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方言哪里来的(应城方言骚字探源)

华夏忠魂、千古诗祖屈原曾被楚怀王流放到汉北云梦,落脚在蒲骚之地(今应城地界)。此事不见于任何史籍文献,也无相关的考古文物以为佐证,就连民间传说和故事都不曾有。这个看起来是只是推想的孤案,仿佛就此会永远沉没下去,似乎不会有“沉冤昭雪”的一天。

应城方言哪里来的(应城方言骚字探源)(1)

然而未必。据现代刑侦学的理论来说,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只要有长期的活动,一定会留下种种蛛丝马迹。就算时光漫漶,风雨无情,兵燹踵至,人世变迁,种种旧迹都被无情抹去,上天也会刻意为你留下一个两个难以察觉的例证在那里,证明这件事确确实实发生过。俗语有云: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么?

应城方言哪里来的(应城方言骚字探源)(2)

考较应城方言,笔者发现一个十分奇特的字眼,其在我家乡方言里的诸多含义和用法,完全不符合古、今汉语语法规范,是一个典型的地域性方言用字。这个字就是“骚”。

应城方言哪里来的(应城方言骚字探源)(3)

骚,在应城方言中除了与全国各地民间有一个共同的含义指向——即指不正派、淫邪的人和事之外,还有其它诸多的用途和含义。这个字至今活跃在老百姓口头上,其用法尤以后者为侧重。

第一个解释:骚,表示程度很深,很大,很剧烈。例句如下:

1、门外头骚冷(表示很冷很冷)

2、刚才进来一个人,长得骚长武大(意即长得又高又大的彪形大汉。骚,相当于副词十分、特别、非常等等;武,古语里面指脚)

第二个解释:骚,指不间断的、连续性的动作,或者形容动作的程度,类似于“使劲地、拼命地”这个意思。例句如下:

1、他在前面骚跑骚跑,我撵都撵不赢。(骚跑,即指一个劲地跑)

2、那家伙好像饿绿了,像个猪样骚吃卯逮。(骚吃,意指拼命地吃;卯逮,与骚吃同义)

3、外面骚落雨,邻居家的鸡丢了,那个泼妇站在门口骚骂。(骚落雨,指不停地下雨;骚骂,指不停地、或一个劲地骂)

4、那药没效,孩子吃了还是骚咳,骚流鼻涕。(此处的用法同例句3)

对于一些特殊字眼在方言里的特定用法,本也属普遍现象,不必大惊小怪。然而值得玩味的是,为什么偏偏是这个“骚”字?这个字与蒲骚、离骚难道没有关联?这是不是意味着应城人的先祖们要刻意在方言里留下什么痕迹,告诉我们什么秘密?另外一点,应城人在说到这个“骚”字的时候,往往都是用于一些令人忧虑、发愁、苦恼、郁闷的事物或场景,或含有讽刺、鞭挞之意。一般不用于积极乐观、喜悦快乐的语境之中,也决不会含着赞扬、夸耀的意思。

请注意,在通行的文本中,《离骚》的“骚”字被解释为忧愁、忧患。总之,它就是指一种很深的负面情绪,而不会是正面的、积极健康的。所以笔者认为,应城人言“骚”字,其字义根源来源于屈原的《离骚》。那个忧郁、愁苦的基调是早就定下来了的,只是字的意思和用法完全发生了扭曲,而这在方言里是讲得通的。

应城方言哪里来的(应城方言骚字探源)(4)

方言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地域性文化传承,它就如同我们每个人的姓氏一样,里面含有大量先祖们的密码和信息。有些词汇和表达习惯是可以被视作语言“活化石”的,比如湖北人口头上的“不服周”就是一例。既然可以从“不服周”追溯到西周和春秋时楚国人对周王室、周天子的基本态度,那么同样,应城人口头上变形的歧义的“骚”字,也一样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扣住屈原流放汉北住蒲骚的史实。

应城方言哪里来的(应城方言骚字探源)(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