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之下埋藏的惊天大案(八十年代末期采访)

八十年代后期,海灯法师名誉权案震撼全国乃至世界。作为海灯法师故里的报纸,四川绵阳日报社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特派记者赵敏专程去成都采访本案方方面面的当事人,快速拿出独家报道。

赵敏坐火车来到成都,住宿四川日报社招待所,采访时间近一周。

范应莲诉敬永祥侵害海灯名誉一案,当事人双方都与赵敏是旧识。

海灯法师的养子加徒弟范应莲,赵敏在八十年代初期就以诗人作家的身份接触过了,还在他的安排下与另几位文人同去江油县重华镇海灯法师的老宅作客一天,与海灯法师一起谈诗论剑合影。

敬永祥记者是赵敏的四川江油家乡人,他的老家就在赵敏下放当知青的公社。他曾就读江油师范学校,是赵敏母亲刘琴熙的学生。赵敏当知青的第一年写了首“大战红五月”的诗,投到江油县广播站,很快被时任江油县广播站编辑的敬永祥选中,由字正腔圆的女播音员在全县高音喇叭中朗诵。那是赵敏的处女作,他应该是赵敏的“伯乐”呢。

采访这一令世人瞩目的大事件,赵敏得天独厚。

敬永祥戴着近视眼镜,白白净净书生意气,标准的美男才子。他在成都热情地接待了师妹赵敏,还用加重自行车搭载赵敏穿小巷奔赴几处较近的采访目的地。

在敬永祥家里,赵敏见到了他那年轻美丽的妻子。她是成都文化部门某领导的女儿,赵敏觉得她比山口百惠还要美!

采访了当事人敬永祥记者,赵敏风尘仆仆辗转公交车奔赴成都军区采访。

1985年10月,成都军区军训部等单位聘请海灯及其弟子范应莲任侦察武术集训队总教练。海灯法师名誉权案中,记者敬永祥对此有异议。他在报道中提出,范应莲拿出自己从街上买来的聘书,请成都军区司令部军训部参谋填写。

赵敏手持绵阳日报社证件和介绍信通过门岗,在成都军区政治部见到了案中提到的那位参谋。案情重大,部队当事人回答问题十分谨慎,但也明确肯定,范应莲任教是根据部队首长提议指示办理的,这都是事实。范应莲在成都军区教武时从未提出过要报酬,且证实集训效果好。

成都军区距赵敏住宿的成都红星路四川日报社招待所很远,赵敏采访回来已是傍晚。第二天一早,赵敏又坐公交车来到成都文殊院,采访曾主持海灯法师追悼会的宽霖法师。

宽霖法师是四川省佛教协会会长,时任成都文殊院方丈。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他刚从昆明参加法事活动回来,门外等候着一大堆居士。赵敏通报了记者采访身份,弟子出来回复说宽霖法师今日有约在先,改日再见。赵敏不甘心,她就地转悠,发现一个中年女居士手捧几双用棒针手工编织的厚毛线袜子站在门口,眼见就要轮到她进屋去拜见宽霖法师了。赵敏满面笑容地走上前,真心实意地夸赞居士大妈的手艺好,并接过一双手工编织袜子,攥在自己手中抚摸打量,说着说着就和那位送袜子的居士大妈进了宽霖法师的内室。

赵敏如期采访到了宽霖法师。

宽霖法师当时已是八十多岁高龄,身材魁梧面色红润,说起话来声如洪钟。他爱惜地抚摸着中年女居士敬奉的手工编织厚毛线袜子,简明扼要地回答了绵阳日报记者赵敏提出的有关海灯法师的问题。

宽霖法师对海灯法师是肯定的。他表示,海灯虽无佛学著作,但其修炼“头陀行”,衣、食、住特别苦,受到广大佛教徒的尊敬,同时讲经也很多,佛教界承认其具有高深的佛学修养。海灯长期在四川江油等地方为群众治病,据了解医术尚可。海灯法师逝世前一直是穿件旧僧衣,吃碗混粮粥 ,开会加餐也不过一盘素豆腐。

赵敏采访了解到,海灯所持敦请书上少林寺及住持、知客等印章齐全。海灯作为出家人,靠收取信徒供奉生活,海灯出名后,生活仍很简朴,所收取供奉大多用于捐献给当地建寺庙、学校、街道等,并非海灯本人成了“巨富” 。

海灯法师一生充满神奇色彩,上半生所生活的年代是中国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活动区域又纵横半个中国,其身份也同时具有佛教、武术、统战等背景,这些经历、这些复杂的区域,要在短短的几天采访中调查清楚是不现实的,能做到的只是听取方方面面的证言,希望能站在记者的立场上给出公允的报道。

除了现场手记,赵敏还带回几十盘采访录音磁带,整理采访录音就花了几天几夜功夫。

作为海灯法师故里的新闻媒体,绵阳日报连续几天整版登载赵敏采访“海灯大案”长篇专题跟踪报道,引起强烈反响。

赵敏在长篇报道中也如实写了很多记者敬永祥的观点证言,只是报纸出来这部分删减不少。

赵敏的采访报道发表后,听说敬永祥给绵阳日报社一位副总编辑写信表示:“没想到她是这种人!”

作为记者前辈,他应该想到的。

作为学长师兄,赵敏有愧于他。

不管后人如何评说,在这件事情上,赵敏虽是满腹块垒,但自认尽力了。

“黑白纵横,凹凸并非无由。”

黄土之下埋藏的惊天大案(八十年代末期采访)(1)

1985年秋,作者赵敏(左一)等在四川江油重华镇海灯法师老宅与海灯法师(左二)合影

黄土之下埋藏的惊天大案(八十年代末期采访)(2)

1985年秋,作者赵敏(左二)等在四川江油重华镇海灯法师老宅与海灯法师养子加徒弟范应莲(左一)合影

黄土之下埋藏的惊天大案(八十年代末期采访)(3)

八十年代的记者、作家赵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