恐怕是曹雪芹没有想到的事。 短时间选择阅读对路的书籍太重要了,最好选择2-3本人物传记阅读。最好时代要接近当前,如选择关于乔布斯的传记,就很好,很多阅卷老师也未必能阅读过。这些作品对于议论类文体、记叙抒情类文体写作都有用。写作议论类文体,可以把书中的内容作为论据,写作记叙抒情类的文体,可以把书中的故事转换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叙述。选择小说、或者近期散文作品则不具有这样的效果。小说中的人物做议论文的论据,会让论证显得滑稽,缺乏严谨性;小说中的情节,越是经典,越被人熟知。借鉴近期散文作品,往往容易导致抄袭的后果。从个人生活中找素材:实在不想花多少功夫做准备,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梳理自己的人生。翻看自己的影集,翻看自己学习时代的日记、获奖证书、案头的摆件或者纪念品。每一件熟悉的物品都会引起对往日生活的怀念和思考。时间的推移,仍不能褪色的记忆就是最好的素材。人生阅历的增加,思考能力的提高,都会让这些生活具有情感和哲学意味。选择5件左右的往日故事,将文体直接定位在记叙抒情类,通过意识流式的组合剪辑,写出一篇情文并茂的文章,也是很正常的。以上的这些做法,有宿构的嫌疑,但是,唯有宿构,才能解决写作的恐慌,对于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退一步来说,每个人的脑海中,也并不仅有考前准备的材料。

三要训练按照试题要求表达 按照写作的程序,当写作有了具体内容之后,紧接着就是如何表达的问题。其中为了消除宿构嫌疑,那就必须让准备的内容切合题干要求。 有这么一个故事:江苏高考作文阅卷过程中,阅卷老师多次发现,屈原的材料连续多年都向大家走来;以至于命题专家相互打赌,今年这个题目,屈原的材料一定无法使用。但是无论“好奇心”,还是“拒绝平庸”都不能杜绝屈原向大家走来。这个现象其实有一个启示,那就是一个材料绝对具有多元使用的可能。 归纳语段中心意思的训练,绝对是含金量非常大的训练题。在阅读训练中,如何分析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层次,整合归纳段内信息的主要意思,是经常遇到的考题。现在我们老师需要的是反其道而行之。从思维上看,有点像造句;不过现在不是造句,而是造段,就是运用现成材料,满足试题的要求。不管学生准备的是什么材料,其实都有无限的可能性,这也是命题者独特的心理价值取向决定的。首先要找出备料与试题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然后,按照剪裁的要求,略去无关的,重点突出相关的,力求有层次地阐释或叙述。一则材料若不能使文章有容量,有深度,那么可以选用几则材料;如果准备的材料没有相关的内容,(但这种情况是很少的),我们也可以合情合理地创造出相关的故事情节。但这样的创造,一定不能画蛇添足,露出明显的漏洞。

四要训练文章修改升格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这句话很有道理。一篇文章写出来以后,很多的东西都是可以升格的,这也符合作文的规律。 从写作心理来看,一般写作时,作者的心理都会经历由生涩到顺畅的过程。一篇文章写下来,一开始的混沌早就会跑到九霄云外。这时,不能觉得万事大吉,还需要对文章进行必要的修改。 语言文字上的修改:主要对开头、过渡、中心句、结尾等作修改。要斟酌关键的词语是否准确,切题;要斟酌关键的句子是否简洁,是否有文采;要斟酌语句与上下文是否呼应。同时还必须思考在合适的地方,创作或者仿写精彩的语句。 语段结构上的修改:主要审查所有的段落之间是不是有严密的逻辑,是不是有偏离中心话题的段落,还有没有更巧妙的结构安排等。发现有偏离试题要求的段楼,宁愿全部删去,也不可为了凑字数而凑合。以上四招,可以合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一个考生,哪怕只认真学会一招,也会对考试产生显著的影响。如果合用,那么根据时间长短,依序安排:学生思维训练有一定效果之后,再准备素材,(这一步是个性化的,不必公之于众)再接着就是运用准备的材料写作2-3篇不一样的文题,不一样的文体,最后,训练写作后的修改,尤其应抓好关键学生的面批指导。 训练以上的四招的同时,指导教师还必须避免以下四种常见的作文指导方式。 首先,不要执着于技法指导现有初高中语文教材按“文体教学序列”与专题序列编写的两大体例决定了现阶段学生作文训练基本方法,以实用文写作知识作为核心,按照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递进和循环来安排单元教学,用分解开的知识点统辖各学段、各学年和各个教学单元的读写活动。而考场作文则是对学段总要求的检测与评价。中考、高考作文指导也采用这样的套路,时间上是绝对无法保证的,也是忽视学生基础,“目中无人”的一种做法。过分强调文体、技巧、方法,在没有充分开发学生思维的情况下,采用名词概念指导,采用“机器组装”式的方法,也不符合学生培养考场写作能力的心理要求。 其次,不要强求学生阅读记忆大量文章很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思维:阅读会对写作产生重要的正迁移影响,因此,考前指导都要求学生多读一些文章,布置各种各样的阅读任务,印制很多材料给学生读。这样做法,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精力的分散。教师辛辛苦苦提供作文范例,想让学生头脑内有点东西,可往往收效甚微。课堂学习经典作品、优秀范文,应试作文又回到写作现实生活的时文,这也存在一个巨大的几乎不可逾越的障碍——阅读时语文活动的主体常常丧失了主体意识,不以崇尚探究和创新精神等思维品质发展为宗旨,这是不利于语文能力尤其是作文能力的和谐发展的。多年的文本课堂教学无良效,还需要考前作文辅导,本身就说明理想化的追求遇到了现实一个响亮的耳光。这样做,还有可能造成一种负面效果,就是学生们写作内容趋同化倾向明显,阅卷老师很清楚地看到选材千人一面,构思万人同类的撞车现象,兴奋点消失,评分自然不会高。 第三,不要进行大量的写作读写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脱节的问题,由来已久,采用“题海战术”,不仅会把本应生动活泼、丰富有趣的读写教学活动弄得干瘪乏味,更会使学生失魂落魄,缺乏自信。考前指导需要目标指向清晰,落实线路清晰,各层次学生兼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实施方案。因此,猜题、押题做法得不偿失。每周一次甚至更密集的作文训练更没有必要。更有甚者,还慷慨地拿出课时,要求学生限时完成。这更无效!如果学生看了作文要求之后能“下笔如有神”,那么就没有训练的必要;如果学生感到困难,短时间内也很难写出一篇好文章。老师一定要意识到,简单的多写是无效的劳动,低水平的多写更是无谓的劳动。经常看到学生常年累月记周记,写文章却总是没有长进,就是很好的证明。 第四,不要迷信精心批改 平时教学中批改作文是必要的。对于写作水平较高的老师来说,详细的批改会给学生一个如何修改自己作文的范例。但是这往往是不够现实的,教师的精力也有限,我们更需要学生互改、互评,让学生动起来。而对于作文水平不够高的教师来说,越是详细地批改,越坏事。 教师批改作文有这样几点目的:看看学生是否达到本次作文的要求,每个学生的训练达成度有多高,学生习作中存在哪些普遍存在的问题,选择推荐成功的范例等。而考前作文指导,目的在于“抓大放小”,关键要看学生的思想和内容是否切题,是否有高度,有新意。因此,批改过细,尤其是对学生思维缺乏了解,没有沟通的情况下的批改过细,不仅直接影响学生情绪,更直接影响学生思维。总之,做一个智慧的老师,秘诀就在于,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层面上看问题,高屋建瓴地站在教师的层面上想办法,这样的指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指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